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这个人真是让人想不明白,明明是个大才子却偏偏不愿意出来做官,整天就知道在家里弹琴写字,后来被董卓逼着进了朝廷,结果就因为叹了口气就丢了性命,这命运还真是捉弄人。
蔡邕从小就不爱出门,整天就知道在家里看书学习,他爹也不管他,可能是觉得儿子这样挺好的,反正家里也不缺钱,让孩子自己喜欢干啥就干啥。
他特别会弹琴,汉桓帝听说了就想让他进宫去表演,派人去请他,他半路上就装病跑回家了,这事让皇帝很没面子,但是也拿他没办法。
后来他在家里过得挺舒服,每天就是看书写字弹琴,日子过得特别惬意,要是能一直这样下去该多好,可惜天不遂人愿。
到了三十七岁那年,朝廷非要他去当官,他实在是推脱不掉了,只好去当了个县令,心里肯定特别不情愿。
在朝廷里他倒是干得不错,皇帝也挺喜欢他,给他放了个长假让他回老家,谁知道这一去就出事了。
有个叫王智的官员请他唱歌跳舞,他觉得特别没面子就不理人家,结果这人记恨上他了,在朝廷里告他的黑状。
朝廷里那些人本来就看他不顺眼,这下可好,他待不下去了,只好跑到吴地去躲着,一躲就是十二年。
在吴地的日子倒是过得挺有意思,有一次他发现当地人用桐木烧火的时候,那声音特别好听,就跟音乐似的。
他灵机一动,就用这种桐木做了一把琴,因为琴尾巴有点烧焦了,就给它起名叫焦尾琴,这琴后来可出名了。
他特别会听琴声,据说光听琴声就能知道弹琴的人在想什么,有次他听见邻居家的客人弹琴,就知道那人心里有杀气。
后来问清楚了才知道,原来那人是在看窗外的螳螂要捉蝉,心急了就把这种心情弹到琴声里去了,这本事真是绝了。
董卓当权的时候听说他有才,就非要他去当官,还说不去就要杀他全家,他这下是真躲不过去了。
在董卓手下他倒是混得不错,经常给董卓弹琴,还劝董卓做好事,董卓也挺听他的,给他很多好处。
他心里其实一直想逃走,想去兖州,但是觉得自己太有名了,跑不掉,这一犹豫不决就出事了。
董卓被杀了以后,他在王允家吃饭,听人说起董卓的事情,可能是想起董卓对他不错,就叹了口气。
王允一看他这样就火了,说他忘恩负义,居然为叛贼伤心,二话不说就把他关进了大牢。
他在牢里求饶,说可以在脸上刺字,或者砍掉腿,只要能活着把汉朝的历史写完就行,但是王允就是不听。
最后他死在牢里的时候才六十岁,他写的很多书都没保存下来,要不是他女儿蔡文姬后来整理了四千多卷书,可能连这些都看不到了。
蔡邕这一生过得真是憋屈,明明就想安安静静地在家里过日子,却偏偏被逼着去当官。
他在董卓手下的时候,其实也没干什么坏事,就是给人家弹弹琴,劝劝人家向善,结果却因为一声叹息就丢了性命。
他死后很多读书人都觉得可惜,连大儒郑玄都说,以后汉朝的历史没人能写了,可见他的才学有多高。
王允杀了他没多久自己也完蛋了,才五十六岁就死了,比蔡邕还年轻,这大概就是报应吧。
要是他当初真能逃到兖州去,说不定就遇到曹操了,那可能就是另一个结局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他把最宝贝的焦尾琴给了女儿,可能心里也知道自己活不长了,想让女儿帮他把这些文化传下去。
蔡文姬后来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不但把他的书整理出来了,自己也成了个才女,这大概是他最欣慰的事了。
这样的大才子,要是生在太平年代,说不定能写出更多好作品来,可惜生不逢时,只能留下这么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