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钱,是绝大多数年轻人正在努力的目标。
毕竟,这个社会越来越现实,物质基础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但你永远挡不住那些事与愿违的结果,小部分人掌握了大部分的财富,大部分人始终受困于贫穷。
富人设局,引穷人往里钻,然后借机掠夺财富的戏码,始终在上演。
普通人好不容易赚到一些钱,又因为急功近利,因为选择的错误,最终回归贫穷的行列。
各式各样的陷阱,始终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今天就讲讲四个无形中收割大众的陷阱,少中招一个,就等于替自己多赚了不少钱。
最近在年轻人的朋友圈里,流行一个词,叫做躺平。
躺平是内卷的必然结果。
很多人觉得,不管自己多么努力,在市场大环境变差的情况下,都无济于事。
躺平指的是放弃努力,安于现状,被动的接受当下的局面。
躺平不是不可以,但前提必须有躺平的资格。
别人能躺平,是因为家里有几套房子,收收租每个月都有几万块。
别人能躺平,是因为银行里躺着数百万存款,吃吃利息每年十几万。
别人能躺平,是因为具备了躺平的资格,而不是一穷二白的躺平。
不要只看到别人躺平的一面,很多人对于工作是躺平的,自己专心搞副业赚钱。
因为单位里给的空间已经没有了,努力的效率就很低了,于是换个赛道去躺平了。
你之所以不具备躺平的资格,是因为你躺平下来,没有任何的收入。
舒适陷阱,就像是一盆温水,煮着一只只的青蛙。
看似躺平很舒服,但当你想要再站起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动弹不得了。
永远让自己保持一定的紧张程度,给自己一点压力,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前进的基础。
如果说舒适陷阱会让你赚不到钱,那么消费陷阱,就会让你花尽钱财,甚至负债。
最近几年,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及时享乐的越来越多。
今天花明天的钱,提前享受到了商品体验,带来了更多的附加值。
消费陷阱,其实就是商家为了让用户消费,想尽了一切的营销手段去刺激。
从信用卡开始,到各种的网络借贷,分期支付等,都是消费陷阱其中的一种。
利用消费者的心理,以及一定的金融工具,让消费者提前入坑,并且长期在坑里爬不起来。
消费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量力而为。
尤其是大额支出,包括大额的贷款,一定要提前规划,不要超额消费。
有多少人,现在背负着沉重的贷款,看似是消费升级,最终其实导致了消费降级。
提前透支的财富,最终是要还的,非合理的规划,会导致大量不必要的消费和利息负债,应当及时避免。
关于赚钱这件事,其实也存在很多的陷阱。
就好像当下,很多人看到别人做自媒体,写自媒体赚钱,自己就去做自媒体。
几乎人人都在那边拍视频,写文章,看似很简单,实则没有什么大的收获。
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下去了,产出的回报非常的低。
还花了大把的精力去学习,甚至花钱去学习。
教别人做账号的,比起自己做账号的更赚钱,所谓的时代红利的钱,都被这些人赚走了。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本身就不具备赚这个钱的能力,贸然入局的结局,就是被薅羊毛。
这个道理在投资圈里也是完全一样。
确实有一小部分人,通过投资赚到了钱,但大部分人进入投资圈,都是被割韭菜的。
就这一点,永远无法改变,因为亏多赢少是大概率的事情。
赚钱,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并不是谁都能赚的。
而人从没有能力,到具备能力,需要大量的精力去实践,还要交学费,请问你准备好了吗?
俗话说,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发财自有发财道。
非道上的人,胡乱入场参与,结果自然是得不偿失。
赚钱的陷阱太多了,切莫财迷心窍,被人当了韭菜。
最后一个终极陷阱,就是养娃鸡娃。
说实话,现代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支出,真的是天文数字。
很多家庭,省吃俭用为孩子。
一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孩子。
看上去好像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实则是有问题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一件好事,但千万别把自己的意志,强行加到孩子身上。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需要大量的投入精力,去引导,去教诲,这一点肯定没错。
但孩子最终能否成功,并不取决于父母,大部分来源于孩子自己。
很多时候,事情不会往家长想象的方向发展。
反而,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孩子本身,在家长的高压之下,会产生很多的焦虑,对于学习还可能产生厌恶的情绪。
有一部分孩子,天生就不是学习的料,尤其是那些已经很努力,却没有好成绩的孩子。
孩子如果不努力,不上进,那家长确实应该严格管教。
但孩子如果每天都已经奋斗到半夜,还是没有进步,那家长可能需要重新思考一下了。
钱财两空的事情,在鸡娃圈里非常常见。
更重要的一点,家长必须明白,孩子的出路并不只有学习,还有很多其他的路要走。
现如今大学生泛滥,未必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本科生毕业送外卖的案例都不少。
如果是学习中的佼佼者,他们能在学习的路上走更远,但如果是强行拖进了高校,未必就能有一份满意的工作。
人生路上更多可能性,需要去尝试和发现。
切莫一条道走到黑,把孩子代入自己认为的正途上。
以德为首,更多的给孩子一些正能量,多一些教育让他更能适应社会的丛林法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