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中医有句话叫做养阳就是养命!这是因为中医自古以来就和阳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然扶阳派也不是从古至今都是中医第一大派,而在中医看来阳气是我们人体活动的能量,不管是人体的行动,还是脏腑的联系,气血的运行都需要阳气的帮助来完成,一旦阳气不足了,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不止是怕冷这么简单!

而在我看来,想要养好阳气,就要养好心脾肾这三个脏腑,那今天我就给大家分享三个两味药泡水巧搭配,上补心阳,中补脾阳,下补肾阳,帮你从头到脚补足阳气,给生命之火添把柴!
首先,上补心阳——桂枝+甘草心为火脏,心阳充足,生命之火就能为全身提供充足的阳气,而一旦心阳不足,心主血脉的作用就会失常,血脉不畅通,就容易出现胸口闷痛,没啥精神,疲惫乏力,气短自汗,心慌心悸等情况。那这时我们就可以参考桂枝和甘草来补心阳,桂枝既能温阳又能通阳,可以打通血脉,让阳气畅通无阻的运行,而甘草可以益气化阳,为心阳化生阳气。

脾主运化,脾阳不足,运化食物无力,身体得不到营养,就容易感到浑身没劲,容易打瞌睡,还什么事都不想干,以及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腹泻屁多等情况。而且脾阳不足了,体内就容易生湿,所以还会伴随着身体水肿,头晕眼花,啤酒肚,打呼噜,痰多等情况。那这时我们就可以参考干姜和黄芪来补脾阳,干姜入脾胃两经,而且药性温热,可以把阳气直达脾胃进行滋补,而黄芪不仅可以利水化湿,还可以补气升阳,把被湿气困住的阳气升发起来,从而唤醒脾阳。

肾主小便,所以肾阳不足的人常见小便繁多,哪怕不喝水,也是一会一趟厕所,而且小便还不通畅,总是觉得尿不干净,以及夜尿频多,腰膝冷痛,怕冷脚凉等情况。而巴戟天入肾经,不仅能够补肾阳,还能利尿散寒,而锁阳,药入其名,能够把阳气更好的锁到我们体内,防止肾阳外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了,以上仅为个人观点科普参考,不具普适性,大家如有不适请及时找专业医生辨证,不要擅自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