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张姓专家提出来,他说京剧花脸在近代有以下流派:黄派(黄润甫);钱派(钱金福);
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袁派(袁世海)。
京剧里的角色,生、旦、净、丑都有很多流派,比如生角的前后“四大须生”余、言、高、马、谭、杨、奚;旦角的“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不过花脸的“四大”并没有叫出来,最有影响的花脸四大家,也是业内外比较公认的是金少山、郝寿臣、侯喜瑞、裘盛戎,应该算是名副其实的“四大花脸”。
金少山著名的京剧大师,净角金派创始人,其在京剧界有“金霸王”和“十全大净”的美誉。金少山先生天赋非常好,尤其是嗓音条件非常好,他嗓音较金秀山更加洪亮,不仅声若洪钟,音量绝大,嗓喉极宽,而且音色醇厚饱满。在表演上他武功基础、腰腿功夫都好,工架严谨稳练,身段精细漂亮,金少山先生是京剧净角行当的一个高峰。
金少山先生与杨小楼、梅兰芳等名角都是经常合作,尤其是与梅兰芳大师合作的《霸王别姬》更是经典之中的经典,也正是因为这次合作这才有了“金霸王”这一称呼。
金少山在艺术上重新加工了许多花脸剧目,全方位地丰富了净行的表演艺术。许多过去只能唱开场的花脸戏,经他加工,都变成了大轴子戏,如《草桥关》、《锁五龙》《断密涧》《白良关》《铡美案》《牧虎关》这些戏,都是金少山唱红的。
金少山突破了铜锤花脸与架子花脸严格分工的界限,融铜锤、架子、武花于一体,确立了京剧史上第一个唱、念、做、打全面发展的完整的花脸流派,推进了净行表演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自家风格,世称“金派”。
郝寿臣先生唱念上自成一格,创成被誉为"架子花脸铜锤唱"的郝派艺术,以气魄取胜,唱念韵味浑厚,工架凝练,表演浑然一体。他艺术态度严谨,善于刻画人物。郝寿臣先生尤其擅长饰演“曹操”,特别是16出曹操戏,各有不同演法。郝寿臣先生演曹操戏,着力于外形的刻画,通过较大幅度的形体动作将曹操的奸诈权智的性格与其威严骄横的身分统一起来,如《战宛城》认侄一场对张绣的矜持、含蓄,《灞桥挑袍》对关羽的持重谦抑,《青梅煮酒论英雄》对刘备的大度、笼络等,都雍容大方,不同凡响,因此在京剧界他也有“活曹操”的美誉。
郝寿臣先生
郝寿臣先生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做、念和唱法等方面,唱工方面的特色在《坐寨·盗马》、《李七长亭》、《夜审潘洪》及《沙陀国》等剧中有较集中的表现。念白方面,郝寿臣讲究字韵和气魄,并把念白同做工、神情紧密结合,大段念白响亮沉着,对音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气口的轻重均有细致的区分和很好的结合。郝老的念白刚劲有力,能创造性地使用“遏音”、“擞音”、“归音”、“炸音”、“虎音”等,结合不同人物性格,变化运用,极有感染力。特别如《专诸别母》等剧,念得悲壮沉厚,催人泪下。除韵白外,京白及怯口也很有特色,如《黄金台》、《法门寺》中的京白,《打龙棚》的山西白,《李七长亭》中的山东临清白皆脍炙人口。其表演甚佳,工架、台步、身段、眼神俱妙;表演逼真传神。
其传人有袁世海、周和桐、李幼春、王永昌、马永安、尚长荣等。
侯喜瑞著名的京剧大师,净角侯派创始人。最早学河北梆子老生,后向萧长华先生学京剧丑行,最后拜韩乐卿为师,工京剧架子花,后拜黄润甫为师,唱工纯依黄的平直规矩的架子花唱法,他嗓音沙哑,故常用炸音和立音,口劲狠,字音准,唱时不尚花腔,但强调音节的顿挫,形成铿锵遒健的特殊韵味,于磅礴中显细致。
如《盗御马》中,窦尔敦“此乃是天,助俺成功也!”一句念白,于“天”字出口时连做拱手、托髯、推髯、理带、抬腿、以手拍腿作响、微撤身挑大指、跨腿亮相等动作,干净利落,层次分明,使观众眼花缭乱,自己却迅捷而从容,丝毫不忙不乱,还兼顾到眼神和面部表情,每一动均具稳定的雕塑美,快速连接,组合一起,构成动中有静、寓动于静的一组精美画面。
又如《马踏青苗》中,表现曹操战马被惊失控的一系列勒马、走横撕步和表示倾跌的卧鱼身段,配合以踢袍襟、闪身、翻身等动作,准确美观,而且合乎剧情。侯喜瑞大师的表演身段注重矫健、灵活,力感强,在基本功方面他对手、身、步十分讲究,要求"膀如弓,腰如松,胸要腆,腕要扣,腿起重,落该轻"。
侯喜瑞先生传人较多,但能得其真谛者不多,著名的有袁国林、尚长荣、李荣威、马崇仁、关鸿宾等。
裘盛戎先生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在四十多年的舞台实践中不断丰富改造自己的表演艺术,博采众长,扬长避短,结合自身条件敢于突破,紧扣时代脉搏,把京剧花脸表演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是京剧史上继金少山之后,以净行挑班的第二位花脸艺术家。
“唱”是裘派艺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裘先生的嗓音高亮醇厚,演唱技巧高超绝妙,唱腔挂味儿好听。裘大师进行大量京剧板式的创新,极大丰富了花脸的声腔表现力,对京剧的贡献有口皆碑。如《除三害》中的(二黄二六)、《林则徐》中的(二黄三眼)(反二黄)、《赵氏孤儿》中的(汉调二黄原板)《赤桑镇》中的(二黄快三眼)、《雪花飘》中的(二黄三眼)、《南方来信》中的(二黄快板)等,真正达到了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境界。
裘大师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一个艺术特色鲜明,风格独特新颖,剧目丰富,传人众多的艺术流派——“裘派”。
袁世海先生是国家京剧院的“四大头牌”之一,他成功地塑造了各种性格的人物形象,尤其他主演的十余出扮演曹操的剧目赢得了观众广泛的喜爱,那么,袁世海先生可以称之为“袁派”吗?近些年关于袁世海先生能不能开宗立派,是不是大师存在着争议。
袁世海先生在传统戏领域造诣颇深,他的成功之处就是能够将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袁先生在《白毛女》、《红灯记》、《平原作战》等现代戏中也都有精彩的演绎,他饰演的“鸠山”、“龟田”虽然是反面角色但是也十分经典。
将袁世海先生称之为“袁派”的那位专家的基本根据,是说袁世海先生的代表作品众多:《九江口》、《坐寨盗马》、《将相和》、《李逵探母》等,专家特别认为袁世海先生是“活曹操”,“活李逵”,认为袁世海先生开创了“以架子花脸主演大型剧目”的先河,形成了“袁派”表演艺术的风格体系。
其实这样说非常不严谨的,因为,袁世海主要继承的是郝寿臣先生的艺术,郝在花脸历史上是一个大派,他也有“活曹操”之称,而且“活曹操”不止一个人,侯喜瑞也有“活曹操”之称,我们看回忆文章,那郝寿臣、侯喜瑞对曹操的演绎可以讲都是空前绝后,是后辈袁世海无论如何无法比的。
那位专家说,袁世海是最著名的以架子花脸唱文戏的优秀艺术家,其实这样说也是不准确的,因为花脸以架子唱文戏,并且主演大型剧目这一条,其实袁世海的师父郝寿臣早就有了,那袁世海不过是继承者,根本算不上独创。包括袁世海先生的唱,都是模仿郝寿臣,他何派之有?
袁世海先生的弟子杨赤在谈到师父时说:“袁世海的艺术造诣很高,自成一派早已超过很多同仁,其实梨园界的很多门派都是残缺美,是前辈大师们利用个性化的表演来弥补了先天条件的不足。袁世海从来不说自己是袁派,而是说自己是人物派,即努力去塑造栩栩如生的角色。”
很多老戏迷认为,袁世海先生的影响力、艺术成就,以及方方面面造诣综合算来,他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离成为开宗立派的大师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