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9年前,一群科技公司上演了一场令人唏嘘的“屈辱之宴”;9年后,局势发生180度逆转。
这9年,是中国科技企业的奋进之路,也是全球科技格局的重塑之程。

时光倒回2016年,在从北京飞往首尔的航班上,蜷缩着一个憋屈的身影,他就是雷军。
彼时的小米要从三星采购一批至关重要的手机屏幕,然而谈判桌上的一次冲突,让三星瞬间翻脸,直接拒绝供给。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三星几乎垄断了全球99%的AMOLED屏幕市场。没有了三星的屏幕,小米就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甚至面临“无屏可用”的绝境。

为了挽救局面,雷军不得不拎上5瓶红酒,远赴三星总部登门谢罪。在饭局上,雷军将5瓶红酒一饮而尽,拉着三星高管的手,满是无奈地重复着:“是我们做得不对。”
这不是地摊文学的虚构情节,而是小米官方传记里白纸黑字的真实事件。

但即便雷军如此诚意满满,三星也只是勉强答应在两年之后才向小米供应屏幕,理由是未来两年的订单早已被其他企业一抢而空。
那时的三星,是科技界的霸主,高高在上。它手中握着全球顶尖的屏幕技术,几乎掌控了整个AMOLED屏幕市场的命脉。
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商,在屏幕供应方面都不得不对三星俯首称臣。而中国的科技企业,在这样的技术垄断下,发展处处受限,举步维艰。
但谁能想到,仅仅9年之后,剧情就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一次,是三星的太子爷李在镕,亲自坐飞机来到中国,登门拜访小米。

李在镕,作为三星未来的掌门人,以往给人的印象是多金高冷、不苟言笑。但此次来到中国,他却仿佛换了一副模样,连领带都入乡随俗换地成了红色。
他见到雷总时,那略显呆萌的表情,让人不禁感叹世事无常。如果此时有人让他“炫两瓶红酒”,估计他也会毫不犹豫。
这巨大的转变背后,其实是三星如今面临的严峻困境。
2024年,三星这家超级财阀的财报惨不忍睹。其所有业务几乎全线受挫,几乎看不到任何增长的迹象。曾经引以为傲的手机业务,在全球市场遭遇中国企业的猛烈冲击。

当年三星手机败退中国市场时,还有人认为它在海外市场依然坚挺。但事实是过去的这一年,三星在海外市场同样被中国企业追着打。
2024年的印度手机出货量排行榜上,第一名和第二名分别被小米和vivo占据,三星只能屈居第三。非洲市场更是中国传音的天下,狂揽了51%的市场份额。
再看三星昔日垄断全球的屏幕业务,如今也被中国的京东方、华兴等一众屏幕企业“贴脸摩擦”。在中国的智能屏幕市场,三星如今的份额已降至可怜的1.8%。

而最让三星头疼的,当属其引以为傲的芯片代工业务。由于竞争不过台积电,这两年三星丢失了大量的客户。曾经固若金汤的商业版图,如今已是城墙尽毁,封地皆失。
但三星手中还有一张看似“王牌”的业务,那就是储存芯片。可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这一业务的大客户恰恰是中国。
如今这最后的“肥肉”,三星恐怕也快保不住了。击败它的,是中国的长江存储。

就在今年2月份,三星签署了一份购买协议,希望长江存储授权自己一份专利。曾经的全球芯片大佬,如今竟要向中国企业购买芯片专利,以求在中国市场继续生存下去。
三星的困境,不仅仅影响着自身的营收。在韩国,有这样一种说法:三星营收每下跌1%,韩国的GDP都要跟着萎缩0.2%。
所以,三星若是继续这样衰败下去,李在镕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他此次访华,明面上是谈合作拉订单,实际上更像是在寻找救命稻草。

三星之困,本质上是全球产业链大洗牌的一个缩影。过去,三星手中握着两张王牌:
一方面,它背靠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与英特尔、高通等美国科技巨头组成联盟,通过垄断技术获取暴利。
另一方面,它在中国等国家建设大量工厂,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压缩成本。
但随着中国庞大产业链的崛起,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华为一家企业就能承担起欧美七大巨头的业务量;小米汽车和手机的供应商大量来自中国本土;中芯国际在重重制裁之下依然屹立不倒,背后甚至还有成千上万的研究所、机构与公司在默默支撑。

而美国动辄制裁的行为,破坏了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使得三星失去了庞大市场的滋养。在这样的局势下,三星的下一代创新技术又在哪里?无人知晓。
雷军9年前那杯饱含屈辱的红酒,如今已酿成了中国科技界的庆功酒。

小米的逆袭,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例,它是中国科技企业集体奋进的成果体现:
从被人扼住咽喉,到让曾经的霸主前来寻求合作,这9年的历程,是中国科技崛起的壮丽史诗,也是未来中国科技更加强劲的铺垫。
文本来源:@璐哥看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