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派出所减负减得怎么样了?
#律师来帮忙#
提及公安派出所,无不联想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5+2”、“白加黑”的加班常态,“忙”已成为派出所民警的标签。他们深陷于“三天一会议,五天一文件,七天一检查,九天一汇报,每月一总结”的循环之中,诸如“一年半数时间迎检”、“督查者众于落实者”、“通知即发即交材料”、“会议连连,奔波不断”、“微薪重责,身兼数职”等,真实反映了57万余名派出所民警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长期承受此般重负,尤其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枷锁,使基层民警身心俱疲、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无疑会侵蚀他们为民服务的热情,造成工作虚化、激情消退,进而波及基层治理的根基,影响“郡县治,天下安”的大局。
下有所呼,上有所应,党中央与国家领导始终心系基层,不懈探索为基层松绑减负的有效途径。2019年,根据中央关于“基层减负年”的部署要求,公安部针对派出所负担过重的问题,制定了《为公安派出所减负10项措施》,明确了派出所的职责任务,并从缓解接处警与办案压力、规范信息采集与考核检查、精简专项行动、文件会议及报表台账、保障警力配置、依法履职及关爱民警等十个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旨在解决文山会海反弹、督查检查考核频繁及过度留痕等问题,在基层民警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上级公安机关革除积弊的决心让基层民警倍感振奋,犹如久旱逢甘霖。时过境迁,如今派出所减负减得怎么样?
各地制定出台“八不准”“八严禁”以解决派出所警情、办案、报表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与职能部门联动,推进非警务警情分流,并清理优化了派出所的报表台账,大幅减轻了其负担。同时,还倾斜表彰奖励、晋职晋级等资源,采取暖警、爱警措施,并精简文件和会议,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以解决派出所文山会海的问题。然而,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改进空间。警力短缺一直是困扰基层派出所的问题,为使机关警力下沉,优先将新增警力分配到派出所,同时避免从派出所抽调警力。通过量化措施,明确各部门、警种的办案责任,避免将应由自身承担的办案任务转嫁给派出所,只负责办理简单明确的刑事案件。
自减负政策实施以来,基层派出所内勤深刻感受到报表数量的明显减少,许多报表已实现公安统计系统内的自动生成,大大减轻了人为统计上报的负担。然而,减负措施的落实仍需进一步深化。仅仅通过发文件、发通知的形式难以真正惠及基层派出所和民警。为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应逐条落实并督导公安部提出的减负10项措施,例如,改革派出所工作考核机制,减轻打击处理压力,让派出所更多聚焦于治安管理及服务;完善从优待警政策,保障民警休息,提高待遇,包括政治和生活待遇,以留住优秀基层民警,并优化机关结构;在干部晋升、选拔中倾斜派出所民警,促进公安事业的健康发展。
城区派出所关爱民警的措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不仅配备了民警休息用房、健身房和阅览室,还实施了定期体检、值班轮休及加班强制休息制度,并在民警因公受损时加大了慰问和维权力度。然而,工作负担并未因此减轻,各类会议、专项行动依然繁重,上级考核排名的细化任务依旧压在每个民警肩上,如禁毒、治安等业务口均有所涉及。另外,非警务警情仍占据较大比例,由于政府分流非警务类报警求助和社会应急联动服务机制尚待健全,所有警情仍需派出所出警处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警情数量不断攀升,而警力增长却相对缓慢,加之民警调离频繁,使得警力资源愈发紧张,派出所减负之路依然漫长而艰巨。
农村派出所在接处警、办案、考核、检查、报表台账、会议等方面切实感受到了压力的缓解。然而,在警力下沉和保障警力配置方面仍存在不足。以山东威海某派出所为例,辖区共有52个自然村,总面积达138平方公里,人口4万,年接警情约1300起,平均每天3.5起。全所共13人,除去所长、户籍女警、内勤及女户籍辅警后,仅剩一个副所长、两名民警和6名辅警。民警除应对日常接处警外,还需处理大量电话随访、电动自行车挂牌、DNA家谱血样采集、防骗宣传、精神文明建设、志愿者活动、扶贫建档等工作,以及各级组织的活动、视频会议等,压力巨大。警力本就紧张,如遇休假或请假,更是难以应对。
部分减负举措如精简文件会议、简化统计报表及兴建爱警功能房等已成功实施,广大派出所民警切实感受到了政策的积极效应。然而,警力不足、工作任务繁重及考核压力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在社会转型期,警务需求激增,但警察职权界定不清、公众与政府“有限政府”理念缺失、公安管理模式滞后及警力紧缺等因素,造成基层民警工作量过大,派出所超负荷运行。今后,通过修正公众与政府认知偏差、立法明确警察职权、建立多方应急联动机制、完善财政保障及引入市场化警务分担制度等多项措施,以期“解放”基层民警,使基层公安机关得以切实减负。
用户23xxx43
县级市第一大所,5年前民警29人,辅警15人,目前民警14人,辅警29人。5年内人口由6万增加到13万,警情案件越来越多,民警越来越少,怎么干?
用户10xxx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