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通过远程、非接触等方式,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如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01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对个人规定了哪些义务或禁止行为
1.个人应当加强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意识;
2.单位、个人应当协助、配合有关部门依照本法规定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
3.有关部门和单位、个人应当对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个人信息予以保密;
4.不得制造、买卖、提供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的设备、软件;
5.不得为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相关支持或者帮助;
6.不得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卡或假冒身份、虚构代理关系开立电话卡、银行卡等。
02
防范电信诈骗,远离洗钱犯罪
选择可靠金融机构:合法的金融机构、支付机构需在其主管部门的监管下开展业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的规定,履行反洗钱义务,并对在业务过程中依法获得的客户信息予以保密,以保障客户权益。
主动配合身份识别:在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应根据要求,出示本人有效身份证件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如实填写本人身份信息,配合金融机构进行身份证件现场核验,并回答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合理提问;如个人信息发生改变,还应及时前往金融机构或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更新。
守好个人账户证件:金融机构通常将个人身份证件的核验作为客户身份认证的基本标准,因此,一旦他人利用个人身份证件,以个人名义从事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或开办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本人的身份证件应当妥善保管,对提出出租、出借身份证件要求的人员保持警惕。金融账户不仅是个人进行交易的工具,当发生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行为时,国家还能够通过账户的活动记录进行安检调查,因此不出租、出借本人金融账户不仅保障个人资金、账户的安全,更防止他人将此利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犯罪活动。
勿帮他人过渡资金:犯罪分子一般会通过各种方式转移非法资产,但由于账户会对金融交易活动进行记录,所以犯罪分子往往会选择与其无直接联系的账户进行操作。因此,受朋友之托或受到利益诱惑,使用自己的个人账户或公司账户为他人过渡转移资金的,实际上是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洗钱的渠道。
警惕网络虚假信息:互联网虽然提高了人们获得信息的效率,但在信息的甄别上需要更加谨慎。不要轻易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方式向陌生账户汇款或转账,也不要因贪一时便宜而落入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的骗局中。
勇于举报洗钱活动:为更好地预防、遏制洗钱等犯罪活动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中国人民银行或公安机关举报洗钱活动,同时规定,接受举报的机关应当对举报人和举报内容保密,以此动员社会力量,保障公民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03
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要点
注意保护隐私
对于陌生网站索要身份证、手机号等个人信息时要多加谨慎。平时注意经常对个人电脑进行杀毒和漏洞修复,保证电脑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增强防范意识,不随意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不轻易转账,守护个人财产安全。在接听陌生人的来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核实确认对方身份前,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保持理性思考
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在面对诱惑时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轻信他人的话语,同时要注意多学习金融相关知识,增强辨别能力。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对明显高出正常平均收益的投资要保持警惕,牢记投资有风险,树立科学理性的理财观,不要轻信所谓“稳赚不赔”“无风险、高回报”等不切实际的宣传。
警惕陌生来电
在接听陌生人的来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核实确认对方身份前,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听取家人意见
老年人群需多和家人沟通,多了解金融基础知识,有问题及时通过正规渠道咨询,防范非法集资陷阱,不要被高收益、高回报诱惑,避免造成经济损失。
注意识别虚假App
诈骗团伙制作的非法App通常无法在手机官方应用市场上架,只能通过点击网址链接或扫描二维码的方式让用户下载。需谨记不明链接不点击、未知二维码不扫描、陌生网站不浏览、从正规途径下载App。
投资认准正规平台
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应选择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实施监督管理、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机构发行或销售的产品,购买前可通过金融机构公示的官方渠道查证产品信息,仔细阅读产品合同和风险提示。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购买理财产品,在决策前多与家人商量,多咨询正规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员,通过正规渠道学习理财知识。
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支微信公众号、北京反洗钱研究微信公众号。免责声明:以上信息仅用于投资者教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制作方力求该活动内容的准确可靠,但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使用该信息而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欢迎“点赞”“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