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蛇窝泊——抗战时期,没有重武器,却攻打胶东第一碉堡

马革话英雄 2024-10-08 20:48:40

作者:朱炳东

许世友将军在回忆胶东抗战的文章中写道:“(1943)5月间,(胶东)军区决定由第13团3营拔除栖霞县的蛇窝泊据点。蛇窝泊据点位于烟清公路以东,是敌人袭扰根据地和扼制我东、西海区交通的重要据点,防御工事坚固,修有13米高的大碉堡,号称‘鲁东第一大碉堡’。敌人曾经夸下海口:别说打呀,叫八路来拆也得两个月!13团3营于5月22日攻击未果,23日晚再次发起攻击,运用炸药一举爆破成功,炸毁碉堡,全歼守敌……”

聂凤智

许司令只是概说,实际上却颇费周折。不是两次战斗,而是三打蛇窝泊。

5旅13团是胶东军区主力团。当时团长聂凤智,政委是李丙令。是天福山起义的游击队发展起来的,战斗力很强悍。日伪一听对手是13团,多数都会退避三舍。其他部队为壮声势,也对外宣称是13团的。这个团也就是后来的“济南第一团”。

李丙令

在受领了攻打蛇窝泊据点的任务后,从指挥员到参谋人员、战斗员,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第一件事就是侦察敌情。

侦察员发现,蛇窝泊据点与其他据点大不相同。一般来说,日伪的据点都是建在村子外围某个适当的地方。挖上壕沟,里面立起炮楼,壕沟内拉上铁丝网或围墙,里面再盖几间宿舍伙房厕所,壕沟外也有铁丝网或鹿砦等。而蛇窝泊敌人的据点,就是利用原有的一个大约4米高的大城门洞,用水泥拌上砖石填实了,在上面建起了约13米高东西向的长方形的大碉堡。碉堡有四层,长20米,宽15米。每层都有内窄外宽的枪眼,每隔2米留一个。150多人还有几个官太太,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

日伪碉堡

碉堡位置就在蛇窝泊镇的南北大道中间。而碉堡的周围,即没有壕沟,也没有鹿砦,只有一道铁丝网。碉堡的南北是宽敞的大道,东西不到10米,即是民房。日伪据点的炮楼一般都是三四十人,这个炮楼居然有150人,确实是“胶东第一大碉堡”。这种竖立的高大目标,就是欺负八路军没有大炮,曲射的迫击炮奈何不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当时八路军火力不足,打碉堡、过城墙无外乎两种手段:云梯、爆破。对付蛇窝泊炮楼,云梯是用不上了,只能爆破。

爆破炸哪里?炮楼底座4、5米高都是水泥搅拌石头夯实的,爆破作用不大,只有把炸药包抵到炮楼的中间爆破。炸药来源问题不大,用从招远金矿上偷来的日本炸药,100公斤足够了。如何把炸药包送到半空,抵住炮楼,这是个难题!

侦察发现,碉堡西边的一家百姓,他家的院墙正好和碉堡的西北角相对。院墙距离碉堡不到10米,用10多米的木杆,可以从院墙上伸出去搭上碉堡;再用木杆上滑轮,将炸药包拉上去挨着炮楼。可是10多米的木杆到哪里找?找遍整个根据地,终于在海边一个大庙里找到一根长旗杆,足有10多米长,真是喜出望外,就向当地僧俗群众做了说服动员,并给了相当的补偿,把旗杆扛回来了。

1943年4月中旬的一天,13团1营带着旗杆和炸药,于黄昏出发了。到达蛇窝泊镇后,先占领了碉堡两侧的民房,并在屋顶上设置了几处火力发射点,以掩护下面部队送炸药作业。

在部队忙活的同时,向敌人喊话,开展攻势。喊话的是一连指导员萧子明,平时讲话有点口吃。他在房子上喊话,下面的战士听了议论起来:你听咱指导员,给咱们上课时磕磕巴巴说不成句,可给敌人上课,怎么一点也不磕巴了呢?说得一伙人想笑又憋着。

碉堡里的汉奸,听了喊话,反而大笑不止,说:13团的八路,都说你们挺厉害!咱不听你耍嘴皮子,你把炮楼打开了,咱就投降!

这边喊话、打枪,那边战士们开始把旗杆运送到最前面那家百姓院子里去。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旗杆有10多米长,这么明显的目标,不能走大街,只能通过民房,即从小后门伸进屋里,再穿过正房门到达院子里,前面已触到南墙了,后头还在小门外面,于是就把墙扒开一个缺口,再把旗杆伸到另一家的小后门。就这样,一家一家地往前挪,而各家的门并不是都在一条线上,更是增加了运送的困难。当然,最后还是送到了,百姓都对日伪军非常痛恨,积极配合八路军。尽管如此,旗杆送到炮楼边上,时间已到了半夜。

胶东老八路部队

事不宜迟,于是开始了紧张的穿绳索、捆炸药,把旗杆搭上东墙,向碉堡伸展过去。与此同时,我轻重机枪在另外方向开始猛烈射击,并呐喊助威。旗杆越向前伸,前头的重量就越大,因为前头已悬空了,后头推的人就越吃力,为了把力量用齐,就轻声喊着一、二、三,刚一用劲,只听“轰隆”一声,墙被推倒了。没了支撑点,旗杆靠不上碉堡,只好撤出。

这是一打蛇窝泊。

蛇窝泊据点隔断了我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必须拔掉。5月22日,13团再次攻打蛇窝泊据点。这次战斗的思路,还是延续上次的,即用旗杆把炸药抵到炮楼中间爆破。只是长杆不依靠周围老百姓的墙头了,依靠“土坦克”送上去,由战士把旗杆竖立起来。

“土坦克”名副其实,并不是通常描述的八仙桌上蒙上几层打湿的被子,人藏在桌子底下抬着桌子走,而是用两片间隔30公分的木板之间填上泥土,经机枪试验打不穿,做成“装甲板”。这样的“装甲板”拼的“装甲车”,有4个轮子,旗杆放在“装甲”车顶上,炸药和7个战士躲在车里面,推着走。土坦克很重,可以拆卸开,便于运送。用时再装配起来。经过试验,结果让人满意。

影视中的“土坦克”

5月22日晚,部队又出发了。这一回部队信心满满。到达蛇窝泊后,第一个行动就是迅速隐蔽接近铁丝网,用炸药筒炸毁,给“土坦克”开辟道路。部队则迅速占领了各自的位置,布置了火力,做好突击准备。在一条东西大街隐蔽处把土坦克安装起来后,架好旗杆,系好炸药,由7个头戴钢盔的大力士推着,顺着大街轰隆隆地由北向南推过去。碉堡里的伪军,战斗一开始就扔下了照明火球,看见一个拖着长杆子的黑影,轰隆轰隆地向碉堡逼近,便用机枪猛扫,“土坦克”若无其事,照样前进,可把碉堡里的伪军吓坏了。13团的特等射手也对碉堡射孔进行火力压制,掩护“坦克”里的战士好出来挂炸药包。

看着“坦克”步步接近碉堡,大家都以为这次行动要成功了。不想,土坦克推进到离碉堡10多米,旗杆距碉堡还差1、2米的时候,“坦克”突然推不动了,经察看,原来是被炸毁的铁丝网散乱在地上,把“坦克”阻挡住了。

土坦克下端离地面很近,土坦克又太重,转换方向很困难,所以在“坦克”里面无法排除路面障碍,如果到“坦克”外面去排除,那等于送死。“坦克”里的战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前进,只好又把“坦克”推了回来。这样,又没有端掉碉堡。碉堡里伪军见八路军撤退了,大声骂:穷八路,没大炮就滚远点,别来丢人现眼了。

这是二打蛇窝泊。

在撤出战斗返回的路上,战士们气坏了,边走吐槽:打了两回了!就这么个破碉堡都拿不下来,还是13团呢!老百姓要问,打下来没有?还有什么脸回答?有的说,干脆什么炸药旗杆都不用了,硬爬也要爬上去!

到了宿营地,虽然一晚上没睡,又困又累,可干部战士都不想睡。聂凤智与李丙令见干部战士都气鼓鼓的,就告诉部队,既然大家都不想睡,那就先不睡,都说说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端掉炮楼。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的战士提出,先用小包炸药,炸开碉堡门,再把大炸药包扔进碉堡里不就行了?何必用旗杆吊炸药这么麻烦?原来在两次攻打战斗中,敌人朝碉堡上点燃了照明火球,把周围的地形地貌照得清清楚楚。隐蔽在碉堡两侧准备冲锋夺堡战士们发现,碉堡的门就在东北角上,到地面有十二级台阶。台阶外面就是铁丝网的栅栏门。根据这个情况,有的战士提出:不用100斤炸药一下子用,可以先把碉堡门用20斤炸药炸开,然后再用50斤炸药丢进碉堡里,不就行了?

这个建议符合战场实际,团领导立即采纳,并进一步研究了一下细节,作了具体部署。气可鼓不可泄,决定当晚再回去,杀他个出其不意!遂命令部队下午睡觉,黄昏出发。部队一听都很高兴,个个摩拳擦掌,今晚一定要出一出这口恶气!

23号黄昏,部队又向蛇窝泊开进,这是三打蛇窝泊。

部队轻车熟路,敌人没料到我军的行动,部队一到,就顺利地进入了预定位置。等爆破铁丝网的爆炸响了,敌人哨兵才发现:“不好了,八路军又来了!”

打下碉堡

碉堡内的伪军慌忙起床穿衣,跑向战位。这时,又是一声响,碉堡门口的炸药包连门带墙炸了个大洞,把碉堡震得直晃。紧接着,一包50斤的炸药又响了,震天动地中,整个碉堡的东北部全被掀掉,同时燃起大火。敌人有的被炸死,有的被震昏,其余的也停止了抵抗,乖乖地缴枪,13团部队把碉堡团团围住,押俘虏,收枪支弹药,搬运各种缴获。胶东第一大碉堡被攻克了。

0 阅读:82

马革话英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