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果妈(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孩子,抱起你就没法工作,放下工作就没法养你",被这句话戳中的父母不在少数。
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各种缘故,父母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给爷爷奶奶带,孩子则成为了众多留守儿童之一。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讲座上,谈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深远影响时,提出一个观点:
怀胎十月,不如养他10个月,出生后的头一年尤为关键,父母要亲自抚养。三岁前是情感关键期,最好都自己带。
为什么出生后第一年要亲自带?分离的时间长了,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对自己很是生疏,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变得胆小了,有的则越发调皮捣蛋了,管也管不住,说不听骂无用……
身边有个朋友在孩子出生5个月断奶后,就把孩子送回了老家,等孩子6岁的时候才接回身边读书。
结果孩子调皮得很,还总是顶嘴,打他骂他,就哭着说要回去找奶奶,为此,朋友很是苦恼。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李玫瑾教授解释,这其实是父母错过了孩子的最佳依恋期,失去了对他的心理控制力。
"依恋"是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幼儿依恋某个人,那么这个人在他心理的位置和影响力就足够重,并且当这个人在场时,他会感觉非常安全。
比如说,幼儿大哭大闹的时候,别的人都不要,也哄不住,但只要熟悉的抚养人出现,抱一抱,安抚一下他,烦躁的孩子很快就能安静下来。
依恋理论之父约翰.鲍尔比, 将依恋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形成期(6个星期到6-8个月),开始有分离焦虑的苗头,有认生现象;二是明确期(6-8个月到18-24个月),当母亲离开时,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和不安。
他曾对二战后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进行过长期的分析研究。
发现孩子早期与母亲分离,会怕到发狂的地步,大叫大哭,发脾气,甚至自残,并急切地想找回依恋对象。长期缺乏固定抚养人的孤儿,长大易冲动,为人冷漠。
所以,他提出依恋理论:依恋的作用在于提供一种平衡,平衡婴儿对安全的需要和对探索经验的需要。
在孩子成长的初期,千万别以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然后就放心大胆的把孩子全权交给老一辈去带,这样你就恰恰错过了孩子的最佳依恋期。
孩子虽小不懂事,但能通过气味、声音、容貌辨别最亲近的人,父母的缺席,意味着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依恋满足感,父母在孩子心理的地位也自然不如固定的抚养者。
所以,建议孩子出生后,尤其是第一年,再苦再累都要亲自带。
错过了,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弥补了?迫于现实,很多父母都无奈把孩子送回老家,等孩子读书再接回身边,甚至孩子一直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无可奈何错过孩子的最佳依恋期,又该怎么办?
虽然事后补救不及出生后第一年,但也别无他法了。
在孩子12岁前,依恋现象一直存在,只不过依恋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小越重要,所以,赶在孩子越小之前越好。
在《妈妈是超人》中,黄圣依和6岁儿子安迪的关系由陌生到亲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安迪从3个月到3岁都是奶奶照顾的,所以非常依恋奶奶,问及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会不会感到孤独,他说:"不孤单,习惯了"。
当节目组告知他马上可以见到妈妈,并且要和妈妈单独相处四十八个小时时,他很不情愿,"奶奶,我不想走!"
一个6岁的孩子,拒绝和妈妈牵手,拒绝和妈妈拥抱。
甚至拒绝妈妈的任何邀请……这种疏远和冷淡,看得让人心疼。
妈妈黄圣依一开始在这段亲子关系里,也倍觉无力、失落和愧疚。为了赢回孩子的信任,重塑亲密关系,弥补自己对儿子多年来缺失的陪伴。
她做了很多的努力:亲自陪孩子去参加入学面试;带儿子去拜访育儿专家,求专家给她支支招;每晚坚持给儿子读绘本讲故事;陪儿子去亲子民宿游玩互动;向孩子示弱,寻求帮助,给孩子真真切切的陪伴……
最终,感受到妈妈温暖的安迪开始主动靠近妈妈,拥抱妈妈,向妈妈撒娇、表白,回归到了一个"真实"的孩子状态。
正如心理学家所说:"血缘关系是天生的,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却不是。感情需要通过沟通建立,需要真实的陪伴来维持,需要透过生活的细节升温。"
孩子和父母感情的建立和加深,必须要有相处时间的长度和频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陪伴,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链接方式。
父母的陪伴,物质无可替代有的父母,24小时候和孩子在一起,也不见得就管得好,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每天只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却依然能把孩子教育得很好,这就是陪伴是否有效的问题。
有效的陪伴,才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粮食。
为了生计,我们都很忙,陪孩子的时间并不是那么充裕,但希望这几点建议能帮到大家。
1、给孩子留点"专门时间"
"专门时间"是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帕蒂·惠芙乐所提出,指的是全身心的和孩子在一起,陪着孩子玩耍,关掉手机,屏蔽掉其他杂事。
2、跟孩子之间有感情的互动
积极的互动不仅仅是家长单方面地引导孩子做事;还包括要给孩子留出独立活动和思考的时间,在孩子主动邀请家长时参与其中,及时回应。
陪伴中的情感互动,可以快速地让孩子建立起和父母之间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安全感足的孩子也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其他技能。
3、不把坏情绪带回家
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最好忘记自己的不愉快,别把坏情绪带给孩子。
研究表明:一个情绪多变的父母,时而回避、冷漠,时而焦虑、易怒,难以和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
孩子的成长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忙着挣钱的同时,也别忘了多抽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毕竟钱永远都赚不完,但孩子长大了,就是长大了,再多遗憾和后悔的弥补,都没办法代替当下的陪伴。
※ 作者简介:果妈,从事教育工作11年,家里有两个调皮娃娃。多平台优质育儿领域原创作者,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如果你在育儿路上有什么困惑,都可以私信我。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个赞,或转发哦。你们的鼓励是我不断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