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天运》简疏(2):至乐非声

袁连法爱文学 2024-10-26 10:12:34

《外篇·天运》简疏(2):至乐非声

北门成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吾始闻之惧(紧张),复闻之怠(松驰),卒闻之而惑(疑惑),荡荡(心神荡漾)默默(无可形容),乃不自得(并不快乐)。”

咸池,又名大咸或大章,古代六乐之一,载于《周礼•春官•大司乐》。

帝曰:“汝殆(几乎)其然(也就只能如此)哉 !吾奏之以(因)人,徵(征,证)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大清(天道,即后面的自然)。夫至乐(因人乐而至天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五行之德),应之以自然(任运从化)。然后调理四时 ,太和万物。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常)经。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浏亮)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卒(终)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仆)一起,所常无穷(即无常),而一不可待(是一非一,神变无穷)。汝故惧(变化无常故惧)也。

回参一下《齐物论》:南郭子綦隐几而坐,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偶。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几者,非昔之隐几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尔之问也。今者吾丧我,汝知之乎?汝闻人籁而未闻地籁,汝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从天乐至于人乐)。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形)化(神)齐一,不主故常(随机应变)。在谷满谷,在坑满坑。涂郤(涂抹空隙)守神(护守元神),以物为量(限、度,被物充塞。应当存神过化)。其声挥绰(如同随意而兴),其名高明(人们往往以为这样才是高明,总想证明自己懂得音乐)。是故(如)鬼神守其幽(低咅),日月星辰行其纪(律)(高咅)。吾止之于有穷(日月之纪),流之于无止(鬼神之幽)。子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逐之而不能及也。

奏之以人,就是与人和之人乐,可得而闻;但《咸池》却是与天和之天乐,神妙难测,更何况耳闻,则当以心才能通达。还有一点,就是不以成心去听懂咅乐。

傥(失望)然立于四虚(四极遥远)之道,倚于槁梧而吟:‘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心灵),乃至委蛇(不再用心)。汝委蛇,故怠。吾又奏之以无怠(激越)之声,调之以自然之命(运行规律)。故若混逐(杂)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拽),幽昏而无声。动于无方, 居于窈冥,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花)。行流散徙,不主常声。

这段解释北门成为什么闻咸池之乐而惑的缘由。“形充空虚,乃至委蛇。汝委蛇,故怠。”下面说“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那就是境界不到,老子说:“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世疑之,稽于圣人。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性、道)也(《系辞传》说:“。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外形与常人同)。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说(悦)。故有焱氏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焉,而故惑也。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高);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慢慢降低);卒之于惑(不主声常、错综变化),惑故愚(与道不渝对看,丢掉高明先见);愚故道(至道不以智得,至乐不以耳闻),道可载而与之俱也。”

文以载道,乐亦载道,圣人以有言之载而传无言之教,教乃外于言之别传,立于文字不仅文字,立乐非止乐。《说卦传》第一章说:"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於刚柔,而生爻;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

0 阅读:0

袁连法爱文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