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灭亡时有多惨烈?皇帝被杀,九名皇子被勒死,大臣被投尸黄河

一切回归史 2025-02-14 18:27:23

放眼整个封建社会的千年历史,自从秦朝开始,经历汉朝乱世之后,唐朝无疑是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时至今日,依然有遍及世界的唐人街,以及经久不衰的唐装,传播范围之广泛毋庸置疑,真正做到了“井水之处皆有唐人”。

这一朝代的繁荣极具代表性,不仅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还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建立帝王之业的女皇帝,不仅是对中国历史,甚至对其他国家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最鼎盛的时候堪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尽管如此,但也难逃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盛世之下也难逃灭亡的结局,越发的璀璨的朝代被捧得越高,灭亡的灾祸到来时也就越发凄惨,唐朝末年政治昏庸,四方叛乱接连发生,灭亡时刻更是惨痛无比,不仅皇帝被杀,9个皇子也被勒死,大臣全部都被投尸黄河。

盛世的垮塌与灭亡前兆

很多人对唐玄宗的印象都停留在开元盛世的缔造,殊不知也正是这一位皇帝,带领繁荣的唐朝走上了下坡路,从个人作为来看,唐玄宗对唐朝的贡献的确很大,从前期的果断政变导致政权回归,到后来独揽朝政,缔造开元盛世局面,基本是一气呵成。

但到了唐玄宗晚年,也出现了英雄难过美人关的景象,原本勤于国家政治的李隆基沉迷于酒色,宠幸杨贵妃,出现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的荒唐局面,呈报紧急军情的800里加急,竟然被唐玄宗用在了讨贵妃欢心上,真可谓十分荒唐。

另外,唐玄宗还任用杨贵妃的家人,让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其父亲杨国忠独揽朝政,姐姐,妹妹甚至曾经是市井流氓的弟弟都在朝中担任要职,这些人只是贪恋权位,毫无治国理政的能力,就这样朝中的矛盾逐渐尖锐。

与此同时,唐玄宗还为自己培养下了一个祸根,他就是杨贵妃的儿子安禄山,这个长相奇特的来自少数民族之人,由于获得了杨贵妃的侧目而地位疯狂提升,被派遣边境之后开始拥兵自重,甚至很快就配合史思明起兵反叛。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本应该是当机立断,出兵平叛,将危险扼杀在萌芽状态,但唐玄宗最终在杨贵妃的蛊惑之下,决定放任其发展,荒谬的等待安禄山“良心发现”,迟迟没有出兵而贻误战机,导致叛军攻入皇城。

这是动摇唐朝统治的开始,也是在外戚干政的情况下,唐朝政治矛盾的爆发点,其实从直接原因来看,可以算得上是红颜祸水,唐玄宗听信枕边之言,将本可以处理好的事情一拖再拖,从而导致事情无限被扩大,甚至不得不放弃都城出逃,选择入蜀避祸。

而这一举动彻底打乱了唐朝安稳的格局,杨玉环及其一家最终是引起了公愤,各位将领在前往蜀地的途中以当下危机的情况来逼迫唐玄宗,应当立即将其处死方可继续前进,唐玄宗为求自保也被迫遵从这一举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成功入蜀之后,唐玄宗被尊为太上皇,彻底失去了实权,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唐肃宗,他在上任之后大刀阔斧,平定了长达14年的安史之乱,但这一场巨大变动已经将唐朝的国力消耗到了极点,有一次浩劫很快发生。

多次起义与藩镇割据

唐肃宗虽然解决了安史之乱的问题,但并没有化解朝廷之内日趋激烈的矛盾,由于在平定叛乱之后没有给予士兵相应的补偿,他再度引起了朝廷内部的对抗和动乱情绪,这时候的唐朝日渐衰微,士兵出现这种情绪很难缓和。

再加上唐肃宗本身没有进行妥善解决,唐朝军队很快就出现了哗变,士兵自发架空了唐肃宗,许多地方的领导长官纷纷带领军队攻入长安,出现了叛乱之后内部消耗的离谱局面,这次兵变直接把唐肃宗赶出了长安,失去了执政的权力。

后续继承皇位的唐朝皇帝基本都处于被架空状态,接下来继位的唐代宗虽然有一腔雄心壮志,企图通过改革缓和唐朝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政的混乱局面,但因为自己没有太大的实权,导致皇帝的决策遭到了朝中群臣的强烈反对。

而唐代宗也十分刚强,当宦官集体反对他的时候,既然下达了一道铲除的命令,所以引发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自己被刺杀,以至于唐朝皇帝的威望一落千丈,现在的皇室就像是土鸡瓦犬,哪怕是地方上拥有实权的官员也可以随意进行杀戮。

其实唐朝时期这一阶段的种种表现,从根本上是因为当时藩镇的势力太过强大,毕竟当时它的存在保障了中央王朝的生存,也是国家政权正常运转的主要动力,这在平常看不出什么弊端,但是只要农民起义爆发,这些藩镇势力就会割据一方。

主要表现为脱离唐朝而宣布自立,毕竟朝廷已经失去了对其的控制权,尤其是唐朝的国力逐渐消耗,这些拥有兵权的小势力便不再把朝廷放在眼里,就在地方上自立为王,皇帝在他们眼里也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护身符,被争先恐后地抢夺,一旦失去利用价值就会被杀死。

所以在安史之乱后,各地藩镇纷纷发生叛变,但真正导致唐朝走向灭亡的,其实是黄巢起义,这是唐朝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浩劫,甚至很多人很难相信,曾经的落榜举人黄巢,真正做到了“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一场战争对于唐朝而言无疑是非常残酷的,虽然没有直接导致唐朝灭亡,但却让无数长安百姓生灵涂炭,昔日灯火通明的长安城毁于一旦。

凄惨的贵族与皇帝

黄巢起兵的做法,从名头上看,虽然更倾向于农民起义,但实际上却给无辜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残忍程度令人发指,所以最终被归结为叛乱,长安城在这一时期之内血流成河。

对于当时的景象,从诸多作品之中也能够展现,比如当时的诗人韦庄所写的秦妇吟,就十分具体地描写了当时的场面,诗中通过一位女子的经历,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展现了叛军攻入长安之后的惨烈场景。

全诗在交代完基本信息之后,便开始叙述这位女子被叛军抓走之后的所见所闻。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是因为黄巢在攻占长安之后战略目标的错误,他虽然建立了政权,但并没有及时追击和瓦解出逃的唐朝政治班底。

而是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血洗了整个长安城,百姓本以为城中是新生政权的庇护,不曾想却等来了来自地狱的杀神,黄巢的手下军队对长安城进行了大肆抢劫,随意杀戮,整个城市血流成河,灯火阑珊之处,尸体堆积成山。

留在这里的唐朝贵族,基本都被杀光,但最后真正将唐朝赶尽杀绝的人,其实是黄巢手下的朱温,此人多次请求黄巢支援未果,最终选择投靠唐朝,当时的唐朝皇帝自以为抓住了救命稻草,殊不知将来朱温也将成为心腹大患。

朱温表面上四处征战平定叛乱,目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作为从叛乱军队之中出来的人,对唐朝并没有多少好心思,随着官位的提升,朱温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唐朝这些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成了被臣子软禁的傀儡。

唐昭宗就是唐朝最为凄惨的一个皇帝,因为手中没有兵权,只能任由朱温摆布,甚至还被迫迁都洛阳,而这一段路程,也成为了唐昭宗人生之中的最后一段路,虽然手中没有权力,但也算是一个皇帝,离开长安之前,唐朝中身边还有一些亲近之臣跟随。

但此时的朱温已经动了杀心,在神不知鬼不觉之间就进行了人员替换,唐昭宗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身边那些相处多年的臣子和随从,一转眼全都变成了陌生人,而原本的那一班人马已经全部都被朱温杀死。

很快朱温就以宴请群臣的名义,将唐昭宗和他的9个皇子全都召到了这里,也就是在这次酒席之上,9位皇子全部都被杀死,李唐皇室的血脉几乎断送,唐昭宗本人也当场丧命。

为了斩草除根,朱温不仅杀了皇帝和皇子,效忠于李唐皇室的30多位朝臣也全都干掉,为了毁灭证据,朱温将他们纷纷抛尸黄河,酿成了唐朝历史上巨大的悲剧,最终留下的傀儡皇帝李祝,也在第二年被朱温毒死。

这就是唐朝灭亡的最后凄惨时刻,各地的叛乱让李唐皇室几乎损失殆尽,尤其是朱温惨绝人寰的举动更是让皇帝和皇子如同蝼蚁一般,虽然建立了大齐政权,但残忍的举动最终也让朱温遗臭万年。

参考文献

[1]荣海生.唐末黄巢起义释疑[J].菏泽学院学报,2012,34(03):51-54.DOI:10.16393/j.cnki.37-1436/z.2012.03.018.

[2]贾发义,王洋.“白马驿之祸”与唐末幕府文人心理[J].中州学刊,2016,(02):117-120.

[3]姜维公,高文辉.“白马之祸”考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9,(03):29-34.

0 阅读:0
一切回归史

一切回归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