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童祥苓的大嫂,李多奎的弟子,李鸣盛的姐姐,了不得!

凝梦娱娱 2024-12-12 04:23:32

2024年12月2日,著名京剧演员童祥苓因心衰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89岁。

童祥苓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都是京剧名家,大哥童侠苓1918年出生于天津,是“童家班”老大,大学读的是土木工程系,在北平进修过编导专业。兄弟姐妹5人中,他最有文化,是童家班的智囊。在童家班担任请演员、借剧场等工作,解放后,童侠苓在上海京剧院工作。

童侠苓娶老旦名家李多芬为妻。

前排:童汉侠、陈倩颖。后左起:童祥苓、童侠苓、马彦祥、童寿苓。中左起:张南云、童芷苓、李多芬、童葆苓

李多芬女士是童家班成员之一,是童祥苓的大嫂、李多奎先生的弟子,父亲李华亭是京津沪京剧圈著名的京剧管理人(经励科,现代称“穴头”,他曾较长时期协助马连良、杨宝森等人组班),其弟弟李鸣盛为著名老生演员,她与童侠苓先生的儿子童强,曾经是在上海京剧院的演员。

李多芬女士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京剧团,专工老旦,1957年入上海京剧院,1960年经周信芳先生引荐拜李多奎先生为师,1970年调入上海"五七"京剧训练班任教师,1979年转入上海市戏曲学校。

李多芬女士在指导学生

李多芬在十六岁那年,她父母应允了一家颇有名望的梨园世家子弟的婚事,可她不喜欢那个笼罩着郁闷气氛的大家庭,看不惯豪门世家陈腐的生活习气。由于受到新思想的影响,她要求婚姻自主,坚决要求退婚,父亲最终只得退掉了这门亲事。

当时在北京演出的是以著名旦角童芷苓为首的“童家班”京剧团班社,童家原是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最早的同盟会会员,和孙中山先生交谊匪浅,后来为了养家糊口,又回到天津教育界教书。他们的长女童芷苓从小就聪慧活泼,在这个充满民主氛围的家庭,她最早学唱戏,在她的带领下,妹妹葆苓和弟弟寿苓、祥苓也都成了京剧名角,他们组成“童家班”,在京津沪三地演出。

大哥童遐苓原是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大学生,但为了支持弟弟妹妹们的事业,他也担当了邀角、组班、借剧场安排节目的工作。一次,他上门拜访京剧圈的管理能手李多芬的父亲李华庭先生,见到这位清纯高雅美丽脱俗的李多芬,回家便求父亲央人去提亲。

可能是种缘分,也可能是她看中这是一户新派家庭,李多芬同意了这门亲事,1948年李多芬成了童家大嫂。

李多芬和爱人童遐苓合影

童家给了李多芬一个宽松的环境,她很快和童家弟妹们成了朋友,每晚童家年轻人在一起练唱排戏时,她也到场凑热闹。有一次,受弟弟妹妹们的怂恿,她也开口唱了《钓金龟》中“叫张义,我的儿啊……”在场的人都听得给怔住了:想不到大嫂的嗓音那么甜美、高亢、响亮。

童遐苓更是欣喜若狂:“我们四处寻求老旦演员参加我们的演出,这真叫踏破铁靴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他积极支持李多芬参加排练。童家班正缺老旦演员,李多芬应该是最恰当的了。就这样,李多芬跟着京剧老旦名家李多奎等的唱片认真学了一段时间,边学、边练、边排,成了“童家班”里重要一员。

1950年李多芬随“童家班”在天津中国剧院演出《太后辞朝》,一炮打响,从此随团京津沪演出。

一个机遇来了,李多芬在上海演出《打龙袍》时,被正在负责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京剧团的陈沂同志发现了(陈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总政文化部长):李多芬善于以字带声,以声传情,嗓音甜美动听,口齿清晰可辨,行腔又是那样韵味醇厚,表情那么丰富,正是剧团所需要的老旦演员。李多芬决定参加总政京剧院,穿上了军装,成为一名没有军籍的“军人”。

部队这个大熔炉对她的影响非常大,寒来暑往,上山下乡,跨海上岛,为慰问解放军,她不畏艰险跋涉。在部队的五年里,她在表演艺术上也得到很大锻炼提高。那时李多芬的戏很重,《甘露寺》《遇太后》《打龙袍》《钓金龟》《罢宴》《岳母刺字》等戏最受战士们欢迎。

1957年她调到上海京剧院当演员,时任京剧院院长的周信芳大师提名让李多芬在《乌龙院》一剧中为他配演马二娘。李多芬从未演过彩旦戏,有点怕把戏演砸了,但周院长对她说:“不要紧,我带着你演。”李多芬演出时,多芬紧张得双手冰凉,可在周信芳炉火纯青表演艺术的带动下,李多芬把一个老来俏皮的风骚彩旦马二娘顺顺当当、活灵活现地演了出来,非常成功。

父亲李华亭见心爱的女儿仅凭跟着李多奎的唱片学,就能活跃在京剧舞台上,非常高兴,便建议女儿到北京正式拜师李多奎先生,以得到名师的点拨,在艺术上进一步提高。

李多奎先生此时年事已高,双目染疾,正在家中养病,久不登台。但他与李多芬的父亲是知交,他破例同意收李多芬为徒,亲自教授。

1960年,正是大饥荒年代,副食品凭票限量供应,李华亭还是邀请了北京京剧界的名家,在北京大饭店置办了一席拜师宴,李多芬正式成了李多奎的关门弟子。

李多奎先生听了李多芬唱,知道她仅是跟着唱片自学出来的,很受感动,说:“多芬,你还真是下了工夫的啊!”李先生在病中,认认真真教了一出自己的拿手老旦戏《断太后》。

这里要说一下童遐苓先生,他竟然四十岁时考取了中国戏曲研究学院,他勤奋学习,苦读了四年,以优异成绩毕业。毕业后回到京剧院,他担任剧院编导,写剧本。不幸的是他得了严重的肾衰竭。

重病中的童遐苓难以割舍爱妻,托付前来探望的亲友:大嫂为人很厚道,孩子多,以后请多关照。1965年,刚刚四十五岁正当盛年本可以大展才能的童遐苓,终因肾衰竭回天乏术,英年早逝了。

童遐苓走了,留下了五个孩子:大儿子童强、大女儿童瑶、二儿子童三强、小儿子童四强和刚满两周岁的小女儿童莹。

以李多芬的收入和勤劳双手,让孩子们吃饱穿暖没有问题,可是要遇到孩子生病就会捉襟见肘,她是个从不愿向亲友求助的人。她把自行车、皮大衣都相继变卖了,连留作纪念的结婚时的一套银质杯盘也无力保留。

童芷苓心疼嫂子,对李多芬说:“大嫂,你这么年轻,找个合适的对象再婚吧!”李多芬却表示:我有五个孩子,得把他们抚养成人啊!

“特殊十年”时,李多芬作为“反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工厂、农村干重活。她的孩子们在学校里也被视为“黑五类”遭受歧视和迫害:被勒令于烈日下捡拾操场上的小石子,参加最艰苦的劳动,孩子们身心都受到严重的摧残。“运动”后期,除了长子童强和小女儿童莹继续读书外,童瑶和童三强中学毕业都要到最艰苦的地方插队落户。李多芬连夜缝缝补补拼拼凑凑为他们制了几件御寒的衣服,却拿不出装衣服的箱子,只得装在纸盒里送上火车。

童强十七岁戏校毕业当了演员,每月工资悉数交给母亲作为家用。童强老师工杨派、麒派老生,常演剧目有《徐策跑城》《清风亭》《伍子胥》《乌龙院》等。人到中年后,童强进入上海戏剧学院戏曲表演专业任教,培养了傅希如、蓝天、王珮瑜等大批京剧人才,曾获得上海市杰出教师奖、优秀园丁奖。

童强老师指导学生

童三强、童瑶小小年纪就到外地插队落户,后来童三强被选拔到部队,童瑶考上了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童瑶在五十岁时竞争应聘了香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小女儿童莹外语学院毕业任教两年后,又考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小儿子童四强在新西兰创业,李多芬女士实在是一位成功的母亲,培育了对社会有贡献的儿女。

2008年1月29日,李多芬女士因病逝世,享年84岁。

0 阅读:4
凝梦娱娱

凝梦娱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