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康元年(220年),曹丕即位。随即,曹丕拜贾诩为太尉。“元年二月壬戌,以大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孙权听说此事后,笑了!“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于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贾诩做太尉,难道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吗?
以才能功绩论,贾诩完全配得上任何官职孙权觉得贾诩做太尉这事情很搞笑,是不是贾诩的才能、功绩配不上这个位子呢?当然不是!
若论谋略,贾诩未必在郭嘉、荀彧之下。
贾诩,凉州人,本为董卓女婿牛辅的部下。董卓、牛辅相继被杀后,李傕、郭汜等人向朝廷请求赦罪,王允不许。于是,李傕、郭汜打算各自逃亡!“董卓之入洛阳,诩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迁讨虏校尉。卓婿中郎将牛辅屯陕,诩在辅军。卓败,辅又死,众恐惧,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诩曰:‘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众以为然。傕乃西攻长安。”结果,沿途加入者甚众,当然李傕、郭汜抵达长安城下时,已经聚集十余万人!最终,李傕、郭汜等人攻破长安,杀王允,劫了天子,控制了朝廷!
后来,贾诩又追随张绣。
曹操征张绣期间,作为张绣最信赖的谋士,贾诩与曹操展开了精彩斗法。总体上,斗法期间,贾诩的谋略表现是胜过曹操的。
贾诩
曹操第一次征张绣期间,张绣投降,但曹操轻视张绣,既拉拢张绣爱将胡车儿,又霸占张绣的婶婶。张绣决心与曹操翻脸时,贾诩提出计谋:“绣降,凌统用贾诩计,乞徙军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绣又曰:‘车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绣,皆听之。绣乃严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备,故败。”
这一次袭击,曹操大败,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悉数战死,曹操本人也险些遇害!
此后,曹操再征张绣期间,贾诩又与曹操斗法。“诩说绣与刘表连和。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可以说,在料敌方面,贾诩的表现,胜过了曹操本人!
曹操征马超期间虽然占据了优势,但马超、韩遂的关中联军尚强,曹操尚难以直接取胜!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遂献离间之策。曹操采纳其策,以书信离间马超、韩遂成功,引发了关中联军内乱后再趁机出击,一战而胜!
而贾诩对曹操集团的功绩,同样是令人瞩目的。
曹操三征张绣而不克,后在击败袁术、吕布后,遂陷入与袁绍集团的决战。
张绣
当时,曹操最头疼的事情,不是他与袁绍之间悬殊的实力对比,而是其处“四战之地”而多面受敌的不利局面!这时,贾诩强力说服张绣,让张绣投靠了曹操!此事对曹操意义非凡!
曹操欲与北面的袁绍决战,则其他方向的威胁主要是西部关中、东南孙策、南面刘表-张绣联盟。其中,威胁最大的,就是刘表-张绣联盟。这是因为:西面关中诸将,曹操已经以朝廷名义安抚、争取;东南孙策,距离许昌距离较远,而且孙策后来遇刺,对曹操后方威胁也不大。唯有刘表-张绣联盟,难以以政治手段解决。
就立场而论:张绣此时依附于刘表,而刘表是袁绍盟友;就实力而论:张绣善战,刘表的荆州粮草丰富;就地缘而论:张绣所在的宛,距离许昌仅仅一步之遥,随时能够威胁曹操的核心地区!可以说,如果袁绍攻于前,刘表-张绣袭于后,曹操的形势是十分危险的!
然而,张绣归顺曹操,则使形势瞬间改变!刘表实力虽强,但是,其建军思想是“坐保江汉间”,不擅长在北方作战;而唯有张绣的凉州骑兵骁勇,足以对曹操构成巨大威胁!张绣既归顺曹操,则刘表并不具备独自袭许昌的能力,曹操的后方压力顿时大减!为此,曹操对力劝张绣归顺自己的贾诩十分感谢:“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
贾诩献离间之策,使曹操一举击败马超,夺取了关中!从战略上来说,这有着非凡的意义!
尽管曹操的实力远远胜过关中诸将,但是,要彻底击败关中诸将,难度是极大的。因此,当时远在东南的周瑜也认为:他甚至可以在平定刘璋、张鲁后,再联合马超,打击曹操!
曹操
从当时战场形势看,尽管曹操在战场上已经占据优势,但仍然没有大破敌军的把握,毕竟凉州军的战力摆在那里!贾诩之策使关中诸将内部分裂,大大加快了曹操平定关中的步伐,从而使曹操进一步强化了在天下格局中的主动地位!
无论能力、功绩,贾诩皆出类拔萃,得到什么职务、赏赐都不算过分!唯独不适合位列三公!
贾诩,唯配不上三公之位太尉是三公之一,是当时天下地位最尊显的官职。自西汉中期以后,三公实际上实权已经不大,成为象征性的“名誉职位”。但是,三公之位在当时的天下,依然拥有仅次于天子的影响力!
当时人们相信“天人合一”,认为如果统治者如果德行有失,上天就会降下天灾!所以,如果遇到天灾,责任就要归到最高统治集团。
最高统治集团,天子自然不能随便更换,因此,实际上,每有天灾,责任是归到三公头上!所以,三公之位未必需要有多么出类拔萃的个人能力,但需要是天下的楷模,具有很高的道德评价!
说到道德评价,贾诩就真的不行了!
贾诩
贾诩当初曾经为了保命,一手策划了李傕、郭汜对王允的反攻!而李傕、郭汜在反攻后,不但劫持了天子,而且,在关中大肆掳掠,甚至一度导致“二三年间,关中不复有人际”的惨剧!
实际上,虽然贾诩帮助李傕、郭汜击败王允,控制朝廷,但是,李傕、郭汜的这些暴虐举动,并非贾诩之策,而且,贾诩事实上还反对过这些举动,甚至成功劝阻了李傕屠杀大臣。“天子既东,而李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太常王伟、卫尉周忠、司隶荣邵皆为傕所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但是,仅就劝李傕、郭汜夺权一事,贾诩在天下的道德评价就低到了极点!
而三公之位就是天下的道德楷模!曹丕让道德评价极低的贾诩来做天下道德楷模,难怪人家孙权要笑话了!
曹丕使贾诩担任太尉之因曹丕并非不晓得贾诩并不配三公之位。之所以以贾诩位列三公,主要是为了报答贾诩。
当初,曹操在立曹丕还是曹植的问题上摇摆不定。
贾诩本非曹操旧臣,害怕曹操猜忌,因此长期谨言慎行,闭门不出,没有卷入这样的争斗,是典型的“局外人”,中立者。但是,贾诩轻轻的一句话,却是对曹操立场影响最大的。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原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疑,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曹操
袁绍、刘表,都曾是曹操大敌,也都因废长立幼而内乱,并最终被曹操收拾掉。袁绍、刘表的教训,曹操自然是印象最为深刻的!
贾诩的话看起来什么都没有说,但实际上,对曹丕顺利成为接班人是有着决定性意义的!如此,曹丕自然要以最尊贵的官职来报答贾诩了!
“孙权笑之”的其他原因贾诩做三公,确实不恰当,但是,孙权“笑之”绝不仅仅是这个原因。
当时,孙权与刘备反目,为了避免两面受敌,孙权主动臣服于曹操父子。
因此,在夷陵之战结束前,曹孙两家的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曹丕企图通过东吴臣服的机会,以各种手段公开强调主从关系,削弱孙权在东吴的号召力;而孙权则一面忍辱事魏,一面又要想办法减少臣服对自己威望带来的影响!
毕竟刘备自称汉室正统,曹丕则有汉天子“直接退让”,而他孙权割据一方缺乏合法性!因此,孙权通过“笑之”,抓住机会嘲笑曹丕,也能够粉碎曹丕削弱孙权自己影响力的作用。
贾诩
贾诩之后,钟繇成为太尉。当时,钟繇为太尉,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曹丕对左右说:“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大人也,后世贻难继矣!”看来,曹丕对当初贾诩位列三公的笑话,还是耿耿于怀的!再后来,到了西晋,“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于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
看来,贾诩做三公,不独为孙权所笑,也成了魏晋朝廷的“反面教材”!
贾诩谋略出众,功绩超群,得到什么官职都不过分。然而,贾诩的“黑历史”,使他的道德评价一直很低,并不适合位列道德楷模意义的三公!曹丕为了报答贾诩对自己的私恩,以太尉之职授予贾诩,确实是闹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