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嘲讽宋襄公:欲“霸”不能,实力配不上野心

平民历史 2024-08-28 01:59:23

“这黄毛小儿竟欺负到我头上,当年还是我扶持他即位……”宋襄公想起过往便五内俱焚,继而“旧伤”复发,一命呜呼了。

宋襄公所谓的“黄毛小儿”就是齐孝公。而“欺负”则是指:“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也”(《齐世家》)——齐孝公六年春天,齐国因为宋国不与齐国结盟而出兵攻打。

再理顺一下深层次原因,齐孝公二年,齐国召集一众诸侯盟会,宋襄公竟不予理会,并未出席盟会。

所以《齐世家》记载,“夏,宋襄公卒。”而在《宋世家》则为,“十四年夏,襄公病伤于泓而竟卒”。时间定格在宋襄公十四年夏,也就是齐孝公六年,即前637年。宋襄公死因则是前一年在泓水之战受伤,旧伤复发而死。

要说宋襄公与齐孝公的故事,那是在六年之前,即宋襄公八年(公元前643年),在位四十三年的齐桓公一命呜呼了……

01率诸侯伐齐

“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齐桓公自从一病不起,五个儿子为争夺王位各自拉帮结派。齐桓公一命呜呼,五兄弟直接互殴。

司马迁根本不关心齐桓公五子打得多么惨烈,而五子之争的恶劣影响却详细载入《齐世家》。

“宫中空,莫敢棺”——五子混战导致齐国宫中空无一人,没人敢进王宫敛尸入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虫出于户”——齐桓公尸体放置了六十七天都生了蛆。蛆虫太多,屋里屋外四处乱爬。

春秋首霸的“英名”与臭不可闻的死样形成鲜明对比。这就是权力的魔力!在权力面前,兄弟之间不再顾及亲情,而自古推崇备至孝道也荡然无存。

“无诡立,乃棺赴”——当年十二月乙亥,公子姜无诡在奸臣易牙和竖刁的扶持下继位为王,齐桓公才得以收殓入棺,向诸侯报丧。然而,“无诡立三月死,无谥”——姜无诡仅在位三个月就被杀害了。

姜无诡之死与宋襄公有关。“孝公元年三月,宋襄公率诸侯兵送齐太子昭而伐齐”——次年三月,宋襄公率领诸侯联军讨伐齐国,并护送太子昭回国继位。

其时,齐国傲视一众诸侯,齐桓公在世时东征西讨打下了坚实的霸主地位。宋襄公敢于号召一众诸侯挑战诸侯霸主,不得不佩服他的野心。

“齐人恐,杀其君无诡”——齐国人担心诸侯联军用兵攻打,所以杀掉了姜无诡。

然而,太子昭仍然没有坐稳王位。“四公子之徒攻太子,太子走宋”——其余四子的党羽攻打太子昭,不得已太子昭逃亡宋国。

“宋遂与齐四公子战”——宋襄公再次出兵与叛军作战。“五月,宋败齐四公子师而立太子昭,是为齐孝公”——两个月后,宋襄公打败了四公子的军队,扶持太子昭继位为王,这便是齐孝公。

02“小国争盟,祸也。”

宋襄公为什么要拥立齐孝公姜昭呢?

“宋以桓公与管仲属之太子,故来征之”——因为齐桓公和管仲曾经将太子姜昭托付给宋襄公,所以这就成为宋襄公征讨齐国的理由。

“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齐桓公死后,诸侯霸主地位空缺,宋襄公想主持诸侯盟会。这意味着宋襄公也想成为诸侯霸主。宋襄公有如此想法,原因有三:

其一,诸侯霸主空缺,拥护齐太子姜昭继位,秉承了齐桓公意愿,继承霸主之位理所当然。

其二,率领诸侯平叛齐国内乱,宋襄公的国际威望陡然上升,让他感觉可以独步天下。

其三,齐孝公继位第二年,便召集诸侯在齐国会盟。一个毛头小子可以,他当然也可以。

公元前639年,即宋襄公十二年,“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襄公准备在鹿上(今河南东部)召开诸侯会盟,而邀请诸侯的任务竟委托给了楚国。

“楚人许之”——楚国竟然答应了。此时,楚国在位楚王为楚成王。

然而,宋国对召集诸侯盟会存在不同意见。宋襄公的庶兄公子目夷(字子鱼,《左传》中著名的“子鱼论战”)劝谏,“我们宋国小力弱争当盟主,这不是招来灾祸嘛。”

对于子鱼的劝告,宋襄公置之不理。这年秋天,诸侯会盟在盂(今河南睢县)召开。

楚成王不仅召集各诸侯参加会盟,还来了特大“惊”喜——沉浸在霸主美梦中的宋襄公被楚成王五花大绑,狠狠地羞辱了一通。

三十三年,宋襄公欲为盟会,召楚。楚王怒曰:“召我,我将好(正好)往袭辱(袭击、折辱)之。”遂行,至盂,遂执辱宋公,已而归之。——《史记·楚世家》

从《楚世家》来看,宋襄公像肥猪一样被捆绑着暴露在众诸侯前。宋襄公心里是什么滋味?这般羞辱需要多强大内心才能承受?

03子鱼曰:“祸犹未也。”

然而,宋襄公遭到羞辱只是开始,楚成王并未因此结束。

“楚执宋襄公以伐宋”——楚成王押着宋襄公去攻打宋国。如此要挟之下,宋国军民怎么敢于迎敌抵抗呢?“冬,会于亳,以释宋公”——当年冬天,宋国在亳跪地求和,宋襄公才得以释放。

通过《宋世家》、《楚世家》,清晰地了解宋襄公称霸历史。通过这段些记录发现司马迁虽是史家,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高手。

根据《宋世家》记载,子鱼曾事先劝阻过宋襄公。“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子鱼说:“大祸在此应验了吧,您的欲望太过,诸侯怎么能忍受呢?”

果不其然。

宋襄公做着春秋霸主的美梦,楚成王对此怒气升天。在《楚世家》记载,宋襄公“召”楚王犯了大忌,彼时只有周天子可以“召”诸侯。显然,楚成王因为宋襄公之“召”,就像被侮辱了一般。所以,楚成王咬牙切齿,“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

宋襄公有称霸的野心,可惜实力不够。实力与野心不匹配,往往挑战越大越会受辱。从踌躇满志到兴高采烈,再到垂头丧气,“一代熊主”宋襄公的形象跃然纸上。

“十三年夏,宋伐郑。”——《史记·宋世家》

在《宋世家》中,司马迁并未交代宋国攻打郑国的具体原因。宋襄公十三年对应《郑世家》为郑文公三十五年,而《郑世家》却并无相关记录。对比《十二诸侯年表》记录:“君如楚,宋伐我”——郑文公出差到楚国,宋国因此攻打郑国。对应《楚世家》为楚成王三十四年,有此记录:“郑文公南朝楚”。

郑国在楚国北面,郑文公出差到楚国,原来是向南方的楚国俯首称臣了。郑国与楚国结盟,这分明是不给宋国面子。所以宋襄公小心脏柔软处,又被郑国这小国家狠狠地戳痛了。

04子鱼曰:“祸在此矣。”

宋襄公或许忘了曾被羞辱,又或者是为了报复楚成王。既然攻打楚国实力不够,对付郑国还是绰绰有余的。

所以,宋国下手攻打郑国这个“软柿子”。

然而,“秋,楚伐宋以救郑”——秋天,盟国郑国请求下,楚国派兵攻打了宋国。

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史记·宋世家》

“泓”,为泓水,今河南柘城县西北,属于宋国地界。宋军从郑国撤退,准备迎战楚军,宋楚双方在泓水岸边遭遇。

“楚人未济”——宋军已排兵布阵,而楚军还没渡过泓水。于是,子鱼说,“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楚兵多势众而宋军人少,趁楚军未渡河之际出击攻打。

然而,“公不听”——宋襄公并不听劝说,还狡辩“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之危呢?”

“已济未阵”——楚军渡河,在岸边布阵。楚军渡河肯定一团乱,若趁乱进攻,或许宋国能够获取胜利。

“又曰:可击。”子鱼再次劝告宋襄公抓住时间进攻楚军。

“公曰:待其已阵”——宋襄公说,“等他们列阵再打”。显然,宋襄公再次丧失取胜时机。

“陈成,宋人击之”——楚军布阵迎敌,宋兵一拥而上。

对于子鱼趁机出战的建议,宋襄公曾驳斥道:“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仁德的君子,作战时不会趁人之危,也不会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古代军法,击鼓是进攻的号令,鸣金则是收兵的信号。

最终“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宋军大败而归,宋襄公被射伤了大腿。怎么明确是箭伤?《楚世家》明确记录:“射伤宋襄公,襄公遂病创死。”从《宋世家》来看,“十四年夏,襄公病伤于泓而竟卒”——第二年夏天,宋襄公箭伤复发而死。

此战,从夏天主动出击到冬天遭遇战败,宋既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所以“国人皆怨公”。楚宋泓水之战,对于实力孱弱的宋国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所以齐孝公敢于在宋襄公十四年春攻打宋国。

05“蠢猪式的仁义”

“襄公将战”——宋襄公秣马厉兵准备迎战楚国时,子鱼曾劝阻宋襄公:“天之弃商久矣,不可。”

宋国是殷帝乙——即商王纣的长兄微子启的封国,周公旦辅助周成王时,平叛了管蔡与武庚作乱而分封。所以,子鱼说他们宋国子民是商的后代。

而子鱼所说,“上天抛弃殷商许久了,不可以再战。”言外之意上天不再保佑宋国了,警示宋襄公不要再启战端,否则必败无疑。

宋襄公秉持君子道义驳斥子鱼,子鱼曾针锋相对:“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打仗是以胜利为目的,怎么能安守常规!“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一定要按您(宋襄公)说的来,就去做奴隶服侍敌人算了,何必打仗呢?

所以“国人皆怨公”,大概是以子鱼为首的保守派埋怨和声讨。

然而,有人对宋襄公的“仁义之举”点赞,“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赞扬),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这大概是对春秋时期礼义道德沦丧而伤感,所以赞扬宋襄公的“仁义”行为。

然而,宋襄公空有霸主野心,缺乏足够的实力支撑,以至于屡屡蒙羞。好在他可以裹着“仁义”的大旗“体面”地下葬了。

有一种说法,宋襄公与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并成为春秋五霸。与其他四人并称,宋襄公有点名不副实。毕竟,宋襄公“仁义”霸主有点柔弱,并非一战成名。

“襄公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春秋战乱纷纷,宋襄公妄图以“仁义”称霸诸侯。对此司马迁感到既可悲又可笑,所以行文中不乏揶揄、讽刺。

而对于宋襄公冠冕堂皇的“仁义”,伟人则直接批评为“蠢猪式的仁义。”

的确,宋襄公愚蠢之极!

结束语:

关于楚宋泓水之战,楚成王解救郑国,受到盛情款待。楚成王吃饱喝足离开郑国时,竟将郑文公两个姬妾也抢回去了。

此事并未记录在《郑世家》,也没有在《楚世家》出现,却记录在《宋世家》。尤其是安排在宋襄公盖棺论定之时,每读到此颇感诧异,而今似乎有点读懂了。

关键内容是紧随其后,叔瞻咒骂楚成王:“成王无礼,其不没乎?为礼卒于无别,有以知其不遂霸也。”

叔瞻乃是郑文公之弟。对于楚成王强抢郑文公姬妾,叔瞻咒骂楚庄王不得好死。而重点在后一句:讲究礼节男女无别,从这里就知道楚成王绝对不能成就霸业了。

既然军力强悍的楚成王不配为春秋霸主,那么“仁义”宋襄公就配了吗?司马迁将楚成王强抢郑文公姬妾记录在此用意所在。

桓公病,太子兹甫让其庶弟(应为兄)目夷为嗣。桓公义太子意,竟不听。三十一年春,桓公卒,太子兹甫立,是为襄公。以其庶兄目夷为相。——《史记·宋世家》

其实,宋襄公继位之时也有“让国”之举,但不能因为他“让国”之举而列入春秋五霸。毕竟,“霸”是诸侯之长,需要的是足够军事实力,而不是“仁义”。

0 阅读:39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