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马连良大师最好的弟子,其父为何对马大师不屑?

凝梦娱娱 2025-01-09 02:38:12

据说,在马连良大师的弟子里,最像马大师的是言少朋先生,他的唱、念,他的眼神,他的“举手投足”,无不渗透着马派“潇洒自如”的气质。可以说,言少朋先生是马连良大师最优秀的弟子,扮相、做派、念白都颇有马派神韵,只是嗓音不如乃师甜亮宽脆。

言少朋是言菊朋的长子,自幼受家庭熏陶,边读书边随父学艺。1935年正式登台 ,为言派第二代传人。妻张少楼、子言兴朋均为言派老生。

提到言少朋先生,很多人都知道,他放着其父是老生一代宗师的唱腔不学,偏偏喜欢马连良先生的艺术流派,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经常去观看马连良的演出,并认真学习和模仿马连良的身段、动作和小细节,马连良大师曾经说过:以我的弟子而论,言少朋就是属于“大迷”之列。

言少朋学习马连良大师是最像的,这种像是从唱腔、表演上都像的,公认为马连良最优秀的弟子,甚至被称为“马连良的背影儿”,当时有人说言少朋先生连吐痰都与马先生的抛物线一样,马长礼先生曾经直言学马先生最像的就是他。

马连良对言少朋也非常欣赏,认为他具有学习马派艺术的潜力和天赋。尽管言少朋的嗓子条件不如马连良,但他的表演和模仿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最终,在言菊朋的支持下,马连良同意收言少朋为徒,并倾囊相授。

马连良大师收言少朋为弟子的盛大典礼上,萧长华老先生先生与郝寿臣先生、谭小培先生、翁偶虹先生、陈墨香先生、程砚秋先生、杨宝忠先生等名家都来祝贺,马连良先生的弟子王和霖先生、王金璐先生等皆来参会。

仪式上,马连良“老师”坐在一张长方桌前的椅子上,稳受“高足”的三拜大礼,满意的情绪浮在圆白的面孔,拳总抱在胸前。

拜师后,言少朋先生在继承言派艺术的同时,又学习马派艺术,具有了较深的艺术造诣。言少朋先生于1943年开始挑班演出,他主演的马派名剧《群英会·借东风》、《胭脂宝褶》、《十老安刘》、《春秋笔》等都是马连良老师亲传。一次,言少朋在天津演出,他地道精彩的马派戏,非常受天津戏迷的欢迎,马连良先生也悄悄去看戏,对弟子的表演感到很满意。

1949年后,言少朋先生曾组织新华旅行剧团,1955年由北京调入青岛市京剧团,任演员、副团长、团长。曾在 周恩来总理关怀和亲自安排下,言少朋晋京演出了言派名剧《卧龙吊孝》,使言派艺术得到复苏重振。1955年—1958年,先后主演京剧《 屈原》《 炼印》《 春秋笔》《 四进士》《 野猪林》等传统剧目,赴大连、烟台、天津、石家庄、太原、西安、徐州等20多个城市巡回演出。《人民日报》为此发表了《喜看言派有后》的评论文章。1959年10月又在济南为毛泽东主席演出了言派戏专场。同年又在上海和苏州向刘少奇、邓小平、陈毅、贺龙等中央领导作了言派戏专场汇报演出。

1957年,言少朋与董春伯共同加工整理了传统京剧《赵氏孤儿》,他担任导演,前半部饰演赵盾,后面演韩厥。接着,他还加工整理了《田单破燕》,是导演兼主演,饰演田单。由于这两出戏都是根据传统戏加工整理而成,因而在青岛和各地演出,上座率很高,各地媒体也有许多评论文章予以好评。这一年,青岛市京剧团先后到天津、石家庄、太原、西安、洛阳、开封、郑州、徐州等城市巡演,历时七个月。第一站到天津,恰恰是言少朋的夫人、女老生张少楼刚参加青岛市京剧团不久的首次亮相,她是以一出余叔岩余派的《李陵碑》而一炮打响。此戏前面是韩小楼的武戏《金沙滩》,最后是言少朋主演马派的《清官册·审潘洪》,既是文武搭配,相得益彰;又是夫妻搭档,耳目一新。

言少朋演出《清官册》

1960年,言少朋率青岛市京剧团趁热打铁二下江南,共到8省14个城市主演言派戏,历时近九个月之久。这次巡演的剧目,还有该团创作改编的神话剧《宝莲灯》,言少朋担任总编导。他扮演的刘彦昌,融言派婉约跌宕的唱腔和马派的潇洒飘逸做派为一体,独辟蹊径,形成了崭新的艺术风格。言少朋一行在苏州,还为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演出言派专场,戏码是由热衷言派的邓小平亲自点定-----言派名剧《牧羊圈》。于是,言派艺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更加深入人心了。

老观众熟悉的新编历史剧《杨门女将》,对年轻演员毕英琦用言派扮演采药老人的表演称赞不已,据中国京剧院领导马少波回忆说:“1959年7月,是我带着毕英琦来青岛,让他拜言少朋为师学习言派的。当时中国京剧院四团的《杨门女将》是我主持排演的,原来戏中‘探谷’一场并没有采药老人这个角色,是我提议加上并让毕英琦演,由言少朋教他用言派来唱的。”

现在我们看到的1960年由崔嵬、陈怀皑执导的京剧电影《杨门女将》,就可以目睹并聆听到当时24岁的毕英琦,用言派演绎戏中的采药老人的绚丽风采。直至今日,戏中采药老人的唱段已经是脍炙人口了。应该说,毕英琦继承言派是最有前途的。而他却于1974年不幸病逝,年仅38岁,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言派,是言少朋之父言菊朋所创立。素以演唱吐字精巧细腻、行腔跌宕婉约,轻巧中见坚实、朴拙中现华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好评。

言菊朋与余叔岩、高庆奎、马连良为同时代人,世称"四大须生",剧艺确是不凡,而且戏路很宽,生、旦、净、丑行行皆通,被誉"文武昆乱不挡"。

言菊朋先生有一个特点是唱戏从不倒字,人送外号“五方元音”。言菊朋的这个特点与做法似乎专门是为了排斥马连良,言菊朋曾批评马连良满嘴贫腔俗调的倒字。言菊朋有些看不起马连良,但是儿子言少朋却还是学马连良。曾有人说言菊朋还曾说过“学谁不行,偏偏学倒字儿最多的马大舌头!”这样的话。

还曾经有这样一则调侃言菊朋与马连良的“小作文”:

马连良:(微笑)老言,你觉得我唱得怎么样?

言菊朋:(一脸鄙视)你啊,唱戏倒字,无可救药。

马连良:令郎可是我的徒儿。

言菊朋:(瞪眼)你唱戏大舌头!

马连良:令郎是我徒儿。

言菊朋:(身子前倾)你演个断臂说书,都能绑错胳膊!

马连良:令郎是我徒儿。

言菊朋:(高声吼)咱能不提这茬吗!

马连良:好的。 老言你打擂台,打不过你儿子和女儿。

言菊朋:高足是我儿子!

马连良:?(大舌头中)

哈哈哈-------

“偏偏学倒字儿最多的马大舌头!”其实并不准确,马连良先生绝对堪称一代京剧大师,其舞台表演就是“帅”,这种“帅”是由内而外的,他的表演就是潇洒从容。然而,马连良大师的唱腔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包音有些重,但是却韵味十足,虽然包音重但是我们看马先生的唱都是清清楚楚的。

言少朋先生对言派最大的贡献应该是娶了个女老生张少楼,张少楼先生,南京夫子庙清唱出身,工须生,学言派。她1940年拜言菊朋为师,经其师悉心指点,技艺渐进。后与言少朋结为伉俪,曾跟随言菊朋、鲍吉祥在南京、上海等地演出。张少楼先生是言派艺术的忠实追随者,其子言兴朋更是让派言艺术大放异彩,可惜的是昙花一现,被挤出了梨园远走他乡。

言少朋自己醉心于马派,却对于自己父亲的言派唱腔和精髓耳濡目染铭记于心,少年轻狂之后的言少朋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和张少楼双双执教于上海戏曲学校成为教头,对培养言派的艺术传人和整理言派剧目等等倾注了心血,青岛的任德川,北京的刘勉宗,东北的常和等等都是言派优秀传人。

1984年的10月24日,京剧老生演员言少朋去世,恰巧他的冥日和生日是同一天。他出生于1915年的10月24日,走完了70(虚岁)年人生,这在名人中间极其罕见。

0 阅读:15
凝梦娱娱

凝梦娱娱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