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飞着细雨,已经仲冬,寒气袭人,景色萧条。然而朋友却说,我今天带你去养个眼。话说之间,车子已经转弯,行驶到另外一条道路上。不多久,他放慢车速,你去看看窗外。我按下车窗,被雨水迷蒙的车窗落下,道路边,是巨大的银杏树林,细雨中,明黄嫩黄的树叶,分外照眼,间或有树叶飘然落下,而水光湿润的树下,已经铺就了黄色的落叶如同花毯,清美绚烂均有。而抬头看一树银杏树时,连灰蒙蒙的天在俏丽的黄叶中,也仿佛变蓝了,那种黄,均匀,嫩美,仿佛女郎在秀一件黄衣裳。
是看见银杏树叶的黄,才能感受黄色有多么优雅和高贵。
是看见银杏叶子的黄,才知道原来还有一种树叶象玲珑的扇子,古人说的“宫黄”应该是这样的一种吧,因为贵气。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古籍中记载了不计其数的珍贵树木,何以银杏一词,不见于宋朝之前的古籍记载呢?银杏树是外来树种吗?
银杏恰恰不是外来树种,而是原产于中国的古老树种,是裸子植物属的珍稀树种,生长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山区,从现存的野生银杏树分布来看,它们都集中在水热自然条件丰沛的山区。从中国自古有选取山林木材营造高级宫殿的传统,银杏树,应该是在三千多年前,就被作为优良的建筑材料运出深山,而在先秦,以长寿树木为祥瑞神灵,银杏叶必然在其中。
银杏,在秦汉时期有个名字,叫作“文杏”,是区别普通的杏树,因为银杏木材,纹理通直细腻,坚固耐雕琢,是良好的梁柱用材。
汉朝《西京杂记》中记载,汉武帝的上林苑,有来自当时全国各地的珍贵树种,其中,文杏就有两棵,而同时期司马相如所做的《长门赋》中有“饰文杏以为梁”。这是陈皇后阿娇所住的宫殿,用到是当时极品的木材。
不过银杏树,虽然寿命长,材质好,但是野生繁殖的能力和速度实在是跟不上人类索取的要求,因为数量逐渐稀少,就淡出了宫殿用材。而普通人,更是绝少知道这深藏深山的美树了。
银杏树,在先秦还有一个名字,叫作“平仲”树,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上大夫晏子的名字,活了至少七十岁,辅政长达五十年。晏子为人朴素节俭,会见宾客,不是在繁华的城市里,而是在山野乡村,质朴,正直而豁达,人们就用这里特产,高大的银杏树来比喻赞美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银杏树又叫作“平仲”树。
“平仲果,色白如银”,这是指的银杏的果实。可以说,只要是果实,中国人都会珍惜。所以最早吃银杏果的人,在史前时代,无以查证。
西晋时期,吴国都城的皇家园林,种植着“平仲”树。
陕西西安终南山观音禅寺内的银杏树,寿命长达一千四百年,可以推断,这棵树就是为了寺庙落成而种。此寺庙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当年种下的人,一定是在用长寿的银杏树,祈求国泰民安,江山永固。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
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盛唐 · 王维《辋川集 文杏馆》
实际上唐朝王维隐居的别业,也在终南山,他在这里广有山林,经营着农林旅游业,这些山林的银杏树,很多都是他自己引种的。他简易的栖息的茅庐,就建在山顶。
用银杏树和茅草搭建的建筑,使得他能自在眺望。
他听见山风穿过门窗,然后流泻下去,仿佛是生活在云端,而这里壮丽的烟云,将会在人间,化作倾覆滋润的雨水吧。
在这里,他享受着仙人一样的高瞻快乐,仿佛可以呼云唤雨。
而之所以强调是银杏,乃是这种树,长寿,仙意,且带着栋梁骨气。
王维散淡而优裕的生活,是山林馈赠给他的。其中银杏木兰,给了他幽居的生活之美,也提供了滋养这种生活的经济来源。因为银杏,到底是贵重的建筑的木材,这里离京城不远。
银杏的果实是在北宋时期,正式被作为可食用的食品的,因为铁锅在民间的大量使用,使得这些坚果类的果实,更容易转化为入口可口的食物。
在安徽山地,人们将银杏果收集起来,等到它的外皮经霜腐化,然后得到白色的果核,这些果核,经过铁锅爆炒,散发出坚果特有的香气,里面的果肉细腻,类似板栗却软糯。
在饥荒时期,这些都是苦人用来抗饥荒的野味,但是到了太平时期,却作为风味食品,风靡都市。
这不,安徽山里的最好的银杏果,被紫红色的纱袋装好,成为贡品,运往皇宫。当然也迅速催生了当地的银杏种植产业。而银杏这个名字,也是在北宋时期定下的,因为其果实如杏,其可食用的部分,雪白如银,这最初用来定名果实的名称,后来成了树种的称呼。
“等閒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
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宋 · 葛绍体《晨兴书所见 》
这是我看到最美的一首银杏诗。银杏在宋朝之后大江南北广泛种植,成为常见的树种,也随之带来了壮丽的黄叶审美。
当然由于银杏的历史过于小众,大概很多诗人,觉得无典可依,也就望而沉默吧。但是我想那种沉默是种震撼和无奈,因为不知道怎么写出银杏黄叶期的那种美。
所以这首银杏是显得格外珍贵和真挚。
我早上起来 ,忽然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色和美,我不能不写下来。
那银杏树,是在日月东升西落间矗立,没人在乎它是在风霜中成长,就象平凡的你我,困在碌碌的世事里,无心观赏外界,也无心打理自己。
但是今天,我却被银杏那种飘飞翻滚的黄叶所震撼了。
这是何等的壮观和明丽啊,这么靓丽这么成熟这么绚烂的黄,仿佛所有的寂寞都是为了这绚烂飘飞,满地金黄的日子。这是银杏最壮丽的舞台啊。
这是天地间的成熟,这是老天告诉金色的季节到来,这是丰收的黄,丰美的黄,是歌,是舞,是绚烂,是提醒,是喜悦啊。
民间当然绝少知道这种树的古名,平仲和文杏,但是还有另外很民间的一个称谓,叫作“鸭脚树”“鸭掌树”,因为银杏的叶子,没有清晰的裂纹,倒像是民间常见的鸭子脚。
我曾经为这个名字,感觉痛苦,哪怕你说它象小扇子,也可爱啊。我忘了,折扇是在宋朝,刚刚流行,还不到普及的时候。
倒是俗得壮气的普通人,说村口那棵鸭脚树,结了很多果实。好在没说,那是满树的小鸭蛋。
“鸭脚叶黄乌臼丹,草烟小店风雨寒。
荒年人家鸡黍迮,芋羹豆饭供时节。
村童上牛踏牛鼻,吹笛声长入云际。
今年虽饥却少安,县吏不来官放税。”南宋 · 陆游《十月旦日至近村》
这是陆游的家乡浙江绍兴山阴,陆游隐居的时候,常常徒步到附近的村落走走看看。
这是早冬,陆游也乐得以俚语入诗,因为情景是那样的亲切。
村子口,鸭脚树是树叶是黄的,乌桕树叶是红的,小雨时节,茅草民舍,是那样看着都清寒啊。
这年不是丰年,粮食歉收,鸡连吃的小米都没有了,人们吃的是芋头饭,豆子饭。
但是人们依然乐观,因为粮食歉收,这里的赋税免了,这山乡尚还保留这朴素的活力,以待风雪后的来年。
因为陆游,我觉得银杏叫鸭脚树叶很美,因为它不是虚无缥缈的仙树,它的存在,是在和普通的乡民一起共这风霜患难。
就让长寿的鸭脚树多结点小鸭蛋吧,荫蔽这里寒苦的乡民。
“银杏四十围,叶落瓦无缝。
主持小仓山,惟吾与汝共。
更借屋上荫,招宿丹山凤。”清 · 袁枚《随园二十四咏 其九 因树为屋》
红楼梦里没有银杏树,但是作者曹雪芹江南故居江宁织造的花园内,是有银杏树的。
这园子后来被隋和德接手,后来又卖给了清朝的袁枚袁大才子,改名随园。
这随园中有棵银杏树,树围已经达四米,这铁定是有几百年的历史。
而且为了这棵银杏树,修建了一所房子,当然不是将银杏树笼罩,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和规模,是就着树形,在下面建了一个房子,当银杏树是树叶飘落时,整个房顶房檐都在树叶的覆盖之下。
这棵树很有气势,被袁枚认为是镇园之宝。
那么这所房子,是什么时候建的呢?很可能是袁枚自己建的。
但是在江宁织造的花园,出现这么巨大的银杏树,不会是原生,只能是曹寅,也就是曹雪芹的先祖种下的,目的是迎接皇帝,以及妆点园林。
曹雪芹一定见过流连过这棵银杏树。只是他没有在红楼梦中提起。
或者最美的东西,他会珍藏心中,比如祖先的楝树,他在红楼梦中也未提及。
但是晚年的曹雪芹确实是在黄叶山村度过的。
那西山上,也一定会有银杏,他是落魄的凤凰。
袁枚居住在大观园的前身随园里,感受到的,就是银杏黄叶壮美到能留宿凤凰的绚烂。
曹公,你为何不谈银杏,不谈这棵几百年的美丽的银杏啊。
“扁舟一棹入江乡,点缀坡公句子香。
秋尽尚嫌黄叶少,遍栽鸭脚护村庄。”清 · 吴之振《园中手植花木四种各赋截句 其一 》
-吴之振 ,浙江石门人,号橙斋,又号黄叶村农。康熙时官内阁中书。旋归隐。
这是又一位真正喜爱银杏树的人。
隐居之后,回乡所做的事,是象苏东坡一样务农。但是作为有官员经历的他,更乐于建设美丽家乡。这不,自己出钱,将村子四周种满银杏树,他说,这是因为秋天过去,树叶凋零,风景凄凉,而银杏树的叶子,可以延续到仲冬和晚冬,而且黄叶之美,让乡村生色。
当然他肯定有农业的考量,银杏树寿命长,一旦结果,可以年年挂果,甚至几百年都不停歇,这是乡村的财富。
银杏又名公孙树,爷爷辈种下,孙子辈才可以收获果实,而这种收获可以世代绵延。
这是对土地,对乡村,对人的厚爱,才会种下如此多的银杏树。
种树的人,有高德。
每棵银杏树,都有历史,都有故事。
而我爱它那种纯良纯净的黄叶,历经风霜,化作优雅的翩翩。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