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7万平方公里,年产661万吨大米,黑龙江面积47万,年产多少

楠说大千世杰 2024-10-19 15:48:40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吃饭是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更是一个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础,比如中国古代那么多的农民起义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吃不上饭。

咱们中国凭借着东北的黑土地和中原的粮仓,在这点上自然没有什么压力。

而日本这个占地面积较小的岛国,这两年关于粮食的短缺的新闻可是一再冲上热搜。

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日本人去超市抢购囤积大米,更可怕的是日本的大米年产量也是日益下跌,只有661万吨。

日本的人口可一点都不少,一个多亿呢,而日本这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究竟该如何养活这么多人口?

要知道咱们仅黑龙江的黑土地就有47万平方公里,你知道他能产出多少大米吗?

一、快吃不上饭的日本

有国际消息显示,日本这个以大米主食的国家,目前正在经历大米危机,整个日本的库存大米只剩下了156万吨,这个数字自然会引起日本一亿多人口的恐慌。

更为关键的是去年日本的大米产量也是低得可怕,只有661万吨,这个数字和日本巅峰时期的1300万吨,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如果我是一个日本人,在得知这种消息后,恐怕我也会去超市囤一点大米,可是日本又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过得都快吃不上饭了呢?

中国革命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革命,将地主手里的土地分给真正需要土地生活的穷人。

而中国人如此重视土地的原因就是没有土地哪来的粮食,没有粮食还怎么生活。

而日本粮食年产量的持续下滑和土地也是离不开关系。

从总的面积来说,日本这个狭长的岛国只有37万平方公里,而日本又是一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能用于耕地的面积就进一步减少。

现代社会的企业大都需要大面积的厂房和基地,而日本政府为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将,很多本用于农业耕地让给了工业。

大量土地资源被用于工厂建设、道路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没有地,粮食产量下滑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偏偏日本还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像石油这种重要的资源,日本需要大量的从外部采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就吃过这个亏。

日本政府这些年开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想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

因此日本政府建立了很多的新能源测试场,用于测试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

这种测试场往往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日本本就不多的耕地面积就又被分去了一部分。

一块土地想要丰收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风调雨顺,而日本这些人的气候可是复杂多变,各种突然出现的极端天气让水利措施都经常措手不及。

比如2023年的时候,日本就出现了连续很多天的高温天气,这次高温的警报的时间之长可以说是历史上都罕见的,高温对水稻这种温带的作物是致命的伤害。

高温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降水和降雨量偏低,这就会影响水稻生产所需要的水量,虽然日本也有着大量的水利设施,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因此日本这一季的水稻生长可以说是非常惨淡,很多地方甚至颗粒无收。

而且全球气候整体都呈现出温度上涨的现象,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这几年日本的水稻产量可能会进一步地下降,加剧日本的粮食危机。

在土地存量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还想提高粮食产量的话就只能提高效率了,让土地的平均产量提高。

这就需要提高机械化种植水平、病虫害防治、土壤肥力等多个方面的科技水平和技术,而在这些方面日本的表现也着实一般。

在机械化耕种方面日本存在着天生的不足,日本整体的国土布局就是狭长形,而且山也比较多,因此在日本的很多地区,手工耕种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

而在重要的种子方面,日本更新得很是缓慢,这和日本人对大米的高要求有一定的关系,当日本人吃习惯了这种种子产的米,就没有人敢轻易变动。

这样的话,想从种子方面下手的风险性让很多农民望而却步。

即使上面这些条件日本都尽量去满足了,但最重要的劳动人口这一块,日本可以说无能为力。

日本社会的老龄化程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当现在干农活的那一部分人逐渐老去,而年轻人愿意干农活的可是少之又少,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更向往城市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导致农业生产领域的人才越来越少,青黄不接现象日益严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轻松看出影响日本水稻水量的不利因素实在是太多了,这让日本政府自己都难以克服,所以这两年日本的水稻产量才频频下滑,出现各种粮食危机的报道。

二、黑土地大产量

说到中国的东三省,很多人都能想到白山黑水之间丰厚的物资,那里的黑土地更是产出了大量的五常大米。

可以说黑土地上的黑龙江就是我们重要的大米产区,这块47万平方公里的产量自然被很多人拿来和日本人对比。

在这点上中国可以说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根据官方数据,黑龙江省的大米年产量已突破2400万吨,稳居全国第一,这个数据是日本的几倍还多。

黑龙江之所以能产出这么多的大米一方面是天时地利更重要的是人和,天时地利就是黑龙江良好的气候条件和黑土地,人和则是技术和态度。

东北的黑土地是东北最著名的特色,这种土地的肥力足够强,能够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同时它还能锁住水分,保证水稻生长不会因为缺水而出现问题。

说完了土地,黑龙江的水资源也是不遑多让,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多条大河让这里气候湿润的同时,保证了充足的水分供给。

有这样好的天时地利,黑龙江的土地只要不是人们胡作非为就会轻松丰收。

而人和就更不用说了,东北的土地可以说是一望无际,连小土丘都很少,这为机械化和智能化耕种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随着大型农业机械的部署,目前黑龙江已经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全方位机械化。

手工劳作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已经消失很久了。

而且黑龙江还积极改良水稻的品种,那里产出的五常大米可以说在全国都排得上号,这里大米煮出来的味道是格外的香甜。

至于农业人口的问题,黑龙江一方面出机械化耕种中解脱了一部分的人力资源,而且机械化耕种这种偏技术的方式比传统的手工劳作也更能吸引年轻人的参与。

政府在这方面也是做了很多的帮助,比如农业补贴政策,只要你好好地种地,政府就会给你相应的政策和金钱补贴,这种好事自然促进了黑龙江的农业生产和水稻种植。

三、全方位的差距

从上面日本水稻产业和黑龙江产业的综合分析比对中,很轻松就能发现日本是全方位的落后。

除了天时和地利这种固定无法改变的条件之外,日本人在技术和人员方面也没有做出多少的努力。

这也不怪日本的大米价格能够创下20年来的新高。

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寿司店的老板在涨价,米店在排队买米各种混乱的现象是时有发生。

尤其是这种乱象会让民众更加恐慌,在恐慌情绪的作用下,民众纷纷抢购大米。

三人成虎的情况下,哪怕日本已经开始大量从国外购买大米也难以压制米价上涨的趋势,而这种方式也只能是一时的,真想要改变还要从自身做起。

天时和地利难以调动,那科技和人力就需要增加。

首先是种地面积,再高的亩产量没有足够的土地也是白搭,这点日本可以学学中国的耕地红线,确保自己国家有足够的土地来供应粮食。

其次就是科技,科技不仅仅是机械化耕作也包含了种子、化肥、水利等方方面面,这方面想要改变就需要政府带头加大相关的科技研发投入。

同时学习中国的农业补贴和政策,让更多的日本人愿意从事农业这个行业。

而这些手段都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出现成效,对目前的日本政府来说首要的是控制日本的恐慌情绪,加大从外部的粮食采购。

先解决目前的燃眉之急,然后再一步步的改善自己的困境。

结语

日本的粮食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是日本自身农业政策失衡情况下迟早会出现的大问题,而现在民众对于大米的恐慌情绪正是这种危机的外在体现。

而中国黑龙江则是通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高出数倍的粮食产出,为中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既然珠玉在前,日本官方目前需要做的就是结合自身的情况合理借鉴方案,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自己国家真正的危机。

参考资料:

总台记者探访丨日本大米库存减少价格上涨 供需矛盾突出 2024-08-17 03:40·央视新闻

2024年8月美国农业部供需报告 2024-08-13 09:05·新浪财经

一碗好米饭的追寻——黑龙江稻米产业丰收一线观察 2024-10-16 09:54·环球网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楠说大千世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