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的华为“乾崑”新品牌发布会上,靳玉志(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表示2024年华为智能解决方案合作伙伴已经扩展到7家OEM,10个品牌——东风(岚图、猛士)、长安(深蓝、阿维塔)、广汽(传祺)、北汽(极狐、享界)、赛力斯(问界)、奇瑞(智界)以及江淮等。
值得注意的是,传祺也出现在了这份名单里,这也印证了4月17日华为、广汽高层“密会”的照片。
“2024年是智驾规模商用的元年。”靳玉志预计,到2024年底搭载华为智驾系统的车辆将超过50万辆。智驾产品大规模商用落地,也将推动车BU朝着“今年盈利”的目标更进一步。
今年电动汽车百人会上,余承东(华为董事会成员、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董事长)调侃说:华为车BU年年亏损,以前年亏100亿,后来亏80亿,去年亏损缩小到60亿。但是“今年3月份华为的智选车板块已经扭亏为盈,预计年年亏损的华为车BU,在4月份就能迎来整体的盈利。”
外界以及同行都很关注华为车BU盈利的问题,近日有一位合资企业高管对汽车产经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华为干不了三十万以下的车。如果华为能把硬件成本搞下来,我们就卷铺盖走人!”
此前新车发布会上,余承东自己也曾说,华为在智驾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研发投入,售价低于30万的华为高阶智驾其实都是亏本销售。还现场吐槽“汽车行业太卷了”。
不过,随着华为智驾的大规模落地,降成本or盈利,华为至少能占到一样。
媒体沟通中,靳玉志也表示对盈利很有信心,但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盈利时间点。“我们的方向正确的,产品是对用户消费者有价值的,这个非常重要。盈利只是早晚的问题。”
华为车BU成立于2019年,官方数字显示累计研发投入已经超过300亿元,研发人员达7000人。2023年智能部件发货超过300万套,已上市的战略合作车型达7款。
去年11月华为和长安汽车发布公告,双方拟成立新的合资公司。这表示华为将拆分汽车相关的核心业务整合至新公司,并引入汽车公司及关联方。
接着今年1月,有媒体爆料一家名为“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企业于1月16日注册成立,其由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持股,注册资本为10亿元人民币。
“引望”的成立被认为是华为车BU拆分独立的实质性进展,也是为了引入长安等外部资金做准备。
未来这家新公司需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寻找更多盈利的途径,而重新梳理和包装旗下产品,也是重要一步。
(中)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
(右)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
(左)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副部长李文广
日前的发布会上,华为车BU发布了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全新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华为乾崑。官方解释,“乾崑”两个字喻义向上捅破天,引领产业;向下扎到根,掌握硬核技术。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表示,“乾崑”将与“鸿蒙”一同,一纵一横,作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两大核心品牌。简单来讲,与已经红了很久的“鸿蒙座舱”协同对应,华为车BU这次是把自家与智能驾驶相关的技术打包成了一个新品牌,便于统筹和传播。
可以感觉到,自从去年以来华为车BU陆续在对旗下三部分业务进行重新梳理:
首先,智选车业务更名为“鸿蒙智行”;另外据产经网了解,“华为HI”这个说法已经在内部默默被弱化掉了;如今乾崑品牌发布,各项华为智能化技术进行升级的同时也有了新名字:
华为乾崑品牌下重点介绍了全新升级的“乾崑ADS”、“乾崑车控”、“乾崑车云”等解决方案。与此同时,新一代鸿蒙座舱也进化到了4.0阶段,并且带来了“千悟引擎”、“乾崑音响”等。
此外,发布会上还多次提及“向上捅破天”的说法,发布会后的媒体沟通中,靳玉志表示,这其实是华为内部对各产品线提出的一贯要求。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做到行业领先超过同行,二是帮用户解决问题方面,超过用户预期。
同时,谈到价格战,华为车BU 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解释说:华为在行业里肯定要顺应“降价”这样的趋势,从解决方案的层面,也会提供降本的方案,比如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减少激光雷达的数量。
此外,在华为智驾大规模商用后,也会因规模化带来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但总的来说,迟林春认为,以“质量为生命线”的华为技术,是物有所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