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皮纸( Parchment)这个词取材于拉丁文“pergamenum”,据说曾是一座专营羊皮生意的城市。
其实学术文章中会把羊皮纸、牛皮纸合称兽皮纸、皮纸,据说还试制过马皮、驴皮等纸,大约是实在不好用被人们忽略了。
关于羊皮纸最大的谣言就是只能用羊羔皮做羊皮纸!
这是谣言、谣言、谣言!
下图是中文版《剑桥技术史》的记载,中国大百科全书关于羊皮纸的条目也和这差不多。
按照史家的研究,山羊、绵羊、牛都可以做皮纸,各个年龄段都行,最好的皮纸材料实际上是小牛皮,牛犊的皮。羊羔皮纸也有,很贵,比牛犊皮纸略好一点。一般国王会用羊羔牛犊皮纸发布诏令,抄写最重要的书籍,这么贵的东西也只有国王用得起。这种皮纸就是所谓的犊皮纸(vellum)、
谈及起源,据说公元前170年左右,帕加马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因为国内的莎草贸易被中断(莎草是原产埃及的原料),所以被迫采用羊皮救急。
此后,欧洲地区便出现了羊皮纸一类的办公用品。
首先,羊皮纸工艺的入门门槛就很高,因为优质的羊皮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世纪的农场动物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疑难杂症,而这些症状很可能就体现在他们的皮肤上。
显然,羊皮纸商们无法接受这种缺陷,他们的上游买家们更不能。
剑桥《技术史》中文版第2卷
所以,寻找没有瑕疵的羊皮,就成了农户日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此外,他们还必须虑及动物的毛色以及毛量,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到成品的质量。
又根据英国学者Michele P. Brown的说法,纸商们其实更青睐斑点牛或花斑山羊的皮。因为两者的内侧皮肤一般为洁净的褐色,这与中世纪贵族的用纸审美相得益彰。
羊皮纸之所以会逐渐取代莎草纸的原因在于,它两面都能书写(莎草纸较粗糙的那一面通常不会拿来书写文字,且有助于防止墨水渗透纸张),而且能够让鹅毛笔的书写呈现饱满的色彩,拿来折成书本也没有问题。唯一问题是它相当昂贵,制作也比较耗时耗工。
最好的羊皮纸称做犊皮纸(vellum),往往被拿来抄写最重要的书籍。
制作过程:
剥皮:剥下适龄的羊皮或小牛皮。
浸泡:将刚刚剥下的皮(原始方法带有羊毛)一起浸泡于石灰水中,溶解皮中胶质等物质。
刮皮:将浸泡数周的皮捞出拉伸并去皮上的毛。
晾晒:将刮皮后的皮立即再次拉伸晾晒。
涂抹保存剂:将处理好的羊皮纸,进行数次的防腐工程(次数不定)。
通常,被屠户剥下的羊皮都要在纯净水中浸泡24小时左右,待清洗干净后,就到了脱毛环节。
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单子,制作师傅一般会让羊皮自然腐烂,待毛发脱落后再进行下一步制作。
但是,如果羊皮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那么工匠们必须尽快手工脱毛。要知道,这可是一项相当繁琐和艰巨的任务——原来的纯净水会替换成石灰和水的混合液体(两者相遇会暴沸),然后可怜的羊皮们会被放置在装满上述液体的大缸里,沉浸大约三天到十天。
期间,伴随着作呕的气味,工匠们还要手工搅拌这一坨坨混合物,直到它们充分接触,溶解。
待到液体已经腐蚀毛发后,师傅们会将它们捞出来,放在一种特质的刮板上,然后再用两头带木柄的月牙刀反复刮擦,如下图所示。
直到粉红色的表皮露出后,再将整理好的毛皮用淡水冲洗两天左右(为清洗石灰),第一步就基本齐活了。
这才进行到第一步!是的,你没有看错。因为下一阶段,才是展现真正技术的时刻——“拉皮手术”。
“拉皮术”剃毛后的羊皮必须放在特制的木框架上风干。如下图所示:
这个木框架比较有意思: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基本成一个规整的矩形状,边框上有对称的、突出的小横梁。
小横梁就是为了避免羊皮“自杀”用的——工匠们会将两张羊皮的边角系在一起,然后在系紧的结里放进光滑的小鹅卵石作为轴承。
此前,曾有人图省事,想直接将羊皮钉在木框边上干燥,但却发现它们会在风干的过程中大量收缩,羊皮边缘容易被铁钉撕裂。
再用细绳将小鹅卵石与横梁连接起来,大概就像抖空竹时,木轴和竹棍那样。
一条,两条,三条...羊皮纸被细绳均匀地拉扯着,就像一面大鼓,或是一张弹性十足的蹦床。
而那些在剥皮或脱毛过程中意外产生的缝隙或切口,也都会随着均匀力被拉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洞,方便工匠们寻找和修补。
这里还要特别说一句,其实中世纪的羊皮手稿会经常出现破洞,但却没有什么特殊的补救方法。师傅们只能用一针一线地细心缝补,并尽量将羊皮纸储存在相对均温的环境下。
此外,手工师傅还要不时地用小锤子敲打紧绷的皮面,延展羊皮的压力,并用小勺水令其保持湿润。
待羊皮全部风干且变得紧实坚韧后,人们还会再用月牙刀刮一次表面,以清除之前步骤中产生的皮脂和碎屑。
随即,晶莹剔透的羊皮纸,承载着一代匠人的心血,就可以被中世纪的纸商带上街头,供抄写员或者贵族老爷们随意挑选了。
一些有想法的商人,还会故意在它们身上擦一层粉,借以吆喝出高价。
转眼,这些纸张就会以惊人地速度,送到欧洲的各个角落,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文化苦旅。
“莎草不是纸”如前所述,一张好的羊皮纸,柔软,细腻,且易折叠。如果正确保存,甚至可用至千年之久。
但是它也有一个相当致命的问题,就是贵。贵到什么程度呢?在中世纪,一本羊皮纸做的《圣经》,其价值相当于一座葡萄园。所以即便是贵族也负担不起这种消费,他们更喜爱成本低廉,适合书写的莎草纸。
所以即便是贵族也负担不起这种消费,他们更喜爱成本低廉,适合书写的莎草纸。
莎草纸不是现代意义的“纸”,也和中国蔡伦纸无关,仅仅挂了个“纸”的名头,表示是书写工具。根据学者的论述,纸莎草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
当时,尼罗河三角洲盛产着大量的纸莎草,聪明的埃及人会先将莎草茎的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切成一片片薄片。
这些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其中的糖分。之后,人们还需将这些40厘米的长条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再覆上另一层,两层薄片要成相互垂直的,90度的夹角。
随后,师傅们要将这些湿润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用木槌反复捶打,直到水分彻底渗出,再用石头等重物压制,干燥后用浮石磨光表面,就得到了莎草纸的成品。
公元4-6世纪,莎草纸曾是埃及的垄断行业,直到阿拉伯人对外征服后,埃及仍是它的主要生产商之一。
在格里高利一世(590-604)担任教皇期间,教会就十分偏爱莎草纸,并将它指定为官方的通信工具,直到11世纪东方造纸术流入欧洲。
在现代英语中,“paper”(纸)一词就源于莎草纸”papyrus“但,“莎草纸”作为书本的装订纸张并不合格,因为它很脆弱——当人们反复翻动纸张时,页面往往很容易被折断,当也不是象伪史论者说的那样很容易就断裂,不过就是抗折页程度差。
所以,莎草纸的性质决定它只能被当成手稿或者廉价宣传册使用。恰巧,中世纪的人也是这么干的——15世纪之前,学生和牧师们的廉价小本,廉价书籍均采用莎草纸制作,甚至在一些贵族的图书馆里,你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相比,尽管我国在公元2世纪,就拥有了成熟的造纸技术,且工艺精湛。但它足足花了1000年的时间才慢慢从阿拉伯世界走到西方。
总结一下:
山羊、绵羊、牛都可以做皮纸,各个年龄段都行,最好的皮纸材料实际上是小牛皮,牛犊的皮。羊羔皮纸也有,很贵,比牛犊皮纸略好一点。
伪史论者不想看的文章:
需要多少羊皮纸才能记录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45977180026126904/
亚里士多德所有作品要写多少张莎草纸?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45656194868609592/
古希腊文化是如何被阿拉伯人继承的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50403939408249348/
现在有多少古希腊莎草纸文献被发现?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47038446609433103/
现在出土的最早古希腊莎草纸文献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46094705409131045/
如何伪造出一个亚里士多德?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45160704595493431/
关于莎草纸的知识普及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46703328619708980/
德尔斐:最早记录亚里士多德的一块碑铭残片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91948897088815625/
俄克西林库斯纸莎草纸文献中的亚里士多德-现存最早亚氏著作之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919214842582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