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虽称不上是一条大江,但却是一条非常有故事的河

醉蓝谈这个旅游 2024-10-29 16:26:43

丹江,秦岭南麓一条不出名的江,属于汉江的支流。它发源于秦岭主脉东段的凤凰山,流经陕西,河南,湖北三个省,破千山,纳百溪,汇成浩荡巨流,在丹江口市汇入汉江,全长370多公里。

丹江虽称不上是一条大江,但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河。丹江古称丹水,传说是因帝尧长子丹朱曾在此治水多年,葬于此而得名;丹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楚国最早的都城丹阳城一说就在丹江流域;丹江水运便捷,是商於古道的必经之地,东南的货物由汉江经丹江运至龙驹寨,再转陆运至西北内陆;现在,一江清水送京津,丹江是南水北调中线的重要水源地。

丹江发源于秦岭主脊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凤凰山东南脚下。其源头有二支:东支水发源于秦岭分水岭附近,沿着西峡而流,在峡口汇入东峡的溪流,经过铁炉子村至黑龙口与西水系汇合;西水来自牧护关以东的秦岭,向东南流经秦岭村、郭家店、秦岭铺等地,流至黑龙口与东水汇合。

今天,当你沿着省道S101翻越秦岭的分水岭时,会看到一个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丹江源”。站在岭上向南望去,群峰迭起,山谷开阔,远处山谷中一条沿着山坡而下的溪流闪着银光,清晰可见,这可能就是丹江的源头吧。

牧户关是秦岭之颠的一个古关,秦时称峣关,为古长安出武关道第一道关隘。据载,此地曾系牧畜之场,有专人看护,又是通往蓝田之要隘,故称牧护关。唐时,诗人韩愈遭贬谪经过这里,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千古名句。今沿牧户关隧道西口古道,向东两公里处有韩文公庙。

黑龙口,名字听起来很恶的地方,丹江源头东西二支水在这里汇合。传说,汉高祖刘邦曾率兵进入关中时,但因秦兵防守甚严,一时难以通过。便听取张良计谋,便从黑龙口兵分两路,一路正面佯攻,另一路从右侧越秦岭经张家坪出峪,直取咸阳。清代商州籍诗人王时叙在诗中描写“山口从来号黑龙,途通西北当此冲,分兵刘季人知否,酒卖街头醉老翁”便是对此事的写证。

黑龙口是国道G312和省道S101交汇处,交通便利,形成秦岭山中的一个小镇。公路边上最多就是卖豆腐干的小店,往来这里的司机和路人总要免不了品尝一下热豆腐,购买一些豆腐干。2015年6月黑龙口镇并入牧护关镇,至此,黑龙口镇这个建制就消失了。

丹江流经陕西商洛市的商州区、丹凤县和商南县,于商南县汪家店乡月亮湾流入河南省淅川县,在陕西境内的河段长249.6公里。沿途较大的支流有韩峪河、两岔河、南秦河、老君河、银花河、武关河、县河、湘河等。

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二龙山水库是丹江上游最大一座水库,水域面积有三千多亩,现在叫做仙娥湖,也是丹江源湿地公园。丹江和两岔河从东西两边汇入湖中,在群山中蜿蜒盘踞,远看就好像是两条游龙观天枕地。最奇特的湖中有一个小岛,周围四条自然的山峦申入湖中,好像“四龙戏珠”。

丹江流经丹凤县棣花古镇时,转了一个大弯,造就了山环水绕、山水相依的一座小盆地。古镇上的棣花驿站是六百商於古道上最著名的驿站。旧时东南地区赴京官员、文人墨客、往来商贾进出长安的必经之路、停留歇宿之处。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等文人在棣花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而当代这里也因为出了一位著名的大作家而出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贾平凹在小说《秦腔》中的清风街,原型就是这里的棣花老街。

这里是历史上宋金两国的边界,一条宋金街,展示不同民族风貌。陕西省现存的唯一金代建筑“二郎庙”就在于此,堪称金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

坐落于丹江北岸的千年古镇——龙驹寨,自古是‘北通秦晋,南结吴楚’的交通要冲。旧时,东南方的货物沿长江入汉江逆水而上至龙驹寨,再经骡马驮运分散至西安、甘肃,山西等地,享有水旱码头称誉。

兴建于清嘉庆年间的船帮会馆,就是旧时丹江航运昌盛的最好见证。现存上殿和戏楼两座建筑,戏楼上的木雕雕刻十分精美华丽,故又俗称会馆为花庙。现在是丹凤县博物馆所在地。

过了丹凤县城,丹江在崇山峻岭中蜿蜒向南流去。在丹江与银花河的交汇处,就是竹林关镇。竹林关是丹凤县的东南门户,因竹子居多而得名。有“一鸡鸣三县、两河注一关”说法。这里曾是“水舟通荆襄,驼马入蓝关”的水旱码头,在过去的数千年间,竹林关一直是千蹄接踵,帆樯林立,千人拉纤,万人装卸的历史商贸重镇。

过了竹林关镇,丹江向东流去,在雷家洞进入商南县。从金丝峡流出的太吉河在此汇入丹江,丹江边上的太吉官渡,起于大唐,兴于明清,是郧商骡马古道的陆运转向丹江水运的的重要官方渡口。

再往下游丹江接纳了另一条 河——武关河。武关河发源于蟒岭,是丹江第二大支流。因流经关中四关之一的武关而得名。武关,三面临河,为秦楚咽喉要道,历史上秦楚之间的多次在此交战,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并称为“关中四塞”。秦汉时期由东南去长安的道路也叫做武关道,历代骚人墨客途经于此,留下了不少千古绝唱。

沿着丹江继续向下,从商南县城流来的县河汇入丹江。过风楼镇素有“丹阳古城”之程,历史悠久。约五公里几近直线的江道,最为壮观,沪陕高速顺江东去,沿途诗画山水、旖旎风景,尽收眼底。

丹江又转头向南流去,在群山中蜿蜒,形成多个大转弯。湘河、冷水河、泊河,汇聚到丹江的怀抱,形成一江三水映青山的湘河镇。

梳洗楼村因古建筑“千年一楼”梳洗楼而得名。江边有一石崖拔地而起,酷似高昂的龙头,上还有一块约2米高、1米宽的山石,犹如古代的大印,石头上面有两个三寸金莲的脚模印和梳印。相传,这就是当年苏娘娘战后梳洗留下的遗迹。石崖上有一庙殿,当地人称“娘娘庙”。

梳洗楼村海拔只有214.2米,是陕西省海拔最低的地方。历史上,梳洗楼处于商山古道和丹江航运的交会处,便利的交通条件,使这里的大宗土特产生漆、桐油远销湖广等地,小有名气。

丹江流经过湘河镇在月亮湾村附近 流出陕西,进入河南省。在河南省淅川县境内流经荆紫关、寺湾、大石桥、滔河、老城、盛湾、马蹬、仓房、九重、香花等十个乡镇,境内长107公里,从香花镇西南部出境,入湖北丹江口市。

百里丹江一路在群山中蜿蜒,终于冲出峡谷,流入一片开阔的川道。荆紫关,坐落于丹江河的东北岸,地处鄂豫陕三省交界处,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成语“朝秦暮楚”就出自这里。

荆紫关古镇四面环山,一面傍水。走在古镇上一条五里长古街,青石板铺路,两侧店铺林立,将近700多间古香古色的明清古建筑矗立在街道两旁,还有平浪宫、禹王宫、山陕会馆等古建筑依然经历风雨。

与荆紫关隔着丹江相望的就是白浪镇,镇上有个三省亭,亭中有三棱石,南边是湖北省、东边是河南省,西边是陕西省,这就是一踏三省。贾平凹的散文《白浪街》说的就是这里。

再往下游丹江川道更加开阔,沿江两岸形成平坦的冲积平原。流至寺湾镇,接纳了由北而来的淇河,在丹江与淇河交汇处,有一个名为三户的村子,村里修建有范蠡广场和三户亭。据说这里就是范蠡出生地,站在三户亭上,俯瞰丹江淇河交汇,落日余晖,水波荡漾。

丹江向东南流去,江水的浩荡,右岸汇入滔河,江面阔阔,浩浩江水、又接纳从淅川县流来的老鹳河。老鹳河是丹江的最大支流,当因鹳鸟翔集而得名。

丹江与鹳河交汇处,有一座山叫做岵山。岵山南麓,据说就是周成王封熊绎以“子男之田”居丹阳,所在地。丹阳故地,为楚国早期都城350余年的丹阳城,是三山两河交汇处,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岵山山势陡峭,易攻难守。公元前312年,楚怀王因受秦国辩士张仪之骗,发大兵与秦军在岵山之原,爆发了著名的丹、淅大战。

丹江从淅川故城冲积平原流往东南,在进入顺阳川之前,要穿过一道曲折蜿蜒长约20公里的深山峡谷,也就是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中,所称的“夹涧”。

这段多呈S形的江道,水流湍急,险滩遍布,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悬崖绝壁上林木华滋,云雾缭绕,遮天蔽日。先后流过云岭峡、太白峡和雁口峡三处狭窄的河道,故名丹江小三峡。

经过丹江小三峡,丹江水终于进入了浩瀚的丹江口水库。丹江口水库修建于1958年,号称“亚洲第一大人工湖”,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丹江航运西到陕西龙驹寨,东到湖北老河口,顺着汉江,又可到达湖北的荆襄、武汉。清朝康熙年间,湖广总督丁思孔主持修复航道,利用航道运输襄阳的存粮接济陕西。丹江的航运达到空前的繁荣。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曾三次从丹江运送赈灾粮达到30万石。主要码头有淅川县城(指老城)、荆紫关、白亭街、马蹬、李官桥、埠口街、三官殿。20世纪40年代以后,随着铁路的修复和各地公路的贯通,丹江航道变得冷落萧条,上游航道基本堵塞。

对于丹江来说,南水北调工程是生命里的分水岭。在此之前,它以航运撑起一江两岸的繁华,在此之后,它以一江清水远赴京津而驰名。

0 阅读:0

醉蓝谈这个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