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京剧的大花脸,在舞台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按翁偶虹先生的划分,唱工花脸闻于世者为“四山”(何桂山、穆凤山、朗德山、金秀山), “四刘”(刘永春、刘寿峰、刘鸿升、刘永奎),“李裘纳董”(李长胜、裘桂仙、纳绍先、董俊峰),“金郝王马”(金少山、郝寿臣、王连浦、马连昆),“三奎裘”(王泉奎、娄振奎、赵文奎、裘盛戎)共二十位。他们技艺全面,能戏颇多,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一代代的观众。
在五十年代,又相继崛起了统领正净及架子花两门抱的裘盛戎和袁世海二位名家,与闻名遐迩的金派(金少山)传人吴松岩(即吴炳璋、吴钰璋兄弟的父亲)铜锤三奎(王泉奎、赵文奎、娄振奎),以及袭盛戎的四大弟子方荣翔、夏韵龙、王正屏、钳钧宏。此外,还有侯喜瑞的门徒尚长荣、李荣威、袁国林等,郝寿臣的徒弟周和桐、樊效臣、王永昌、李幼春、王玉让等。
大花脸过去常以铜锤花脸为代表,注重唱功和重头戏,但架子花脸的地位曾偏低。经过多位花脸艺术家如穆凤山、刘永春、钱金福等前辈的推动,尤其是黄润甫、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袁世海等人,架子花脸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铜锤花脸多演文戏,重唱功、念白,它粗犷豪放、气势磅礴、声宏高亢,唱到“节骨眼”,异峰突起,字音发出的震颤力,其声有雷霆万钧之势,其威有奸佞丧胆之能。如《铡美案》、《赤桑镇》的包公、《探皇陵》的徐延昭、《草桥关》的姚期、《锁五龙》的单雄信等。铜锤花脸唱念讲究有龙、虎音(即以“龙吟虎啸”来形容铜锤花脸的嗓音),龙音圆润韵味厚,虎音开阔声敞亮,多用口腔共鸣发声;龙音取口腔与鼻腔双重共鸣发声或利用鼻音作装饰音。铜锤花脸的唱功造诣很深,在行腔和吐字方面有独到的功夫。
金少山先生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花脸大家,他的表演精到,戏路宽广,无论是《二进宫》、《草桥关》等铜锤戏,还是《连环套》、《闹江州》等架子戏,或者是《法门寺》、《忠孝全》等京白太监戏,再或者是《穆柯寨》、《洪洋洞》等以花脸担任配角儿的剧目,由他演来都是格外精彩,他也因此被称是“十全大净”。
郝寿臣先生是著名的京剧架子花脸大师,净角郝派创始人。他唱念上自成一格,创成被誉为"架子花脸铜锤唱"的郝派艺术,以气魄取胜,唱念韵味浑厚,工架凝练,表演浑然一体。
郝寿臣先生饰曹操
侯喜瑞先生是净角侯派创始人,他吐字功深力厚,使"唱"别有韵味,他唱的特色是偏重于"沙、低、沉、宽、厚",异常动听。而在表演上身段注重矫健、灵活,力感强,在基本功方面他对手、身、步十分讲究。
侯喜瑞先生与弟子
裘盛戎先生是一位全才的演员,“裘派”艺术也是集前人之大成的一门综合的表演体系。裘先生不仅擅长如《探阴山》中的包拯、《将相和》中的廉颇等以唱工为主的角色,而且能演《法门寺》的刘瑾、《取洛阳》的马武、《黄金台》的伊立、《花田错》的鲁智深、《打严嵩》的严嵩、《四进士》的顾读等。他还陪朱家溍先生打过把子,能打《赵家楼》的王通和、《拿高登》的徐士英。他与刘宗杨合作,演过《骆马湖》的李佩。(以上诸剧目均见于吴小如先生的近作《“盛”“世”观光记》)。可见,“裘派”艺术对于演员的工架基础乃至武功基础都是有很高的要求的,而不是只会唱一唱便为“裘派”了。
中国京剧院有三位实力雄厚的铜锤花脸——王泉奎、娄振奎、赵文奎,人称“铜锤三奎”。五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京剧院的这三位颇为活跃,把这三位放在一起,除了他们的名字中都带奎字的巧合之外,最为难得的是三位均是金少山金派艺术继承人,因此也被称中国京剧院的“金派三奎”。
王泉奎先生1911年生于北京,逝于1987年。王泉奎先生幼年丧父,家境贫苦,8岁当童工,16岁拜名教师张春芳为师,习京剧花脸,继承郎德山、穆凤山、金秀山的花脸艺术。1929年搭杨小楼班演出,功勤艺进。后长期与王又宸、谭富英、马连良、孟小冬、杨宝森、李少春、李宗义等合作演出,与谭富英、陈丽芳连演《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三折为全部《龙凤阁》。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中国京剧院,与李少春、李盛藻、李宗义等合作,参与排演了多出新编剧目和经加工、整理的传统剧目,创排《智斩鲁斋郎》、《敬德装疯》、《强项令》等新剧。 也曾与尚小云、余叔岩、雪艳琴、梅兰芳、周信芳、张君秋等合作,均受倚重。
从年龄、资历和成就上看,王泉奎先生是老资格,娄振奎、赵文奎同他并不在一个档次。从年龄上说,王泉奎先生比娄、赵整整大一轮。
娄振奎先生自幼酷爱京剧,以唱花脸自娱,后拜李德奎为师,由于嗓音较好,与金少山甚似,钻研金派艺术,学艺已有成效,遂下海,搭谭富英、杨宝森等班社,渐露头角,红于津、沪等地。后又与李少春合作,受李倚重。又拜陈富瑞为师,习武功。建国后,入中国京剧院任演员,长期与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李盛藻等合作,他嗓音宽厚嘹亮,善于运腔,唱腔气势雄浑,唱工极佳。在唱腔上有所创新,曾在《敬德装疯》中兼包西皮、二簧板式。
赵文奎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宗金派,其师承京剧名家张鑫奎。赵文奎先生的唱腔雄浑有力颇有金少山先生铜钟大吕的感觉,表演威猛霸气,曾经在样板戏《海港》中饰演“高志扬”一角。
赵文奎先生在《海港》中饰演高志扬
袁世海先生是国家京剧院四大头牌之一,他不但嗓音宽厚洪亮富于感情,而且善于表演,以“架子花脸铜锤唱”的独特表演特点,大幅提高了架子花脸在舞台上的表演手段,开创了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
周和桐先生师承京剧大师郝寿臣,他功底深厚,表演传神,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先生建国后任职于北京京剧团,当时裘盛戎先生是头牌净角,而周先生也是仅次于裘先生的净角名家。在样板戏《沙家浜》中周和桐先生饰演了“胡传魁”一角,并且是经典之中的经典。
景荣庆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其曾经受教于陈富瑞、宋富亭、孙盛文、范宝亭等名家。景荣庆精于架子花脸,他工架壮美稳健,表演洗练大方,讲究规范又善于运用艺术程式刻画人物。
在上海京剧院有位著名的京剧花脸表演艺术家,即贺永华先生,师承京剧大师尚和玉。贺永华先生长期与周信芳、李玉茹、童芷苓等艺术家合作演出,塑造了许多成功的舞台艺术形象。他在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饰演“座山雕”一角,他饰演的这一角色十分经典。虽然主角“杨子荣”扮演者经历了好几位扮演者,但是这一时期“座山雕”只有一位扮演者,那就是贺永华老先生。
尚长荣先生是侯喜瑞先生的弟子,但是,他不仅学"侯派"架子花脸,而且兼学金少山、裘盛戎创成的"金"、"裘"两派铜锤花脸,所以他在唱做方面都达到高水平。《将相和》的廉颇,是归工铜锤花脸的角色,以唱为主,做当然也很重要,尚长荣先生演此角色极为传神,刻画人物生动之极。这应该是他兼学"侯"、"裘"两派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