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河南淅川县

醉蓝谈这个旅游 2024-09-26 15:24:50

淅川县,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处,属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的一个县,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人口约67万。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渠首就在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村。站在陶岔渠首大桥上眺望,渠首大坝横跨在两座山头之间。宽阔的引水渠向远方一头连接着美丽的丹江口水库,一头伸向北方京津冀豫。登临九重阁,遥望汤、禹二山,秀木参天,郁郁葱葱。头顶,白云悠悠,脚下,三闸吐水,如口吐莲花。一湾碧水,流向远方。

淅川县 历史悠久,尧舜时,淅川是舜的儿子丹朱的封地。西周时,淅川是楚族熊绎的封地。春秋时,淅川属于楚国之地,秦楚国之间著名的丹阳之战和成语“朝秦暮楚”就出自淅川。

楚国最早的都城丹阳城就在在淅川境内,楚国800年历史有近400年在淅川。丹阳城就在丹江与淅水交汇的古山下一带。从1958年开始建设的丹江口水库,终于在2014年完成了蓄水。成就楚人的三川平原,令他们骄傲的丹阳故都。昔日繁忙的水道,来往的商人喧嚣与曾经熙熙攘攘的集镇一起,都已经被丹江口水库淹没。

为服务南水北调工程,淅川在半个多世纪内先后经历了两次大移民。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丹江口大坝,淅川历时20年分六批搬迁20.2万人,分别被安置在青海、湖北、河南三省七县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淅川又分三批搬迁移民16.5万人,分别被安置在河南省内郑州、新乡等6市25县。两次共移民36.7万人,是河南省唯一移民迁出县、全国第一移民大县,是“忠诚担当、大爱报国”南水北调精神发源地。

淅川县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进可拜将相,退可富敌国”的商圣范蠡的故里。范蠡早年居楚时,人称范伯。后出楚奔越,任越国大夫、上将军,辅佐勾践灭吴,使勾践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范蠡功成身退,北上经商致富,并散财为民,被百姓奉为“文财神”,被后人尊为世代供奉祭祀,并被视为淅川顺阳范氏先祖。

走进淅川,您可以看到商圣文化历经千年仍影响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漫步淅川,随处可见范蠡身影,商圣社区、商圣大桥、范蠡公园、范蠡大道……范蠡公园的雕塑雄姿英发,迎接四方游客,展现了范蠡的千年风采。

丹江从淅川故城冲积平原流往东南,要穿过一道曲折蜿蜒长约20公里的深山峡谷,也就是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所称的丹江流过南乡郡左右深长的那道“夹涧”。先后流过云岭峡、太白峡和雁口峡,船行其上,两山夹峙,江水澄碧,曲折萦回,其中神秘险峻和风光绮丽,似与长江的巫山大凌河小三峡相仿佛,故名丹江小三峡。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严寺位于仓房镇境内,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是唐肃宗、唐代宗两朝国师慧忠的修炼道场。四周群山环拱,伴着阵阵晨钟暮鼓,听耳畔风吹鸟鸣。喧嚣的世界静谧在一片禅意中何尝不是对生活的慰藉。

宋岗码头位于淅川县香花镇的丹江之畔。这里,碧水如镜,波光粼粼,被称为内陆的小太平洋,流动的黄金海,是中原看“海”的最佳圣地。在此驻足,感受着水天相接的壮阔与宁静,仿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沉醉于这片生态的天堂。

0 阅读:8

醉蓝谈这个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