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战争中殉国的左宝贵与邓世昌称陆海双忠,受到三国敬意

史海撷英 2024-09-15 11:23:34

光绪二十年八月十六日(1894年9月15日),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左宝贵在平壤牡丹台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两天后,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以身殉国,二人在《清史稿》里并称“海陆双忠”:“中东之战,陆军皆遁,宝贵独死平壤;海军皆降,世昌独死东沟。中外传其壮节,并称‘双忠’。”

幼失双亲,投身军旅

“左宝贵,字冠廷,山东费人。”他于道光十七年九月十九日(1837年10月18日)生于一个贫苦的回族农民家庭。父名左世荣,母杨氏,皆早年逝世。他孤无所依,又没有家产来维持基本的生活,不得不与其二弟左宝贤、三弟左宝清依附鳏叔左世宏生活,饱尝了人间疾苦。稍长,因得罪本村恶少不得不背井离乡,靠摆地摊当皮匠挣钱糊口,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咸丰六年(1856年),左宝贵因打伤缝马靴不给钱的官兵,被迫携两弟投效江南军营,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同治四年(1865年),左宝贵从僧格林沁讨伐捻军起义,以功晋参将,并赏加副将衔。同治十一年(1872年),奉檄往热河朝阳剿办“马贼”,积功以副将尽先补用,并赏加总兵衔。光绪元年(1875年),率部从刑部尚书崇实赴奉、吉两省查办案件,诏以总兵记名简放,赐镪色巴图鲁勇号,以客军驻防奉天。光绪六年(1880年),奉命统领奉军,并总理营务翼张。因治军严肃,先后经将军庆裕、大学士李鸿章以“勤明忠实,骁果耐劳,晓畅军事,谋勇兼优”入奏,得旨以提督总兵记名简放。

光绪十五年(1889年),授广东高州镇总兵,仍留驻奉天。左宝贵驻军奉天20年,不仅“晓畅兵事,谋勇兼优”,而且热心地方公益事业,重视教育,设义学数处。还设立赈灾粥厂、同善堂、栖流所等慈善机构。“治军严肃,重文士,爱材勇,有奇技异能者,辄罗致麾下。功不吝赏,罚不私刑,士乐为用。”光绪十七年(1891年)秋,因参加镇压热河朝阳金丹道教起义有功,赏穿黄马褂, 并赏给头品顶戴。光绪二十年(1894年),因慈禧太后60寿典,赏戴双眼花翎。“光绪初,尚书崇实巡视奉天、吉林,奏自随。既至,斩高希珍于土门,诛宋三好于石砬子。边外东北庙沟金宫四构党图大举,复捕治之,余烬悉平,赐号铿色巴图鲁,晋记名提督。授高州镇总兵,仍留奉天。平朝阳教匪,赏黄马褂、双眼花翎,驻沈阳。”

进军平壤,激战日寇

光绪二十年(1894年)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朝事急。清廷令左宝贵率兵入朝,进驻平壤。7月20日,左宝贵率军由奉天出发,8月6日到平壤。与左宝贵同时奉檄到平壤的还有毅军马玉昆部,盛军卫汝贵部以及丰升阿所部奉天练军盛字营、吉林练军等四支部队,计29营13000余人。史称四大军入朝。“二十年,朝鲜乱起,日本进兵。朝议既决战,卫汝贵、马玉昆、丰绅阿各率所部往御之,宝贵自奉天来会,是为四大军。虑海道梗,乃绕道自辽东行,渡鸭绿江入平壤。”结果就在四大军入朝后,满清中枢的帝后两党却在攻守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

甲午战争形势图

以光绪帝载湉、户部尚书帝师翁同龢为首的主战派,主张和日寇快速开战,而以慈禧太后、李鸿章为首的主和派则希望能不打就不打,但慈禧太后想的是不愿意其六十大寿因为战争而干扰,李鸿章则是为保存自己嫡系的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实力而企图和解。于是光绪帝谕令入朝各军“星夜前进,直抵汉城”,“迅图进剿,先发制人”;李鸿章则下令主张“先定守局,再图进取”,若进攻汉城,“必须添卒三万人,步步稳慎,乃可图功”。而在攻守问题上,左宝贵坚决主张主动进攻。

8月初,他曾与众将商议南下进剿,以便与先期进驻牙山的叶志超、聂士成部南北配合,夹击日军。结果马上接到盛宣怀的电报,告知他叶志超部已于成欢战败,北退平壤。由于南北夹击之势已失,南进之议遂止。8月下旬,叶志超率残部到达平壤,他饰败为胜,虚报战功,被任命为驻平壤诸军总统。败将升官,“一军皆惊”。叶志超为人庸劣无能,怯懦畏敌,毫无抗敌决心,对平壤战守漫无布置,诸将不服调遣。“是时叶志超虚饰战胜状,电李鸿章入告,遂拜总统诸军命。于是汝贵、玉昆军南门外大同江,志超部将江自康军北门外小山,宝贵任城守。未止舍,日军猝至,宝贵与丰绅阿击却之。敌退龙冈,分道来攻,又败之。志超乃聚全军为婴城计。”就这样,军中素有威望的左宝贵成为了实际上的平壤诸军总统。“时宝贵扼玄武门,日军大队至。志超将溃围北归,宝贵不从,以兵守志超勿令逸。”

9月12日至14日,当进攻平壤日军完成对平壤合围之势时,叶志超、卫汝贵等人主张弃城逃走,左宝贵极为愤慨,对叶、卫等人怒骂曰:“若辈惜死,可自去,此城为吾冢矣”。

14日,日军正式完成了对平壤的合围。当晚,叶志超召集诸将会议,又想撤退,而当时参会的将领一大半都开始赞同叶志超,只有左宝贵慷慨直陈,力持异议,再次坚决反对弃城逃跑,并密令亲兵监视叶志超以防其再次逃遁。并且为表示死守平壤的决心,左宝贵还遵守回族礼仪先沐浴,发誓临阵死节,更是穿上黄马褂戴上顶戴身先士卒,在两军对阵中非常显眼。

9月15日,日军对平壤城发动总攻。左宝贵率奉军防守平壤北面的牡丹台、玄武门一线。牡丹台失守,日军占据优势位置,集中力量向玄武门发起攻击。左宝贵负伤不退。在激烈的战斗中,左宝贵本“先中两枪,仍在炮台指挥。复被炮中胸前,登时阵亡”,是甲午战争中清军高级将领战死的第一人。

左宝贵

左宝贵牺牲后,清军失去主帅,无人指挥,日军乘势占领了玄武门。营官杨建胜挟左宝贵尸体欲自玄武门冲出,可是日军已进城,“塞满街巷,杨某亦死乱军中。”两人忠骸均不知下落。“其部将负尸开城走,遇日军,又弃之,于是诸军皆溃。事闻,赠太子少保,谥忠壮,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世职,子国楫袭。”

左宝贵在平壤战死后,尸骨无存,清军将士冒着炮火硝烟,只觅得他的一领血衣和一只朝靴,从平壤护送回淮安。左夫人陶氏及其亲属,遵奉朝廷旌表和按照回族葬礼,在河下墓地为他举行衣物下葬仪式,并建造了“左忠壮公祠”。全城老幼妇孺,人人掩面恸哭,对这位抗日民族英雄表示深切的哀悼。

中日朝三国致敬

左宝贵牺牲的消息传到北京,光绪帝给予他太子少保,谥忠壮,予骑都尉兼一云骑尉”等封号,将其事迹交付国史馆立传,让其生前立功省份建立专祠,以褒扬忠烈,并亲自为其题词:方当转战无前,大军云集;何意出师未捷,上将星沉。

左宝贵

在朝鲜国,对于左宝贵的纪念,则带上了一层神话色彩。在朝鲜平壤,还流传着一个“雨夜七星门外左将军显圣”的故事。传说平壤战役三年后的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9月15日,同样是一个雨夜,住在平壤七星门内的一个叫林善华的朝鲜老人正在七星门外行走,突然听见马嘶叫的声音,又混杂着军靴和剑的音响,老人走上七星门,看见有个军人跨着白马,高挥着在暗淡中发着白光的军刀,向北方走去。他想起了这骑白马的将军就是大清将领左宝贵,认为是他的英灵显圣,并说给众人听,此后每当9月15日夜晚下雨的话,平壤七星门就会出现左宝贵骑马的身姿。

就连日本人也对左宝贵尊崇有加,甚至为其树立纪念碑。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伯德・毕晓普也曾在平壤看见日军为他立的纪念碑,上面写着“奉军统领左宝贵战殁之地”。朝鲜文献《平壤续志》则对这块纪念碑有更详细的记载:“日本陆军大佐水野胜毅立清国左统领之表忠之木碑于箕子陵北,碑面大书曰‘勇冠三军,忠显千古’。”目前该碑似已不存。

其实如果中日甲午战争,满清中枢可以统一,放弃幻想主动战斗,而各级将士,不说都视死如归,起码大部分都学左宝贵不做叶志超,那甲午结局肯定又是一个新的可能了。

1 阅读:31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