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11日的记忆
1979年2月17日,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拉开了序幕。这场战争分为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越南侵占我国边境领土的反击,到后续的边境防御作战,战火延续了近十年。战斗中,扣林山、法卡山的激烈争夺令无数将士浴血奋战;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的鏖战更是硝烟弥漫,成为中越边境战斗史上的重要篇章。
在这片绵延1300多千米的边境线上,无数青年将士响应国家号召,怀揣对祖国的赤诚投入战斗。他们中有的刚刚离开校园,有的已经在部队中历经多年,但都怀着同一个信念:保家卫国。无数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热血染红了边境山川。仅在法卡山的战斗中,就有许多部队官兵在多次反复争夺的高地上壮烈牺牲,用血肉之躯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完整。
1985年1月11日,展亚平所在部队接到作战命令,要求摧毁汉扬方向越军隐蔽的几个火力点。行动开始前,指挥员在地图前明确任务分工,展亚平被安排至172号阵地右侧,负责观察敌情,并在战斗结束后掩护战友安全撤退。出发前,他和战友们检查装备,确认通信设备畅通,弹药充足。
随着一声令下,部队迅速进入战斗状态,火力覆盖区中,迫击炮与榴弹炮精准打击敌方火力点。短短几分钟,阵地上的硝烟弥漫起来,越军的几个隐蔽火力点被成功摧毁。战斗报告通过无线电传回指挥部,现场传来捷报声。
但正当撤退命令下达时,越军迅速作出反应,实施报复性炮击。炮弹接连在阵地附近爆炸,形成了一道密集的火力封锁线。展亚平时刻留意周围动向,观察越军炮火轨迹,同时通过手势和喊话,指挥战友们有序撤离。尽管环境恶劣,战友们仍快速行动,逐步撤回安全区域。
生死瞬间:危急救援
在撤退的关键时刻,展亚平听到一声呼喊,扭头看过去,发现一名观察兵仍在阵地靠近火力点的区域,周围炮火正密集落下,尘土四散。他朝观察兵的方向大喊,但对方似乎被浓烟和爆炸声所掩盖,未能察觉。他迅速调整方向,低着身体顶着震耳欲聋的炮击声跑了过去,脚下的地面因为爆炸震颤不止。
到达观察兵身边时,展亚平看到他身旁堆放的装备杂乱散落,观察兵似乎在尝试搬动,显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展亚平没有多说,直接用力抓住对方的衣领,用尽全身力气往回拽。观察兵愣了一下,随后赶紧开始配合,两人一前一后在炮火间快速移动。
跑了几步,身后又是一声爆炸,泥土和碎石溅落在两人身上。展亚平低头护着观察兵,快速带他靠近一个猫耳洞。到了洞口,他停下来,扶着观察兵的肩膀让他先进洞。观察兵迟疑了一下,想说什么,展亚平却一边将手中的冲锋枪塞到对方手里,一边用力推着他的后背,让他赶紧钻进去。
观察兵刚进掩体,还没来得及转头看,身后又是一阵强烈的爆炸。展亚平背对着炮击的方向,身体被震得往后踉跄了一步,随即倒下。他的耳边逐渐安静下来,战友们的喊声似乎变得遥远模糊。
重伤与表彰
展亚平受伤后,战友们迅速将他从阵地抬到临时救护点。由于炮火尚未完全停止,救援队伍只能一边紧急包扎他的伤口,一边寻找相对安全的转移时机。他的双腿伤势严重,出血不止,左手也已完全失去知觉。医护兵快速止血,用简易担架将他固定好,随后由几名战友轮流护送到后方医疗点。
在最初的医疗点,医生对展亚平的情况作出紧急评估。伤口污染严重,尤其是双腿和左手已经呈现坏死迹象。由于当地条件有限,医生只能实施临时清创处理,并用输液设备维持他的生命体征。在短暂稳定后,他被送往更具条件的医院。
第一家医院接收时,展亚平的情况已经相当危急,医生立即决定对他实施手术。为保住生命,医生对左腿进行高位截肢,同时处理右腿的大面积伤口。但手术中发现,伤势扩散迅速,尤其是左手的严重粉碎性骨折和感染问题,也需进行截肢手术。虽然医护人员尽全力抢救,但术后发现,他的右腿因供血不足,不得不在随后再次进行二次手术。
在第二家医院,展亚平因伤口感染高烧不退,医生们反复讨论治疗方案。为了控制感染蔓延,他又进行了几次手术,切除感染部位,进一步截去残留的右腿组织。在整个过程中,医护团队用尽一切方法稳定病情,但因失血过多,他陷入长时间的昏迷。
转移到第三家医院时,他的情况稍有改善。由于设备更为完善,医生对他的伤口进行了最终的清理,并开始安排后续的康复计划。在这家医院,他的生命体征终于逐步恢复,伤口感染得到控制,虽然已失去了双腿和左手,但总算脱离了生命危险。
在昏迷了整整五天五夜后,展亚平终于苏醒。医护人员立刻对他的意识进行评估,发现他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医生告知他伤情时,周围的战友们也不断安慰,并传递部队为他的英勇表现所作出的表彰决定。他因为这次行动中英勇无畏的表现,被部队授予一等功,同时评定为特等伤残。随后,他正式办理退役手续,被誉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战斗英雄。
重生篇章
退役后,展亚平回到苏州,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苏州大学攻读文学专业。初到校园时,他的行动极为不便,每次进出教室都需要依靠拐杖或轮椅,同学们看到他时总是主动上前帮忙,无论是推轮椅、搬书,还是协助他找到适合的位置。
在课堂上,展亚平总是认真听讲,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老师提问,课堂讨论时他的发言也很有见地。由于他一只手无法书写得太快,同学们常常主动帮他抄笔记。为了不让老师和同学觉得麻烦,他常常选择录音回去反复听,做自己的详细总结。课下,他还经常出现在图书馆,翻阅文学作品和相关论文资料。
学业完成后,展亚平面临家庭的重担。展亚平每月的工资加上妻子的收入,基本可以维持一家人的日常开销。虽然生活并不宽裕,但夫妻二人省吃俭用,日子过得还算平稳。然而,家中的责任远不止他们的小家庭。展亚平的兄长因病早逝,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无人照料,他和妻子便主动承担起抚养侄子的任务。侄子年纪小,学业上需要引导,生活中也需要人关心,这成了夫妻俩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
与此同时,展亚平的母亲因年老体弱,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母亲需要定期去医院看病,偶尔还需要住院治疗,医疗费用成为家庭的一大开销。此外,展亚平的几个兄弟姐妹生活条件也不太理想,时常需要他伸出援手。面对这些状况,他并没有依赖组织帮助,而是想着自己如何进一步改善家人的生活。
社会贡献与家族的未来
2007年,展亚平决定开办一家消防器材公司。他联系了多位曾经的战友和朋友,咨询创业的相关事宜。开业之初,公司位于东大街的一间小店面,面积不大,经营范围主要是基础消防器材的销售。为了吸引客户,他和妻子经常一起到各类小区、工厂和企事业单位宣传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耐心讲解器材的使用方法。
起初的经营并不轻松,展亚平每天都要处理进货、销售和配送的琐事。尽管行动不便,但他从不因为自身的伤残减少对工作的投入。为了给客户留下好印象,他在办公室安放了一张干净整齐的桌子,摆放相关产品的资料,每次与客户交流时,他总是把每个细节讲得清清楚楚。慢慢地,他的诚信经营为公司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口碑,客户群体也从小区物业扩展到更大的工厂和商业单位。
几年后,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他将公司迁到了干将西路,位置更为中心,店铺面积也扩大了不少。新地址的选择让公司更接近市区主要商业区,客户数量迅速上升。在此期间,展亚平还不断更新产品线,引进了更先进的灭火器、防火材料等设备。
与此同时,展亚平的女儿展晶也从华东交通大学毕业,进入了新区房管局工作。女儿的成长让他倍感欣慰,她的努力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2023年9月18日,苏州市山塘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英雄事迹报告会,邀请展亚平作为主讲嘉宾。在会上,他通过朴实的语言讲述了1985年战场上的英勇故事,以及受伤后的重建生活经历。台下的小学生们听得十分认真,不少人主动向他提问,而他也一一耐心解答。
2024年7月,展亚平被入选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拟表彰对象名单。展亚平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后,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参考资料:[1]高小平,欧阳锴.1979:一位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的回忆 老兵不死[J].国际展望,2003(1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