人口红利还能再吃10年

渤晨谈商业 2024-03-24 19:13:19

皮总就职于东风公司,目前在武汉工作,众所周知,武汉也是一座制造业强市,中国十大工业城市之一,我在这里前前后后生活了二十年左右,见证了无数小工厂小作坊慢慢成长为大工厂,又如何一举扩张到全国前列,成功上市的品牌,也见证了无数老牌制造业企业一步步走向衰败,不得不被他人收购,逐渐跟不上时代步伐(武钢等)。

当然,无论央企,国企还是私企,甚至是外企,只要是在武汉开办的工厂,成功的企业站上宣传的风口,失败的创业者满是心酸,除开中国制造业的通病贷款难,地租高等因素不谈,皮总这回单单把目前各位企业领袖们最头疼的“用工荒”问题提出来,这是中国企业永远都绕不开的问题。

我记得那时上2004年,微博和微信尚未出现,互联网上就有用工难的呼声。没想到现在都2021年了,翻看现在有关制造业的新闻,出现频率第一的词汇仍然是“用工荒”和“用工难”。内容没有任何变化,甚至于我们现在的媒体几乎没有任何长进,用词依然是这届年轻人不行,吃不了苦,工作不踏实,不愿意进厂。

不过现在一些官媒的所谓社会学家也跳了出来,指出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了。

但是就我目前的亲身经历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并没有消失,甚至再吃10年都没有什么问题。

一.时代变了

在我们国家工业化迅猛发展的黄金二十年里(通常指1988-2008年),我国的GDP年平均增速在10%左右,那个时候沿海的工厂招不到工人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是岗位需求和员工技能的不匹配,是因为沿海地区工厂扩建的速度高于中国城镇化的速度,是因为行业信息壁垒和消息差,是因为建筑行业的收入待遇远高于制造业。

那个时候的用工荒情有可原,毕竟劳动法和用工体制并不太健全,但是2021年了,正常的一家工厂招人,五险一金齐全,每天按国家规定工作八小时,一周五天工作制,加班有加班费,法定节假日按时放假,不说给太高的工资吧,起码不低于行业和地区平均水平。

要是能做到这些,企业用工难,用工荒,那确实是“人口红利”消失了,没有年轻人想进厂了,但是就我个人20多年的观察,武汉目前能做到以上基本用工条件的工厂,又能有几个呢?

以武汉目前中小汽车行业配套件私企举个例子,一般员工(也就是工人),一天平均工作时间在10-12小时左右,一个月放假4-6天,薪资水平也就3500-4500左右,当然生产旺季的工资会高,但是普遍没有五险一金,同时劳务派遣非常多,如果包吃住,待遇还会下降。

条件如此恶劣,导致的制造业入职率低,离职率居高不下,每年的工人入不敷出,我觉得这不是用工荒,这只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工人“正向选择”。

现在可不比二十年前,实际上,那个时候正是中国私人中小企业野蛮发展的黄金时期,基本上大家都没有尝过用工荒,用工难的苦,因为那个时期正是我们国家城镇化的高峰期,每年涌入城市的人口数以千万,用工成本低廉。

招工的巅峰红利期应该是1999-2001年之间,基本上招聘告示贴出来,只要不是工资太低的,就算没有加班费,只要包吃住,厂外面就是一群刚刚从农村进城打工的男女抢着干,他们在门口排着队,皮总第一次看到那个现象,普工就如同菜市场的大白菜一样任人挑选。

那个时候刚毕业,直接进了设计院,刚好从开发区过,所以我对这一幕的印象尤为深刻,看到一条几百人的队伍在人行道上排开,男一队,女一队,最前面两个登记员,只负责看身份证和人是否对的上,身体是否强壮等,然后合格的就上一辆中巴车拉走。

后来问了其中的门道,这些流水线工人,喜欢用女工,女工优先,尤其是电子厂,因为她们细心有耐心,听话好管理,不容易打架闹事。而且为了一个地区一个省份的人抱团,基本上都给他们分开在不同区域,当然这是国内私企从富士康学到的一个经验。

然后是工资,我的一个同学自己开厂,从国企下海单干,淡季按计件算工资,从源头控制工人的工资不会很高,但不至于太低而离职。旺季立马就转变为基本工资加一部分加班工资,完不成每天的固定量,就要考核。

在那个消费水平和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中小工厂的老板就是这样保证自己开一天线就能赚一天的钱,收益拉满,基本上不管工人待遇和福利什么的,你不干厂外面一堆人抢着干。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互联网时代没有信息差,这一套压榨工人的方法玩不转了。

二.中国真的缺工人吗?

时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如同温水煮青蛙,不知不觉改变了很多东西,例如物价,例如越来越完善的劳动法。

中国2020年高考的人数1100万左右,也就是说四年后的2024年就有差不多一千万人需要就业,这还不提在中专大专,高职等等就读的学生,算上的话差不多1300-1500万人,这些年轻人需要就业,而我们国家每年新增的岗位缺口是在逐年下降的。

也就是说,十年前是岗位新增的速度和新增就业人口的数量还可以保持动态平衡,而到了现在,到了2021年,岗位新增的速度已经跟不上每年进入社会的青年人数量了。所以最近内卷和躺平非常流行,因为大家发现,就业市场上就连原本的那些天坑职位,每年都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了。中国不缺工人,而缺好的就业岗位。

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只是我们的老板已经不能躺在工人的背上赚钱了。

不过开工厂的老板们看着车间里永远陌生的年轻面孔,再看看这个月的工资调整单,他们却永远看不清这其中的因果,他们只知道今年的利润没有去年高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年都要给工人涨工资,用工成本上来了,物价也上来了,不涨工资工人就不干了,因为大家打工就是为了一口饭吃的。

所以他们必须把工钱压榨掉,确保每个工人都能创造更多的价值,可是即使这样干了,再2010年之后,明明工资比当地平均工资高了,可是工厂工人却变少了,而且利润一年比一年少了,差不多就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一种被打工人们深恶痛绝的一种用工方式。

劳务派遣,不得不说,资本主义的坏东西都学到了,好东西(诸如保证劳动时间和工作环境等)却没有学到。

临时工,派遣工,在劳务派遣公司和用人单位,打工人不得不在这两头被吸血。

而且近几年,甚至出现了更多,中介用实习的名义忽悠过来的学生,通常集中在寒暑假,专科院校经常和他们沆瀣一气,事先对外宣传是校企合作,然后面对学生打着毕业实习和分配就业的名义,直接为这些工厂输送劳动力,甚至是远低于劳动力市场最低价格的廉价劳动力。

中介和这些专科院校的领导甚至还会抽佣,最过分的甚至直接抽走一半工资,一个学生工,过去三个月,本来工厂给的日结70元工资,可能到了学生手里只有日结20-30元的样子。

我们真的缺工人吗,满大街跑滴滴和送外卖的年轻人何其多,不就是不愿意进厂被这些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剥削吗?

三.不是用工难而是留人难

对于打工人来说,不就是为了钱?大家都是出来工作,然后收到一份收入,这一点上面谁也不比谁高贵,谁也不比谁低贱。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钱是第一动力来源。

直到今天,明年就是2022年了,中国普通工人的底薪依然低得令人发指,就以广州花都区的普通工厂为例,皮总调研的时候是2020年春节后,那个时候一线流水线操作工的工资是一个月2500,加班费满打满算一个月能到手5000左右。

这还是大厂,待遇算得上好的,不拖欠工资,按月给钱,包吃包住。

但就是这样的企业,招来一批人,200个20-30岁的小伙子,一个月之后就只剩下了不到一半,三个月后只剩三分之一,半年后不到10个人。

这些都是真的需要一个月4000块工资的狠人,这些工人我跟踪调查过好几年了,他们都是能吃苦,能攒得下来钱的人,后来在厂里学到了一些技术,转正了,因为资历老有经验,成了线长,班长这样的底层管理人员。

由于现在的时代节奏太快了,每天日新月异的变化非常快,而且物质丰富的结果往往就是大家的如今不至于为了几千块的工资而生活不下去,因为选择变多了,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

但是那些趁着时代红利成长起来的老板们没有学会如何善待工人,他们的思维依旧停留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们不想引入新的自动化技术,不想改进流水线,不想着优化自己的管理方法和体制,却在不断套路打工人的道路上越走越偏了。

如今不再是依靠人力获取利润的时代,人口红利本身也是通过更低的人力成本,获取更高的稀缺价值,而不是让员工内卷,从而收获利润。为什么合资企业,外企,甚至是央企和国企并不担心招不到工人呢?

因为这些企业都是严格遵守国家的用工规定的,是平等善待工人的,和其他企业一比自然大家都会挤破头到这些企业里打工,毕竟出来工作都希望能有好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和工资收入。

人口红利,说到底还是靠人来创造价值,当你一味削减工人的正常劳动所得,现在的工人们很正常的只会用脚投票,直接提桶跑路了。只有真的为工人着想,把他们当做人,而不是生产线上的一个工具,这样的企业才能真正让工人产生忠诚度,留住年轻人。

结论

其实就皮总个人的观察,中国的工人是最勤劳,最能吃苦,任劳任怨的,比东南亚,欧美的工人都容易管理,大部分人都是愿意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获取收入,他们不舍得享受,每个月尽可能削减开支,只是希望多攒下一些钱给家里人寄回去,都是朴素且善良的。

也是靠着他们,中国的制造业彻底在世界上站稳了脚跟,没有一个国家敢跟中国庞大的工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相抗衡,但是时代在发展,现在工人却慢慢被赶进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前不久,一个在B站上记录自己工地生活的大学毕业生(大猛子)意外串红了,通过他幽默风趣的言语和真实不加修饰的视频记录,我们看到了现在制造业年轻人是多么的不堪,依然拿着中等偏下的收入,却干着牛马一样的工作。

皮总虽然说,中国的人口红利还能再吃十年,但是这又怎么样呢?牺牲年轻人的利益换来的红利真的能长久存在吗?

我们是一个吃苦耐劳的民族,但是就如同我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多劳多得,天经地义。

希望现在的企业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归于个人的劳动所得,就大方慷慨地给,只有这样红利才能一直保持下去。

0 阅读:0

渤晨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