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24年9月25日,中国进行了一次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迅速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尽管中国官方多次强调这只是常规训练,无需过度解读,但是西方世界并没有这么觉得,他们那边的脑回路依然停留在冷战时期,只要每次中国一有点什么动作,都觉得背后意有所指。
很快外网上对于中国这次试射行动吵成了一锅粥,对于中国的真实目的也是议论纷纷。
美国的五角大楼、英国的《金融时报》,还有不少吃瓜的西方媒体,一个接一个地跳了出来,心里的想法全写在了脸上——“兔子,你这次试射的不会是东风41吧?”
一、导弹试射引发的惊涛骇浪9月25日,就在美国夏威夷的居民依旧在海滩享受日光浴时,中国发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目标锁定在夏威夷附近的太平洋公海区域。
这是中国时隔多年后再次进行的洲际导弹全射程试验,立刻引发了全球范围的广泛关注。
发射导弹距离夏威夷不远,而且偏偏是在美国即将大选的时候,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例行训练”,至少西方媒体是这么认为的。
五角大楼的发言人难得用“柔和”的语气称赞了中国的这一举动,为什么我们发射导弹还称赞我们呢?
原来是因为在导弹发射前我们就提前知会了美国,美国认为中方的行为避免了战略误判,对大家都有好处。
比起美国军方清澈的眼神,反倒是媒体那边炸开了锅,尤其是关于这次试射导弹型号的猜测漫天飞舞,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有人认为中国此举是在展示实力,而另一些人则解读为对特定国家发出的警告。
不过最激烈的争论点在于:这枚导弹到底是不是东风31AG,或者它会不会就是西方国家最为担心的东风41?
二、真理只在射程之内先来说说东风31AG吧,东风31AG属于东风31的升级版,虽然在技术上有了明显的改进,尤其在机动性、隐蔽性上做得更好,但它本质仍属于第二代洲际导弹。
东风31基础版射程为8000公里,东风31AG在改良之后虽然射程有了大幅加强,但毕竟天花板摆在那里,极限射程也就在11000公里左右。
11000公里的极限射程虽然够打到欧洲或者亚洲的任何国家,但对于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来说,威慑力有限,而且也没办法覆盖美国全境。
可这次的导弹试射则不同,众多外媒分析后纷纷表示,这发射的目标明显远超11000公里,约为12000公里,甚至更远。
于是乎,东风31AG基本被排除了,那么剩下的猜测就集中在了东风41身上。
与东风31AG相比,东风41的射程有了显著提升,据称其最大射程可达15000公里。
15000公里的射程也就意味在中国境内任何地方发射,都可以覆盖整个欧洲和北美。
而且东风41还能够携带多个分导核弹头,换句话说,一发导弹打出去就能同时打击多个目标。
想想看,美国和欧洲的心脏地带,岂不都在这枚导弹的射程范围内?
再加上“钱学森弹道”的加持,使得东风41的飞行轨迹几乎无法被预测。
更可怕的是东风41的最高速度达到了25马赫(也就是25倍音速),想成功拦截东风41估计只有三体人可以办到。
这个数据一出来,欧美国家的小心脏可有点遭不住了。
这些年在我们的有意“调教”之下,西方世界对于“东风快递”的恐惧,几乎已经深入骨髓。
而东风41的出现,则彻底打破了他们原先通过加入北约获得的“安全感”。
对中国崛起的焦虑事实上,东风41自2019年10月1日首次亮相以来,就一直是国际军事观察家们的焦点,无论是技术性能,还是战略威慑力,东风41都被视为改变全球军事力量平衡的重要因素。
尤其是在它首次亮相之后,国外的各大军事媒体纷纷用“星球上最强大的导弹”来形容它。
这样一来,东风41不仅成为了中国军工科技的象征,也成为了西方世界的“心头大患”。
每当中国的军事力量有所提升,西方媒体总是特别敏感,这次的导弹试射更是引发了他们的强烈反应,甚至可以说有点“过度反应”了。
无论是美国的《华盛顿时报》还是英国的《金融时报》,都急不可耐地跳出来发表各种评论和分析。
相比媒体,美国官方的反应则显得有些怪异。
五角大楼的发言人虽然嘴上说着这是个“积极的信号”,表示中国的导弹试射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背后却暗流涌动。
其实早在2019年东风41首次亮相时,美国内部的军事评论员就已经表达了深深的担忧,东风41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并非固若金汤。
这些年美国在导弹拦截技术上不惜血本的搞研究,但面对像东风41这样具备强大突防能力的导弹,拦截的成功率并不高,特别是钱学森弹道的不可预测性,更是让美国防御系统感到棘手。
欧洲那边也是风声鹤唳,尤其是那些位于美国核保护伞之下的欧洲国家,更加担心这次导弹试射会让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增强话语权。
英国的《金融时报》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这次试射并不是简单的例行测试,而是中国向西方发出的明确信号:“我们有能力在全球范围内施加军事压力。”
这样的言论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情绪。
四、西方的被迫害妄想症然而中国官方始终保持了冷静的态度,面对西方媒体的种种猜测,中国政府一再强调,这次试射只是例行训练,并不针对任何国家。
事实上,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际政策,这一点在国际社会中早已广为人知。
此次试射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验证导弹的技术性能,确保其在需要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国家安全。
如今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之所以能够越来越大,凭借的是强大的国防力量作为后盾。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军事力量从弱到强,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东风41等先进武器装备。
我国一直强调自己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东风41的存在并不是为了进攻,而是为了防御,这一点与西方的扩张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东风41的研制和试射,某种程度上也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巨大进步。
从早期仿制苏联导弹,到如今能够自主研发覆盖全球的洲际导弹,中国的导弹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钱学森等科学家的贡献不可忽视,尤其是“钱学森弹道”这样的技术创新,让导弹的突破能力显著提升,大大增强了中国的战略威慑力。
不过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于中国的导弹发展总是抱有警惕心理,他们习惯性地将中国的军事发展视为对其全球霸权的挑战。
即便中国一再强调“和平崛起”,西方媒体还是倾向于解读为“中国正在追求全球霸权”。
特别是像东风41这样的国之重器,往往被西方解读为中国“秀肌肉”的行为,旨在向世界展示其军事力量。
然而中国的和平承诺从未动摇过,通过这次导弹试射,中国其实是向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中国不会主动挑起战争,只是因为不想,我们完全有能力捍卫自己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
五、合作共赢才是未来随着中国国防科技的不断进步,国际力量格局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东风41的试射,只是中国崛起进程中的一个缩影。
西方国家的恐慌,实际上是对这一变化的反应,尤其是美国,作为全球军事力量的领导者,面对中国这样的新兴大国,自然会感到压力。
然而全球化时代,各国的命运早已紧密相连,中国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对西方国家的挑战,而是为世界带来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科技领域,中国都展现出与世界各国合作的强烈意愿。
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和平发展的形象。
东风41其实本质上是确保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话语权的工具,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西方国家应当摒弃冷战思维,以更加开放和理性的态度看待中国的崛起,合作共赢才是世界发展的道路。
结语总之对于中国来说,强大的国防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石。
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正确理解和应对中国的崛起,才是摆在面前的真正课题。合作共赢才会有未来。
参考资料:
中国公开向太平洋发射洲际导弹照片,这四个关键信息值得关注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2024-09-26 18:38
China fires ICBM into Pacific Ocean in first such public test in decades as regional tensions flare
Nectar Gan
By Nectar Gan, CNN
Updated 12:21 AM EDT, Thu September 2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