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眼捡钱捡资产的时代又来了!存量房贷利率的下调,看似常规的金融调整,实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举,而这背后,房价未来的走势成为关键变量。

如果你能吃透其中逻辑,或许便能精准把握2025年及往后的资产与财富的转移方向。

利率调整后,出现了利率倒挂现象,这意味着什么?从数据来看,当前LPR为3.6%,公积金贷款利率低至2.85%,广州的房贷利率更是低至2.8%。

若你在银行存100万,每年能获得3.6%的利息;同时,以2.8%的利率贷款100万去买房。30年后,仅利差就能让你赚2.4万。但这只是小头,还有一笔大钱,数额在100-200万左右,别急,后面会详细揭晓这笔钱的来源。
从常规经济规则来看,利率倒挂似乎不合逻辑。可为何决策层如此“狠心”推动呢?这背后与银行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结构紧密相关。

回顾1995年,日本曾面临9.9万亿的还贷潮,差点让所有银行倒闭。因为房贷对于银行而言是资产,银行依靠房贷的利息收入维持运营。若大家都提前还清房贷,银行便只有支出,没有了收入来源。当年日本也曾采用利率倒挂的策略,目的就是鼓励民众继续欠钱。当然,银行短期内确实会亏损,但这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无奈之举。
类似的情况在我国也在上演。2024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提前还贷潮依旧来势汹汹。民众大规模提前还贷,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小觑。这笔原本可能流入消费或投资领域的资金,被大量用于偿还房贷,导致消费市场动力不足,资本市场也错失了潜在的活力。

若每年有大量资金持续用于提前还贷,消费将遭受重创,股市也可能陷入低迷,这无疑是一场经济灾难。于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成为必然选择,而且从趋势来看,利率还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有人会问,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刺激消费、资本市场和投资,这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是房价。房价未来的走势,不仅关乎房地产市场的兴衰,更影响着整个经济格局。

首先,人口增长问题至关重要。如今,需要买房的主力军是2004年到2024年出生的人群。2004年出生人口为1593万人,到2016年增长至1786万人,但随后急剧下降,2020年出生人口仅1200万人,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出生人口已低至954万。

其次,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目前我国老龄化率已达21%,预计到2035年将攀升至30%,老年人口将达4亿。老年人对住房的需求相对较少,而且随着老人离世,大量房屋会退出市场。2024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死亡人口1100万人,出生人口900万人,每年因死亡退出的房子数量比出生人口所需的房子数量还多百万套。
最后,年轻人对新房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从结婚数据来看,2022年和2023年结婚对数分别为683万和768万,而离婚对数则达到289万和360万,离婚率增速高达20%。在过去十几年,结婚对数在1000-1400万之间,是现在的2-3倍。婚房方面,父母、老人大多有房,再加上离婚后不需要新房的情况,年轻人对新房的需求已远不如从前。

再看城镇化率,我国2024年末城镇化率为67.00%,比上一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看似与发达国家的75%仍有差距。但深入分析会发现,我国农业科技化水平相对较低,建国初期我国有8亿农民、2亿城镇人。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几乎都已进城,农村只剩下4亿老弱病残。以现有的农业科技化水平,这已接近城镇化的极限,所以我国的城市化率实际上已基本到头,对新增住房的需求也随之减少。

住房库存也是一个关键问题。2024年5月,住建局副部长首次公开表示房地产市场供大于求,这已是相当委婉的说法。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已建成房屋400多亿平米,卖出300多亿平米。电网公司透露,已建成的房屋中有300多亿平,其中60亿平从未使用过电,这60亿平大概率是存量炒房的房子,按100平一套计算,足足有6000万套。
此外,还有100亿平未卖出的房子,这些库存足以解决4.8亿人的住房问题。黄奇帆先生也曾提及相关数据,虽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大致反映了库存的严峻形势。若房价持续下跌,这些库存必然会涌入市场,对现有300亿平的住房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从人均居住面积来看,按照小康指标,人均住房30平米,我国14亿人口需要420亿平住房,目前已基本盖够,还未算上5.5亿农民的住房需求。农民的宅基地平均面积,甚至比城镇人口的居住面积还大。
除去农民,剩下8.5亿人享受400亿平房子,人均居住面积已达四五十平。对比美国,3.3亿人口,国土面积比我国还大,人均居住面积也才50平米。可见,我国在住房面积上已达到较高水平,继续大规模建设住宅的空间和必要性已不大。

从房地产投资数据来看,2000年附近,我国房地产投资总额为1万亿,2010年增长至5万亿,2020年更是飙升至13万亿,20年间增长了13倍。而2024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70多亿人口房地产投资总额为27万亿,我国以20%的人口,却占有全球50%的房子投资,这意味着我国房地产需求早已过度,市场已严重饱和。

房地产开发商的负债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24年,房地产金融开发商的平均负债率超过90%,堪称全球天花板。像恒大、融创等大型房企,报表上负债率高达105%-110%,若算上表外负债,更是难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自然不敢再轻易放贷,开发商失去资金来源,发展陷入困境。
此外,我国在老房、危房改造以及棚户区、经济适用房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配套的医院、大学等设施也逐渐过剩。以大学为例,80年代我国大学在校生人均占地10平方米,教育部计划提高到50平方米,如今全国3000多所大学,在校生人均已达50平方米。
随着出生人口减少,18年后上大学的人数将大幅下降,现有大学容纳这些学生绰绰有余,甚至可能导致部分老师下岗。医院情况也类似,按照14亿人口天花板设计的医疗设施,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也面临着资源过剩的问题。

综上所述,降低存量房贷利率,表面上是为了解决消费和投资问题,实则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房地产市场从繁荣走向平稳甚至调整的过程。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深远。
在房价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是否继续持有房产、是否提前还贷,都需要谨慎思考。而对于整个经济体系来说,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也意味着财富分配格局将发生变化,新的投资机会或许将在其他领域悄然出现,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及时调整资产配置策略,以适应这一经济变革的浪潮。至于降息是否还会继续,让我们拭目以待,持续关注市场动态与政策走向。
本文来源@源哥言商
海豚
现在房价大幅下跌并不是因为下跌了没人买,而是没人买、实在卖不动才不断降价。卖不动的原因就是房地产的投资逻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也就是预期改变了,大家对未来房地产并不看好,通过投资炒作涨上去的资产一旦预期发生改变,那么就会面临价格快速崩塌,没人接盘了这才是最可怕的。没有人会去投资一个长期看跌的资产,哪怕是刚需也会非常谨慎购房,因为今年买需要50万,明年只需30万,这种情况下他们不会觉得自住就无所谓,而是会选择等等。现在把钱变成房容易,但要把房变回钱可就难了。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房价持续走低是肯定的。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对实体经济才是真的利好。房子也是消费品,是用来住的消费品,只有炒房客想着买房升值的才天天幻想房子涨价,整天吹嘘房子。还说什么房价下跌就会对经济不好,你买个车是不是车行还要给你保价啊?不然经济就不好了?不可笑吗?还有就算货币贬值也不代表房价就会涨,这是房吹强行挂钩忽悠大家的。现在钱是更值钱了,货多了。
用户10xxx13
没有人骂小编在胡说八道吗
一线天
房子降倒没降,只是涨不动了,也不会涨了,价格合理力,没人炒作了,自己就没热度了,但买房人不会少,有钱就买,谁不想住大点的房,房子就是商品,永远不缺消费的人,缺的是钱…
yjpgd8
没有行动的是笨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