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林觉民的遗书被抢,土匪看完泪流满面,将所抢物品如数奉还

一更历史 2023-11-07 22:42:06

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随之西迁。一位籍贯福建福州的国民政府科长林仲新,将自己父亲的遗书交给堂弟林性奎,委托带回福州老家保存。

那个年月,兵荒马乱,路上根本不太平,林性奎于一天晚上抵达福建邵武,眼看就快到达福州,却遭遇歹人的抢劫。

奇怪的是,这群土匪看到林仲新父亲的遗书时,不仅泪流满面,将被抢财物悉数返还,恭恭敬敬地把林性奎送到大路上。

原来,林仲新的父亲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林性奎护送的遗书正是《与妻书》……

1887年,林觉民出生于福州侯官县,其生父名叫林孝觊。由于林孝觊的弟弟林教颖一直没有孩子,思来想去,林孝觊便将林觉民过继给弟弟林孝颖。

虽是过继,但林教颖将林觉民视如己出。林孝颖是当地有名的大才子,以诗文闻名于世。在他的悉心培养下,天资聪颖的林觉民同样成为饱读诗书的才子。

1900年,13岁的林觉民被父亲逼着参加科举考试。因为那时的清政府还未正式败亡,家中长辈希望林觉民苦读诗书,考取功名,今后光宗耀祖。

可林觉民觉得“老八股”的科举制度根本无法救国,已经脱离时代潮流,于是在考卷上写下“少年不忘万户侯”七个大字,便潇洒离开考场。

两年后,15岁的林觉民与父亲前往全民大学堂。经历了新文化、新思想的激烈碰撞,林觉民产生了强烈的救国思想。随后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福建高等学堂念书。

1905年,还未正式毕业的林觉民娶妻。妻子陈意映是一位大家闺秀,出生于福州螺洲,可谓才貌双全。

陈意映比林觉民小四岁,二人婚后相敬如宾。1906年,诞下一子,林觉民欣喜若狂,为儿子取名林伯新。

即便娶妻生子,但林觉民从未停止对革命探索的步伐。1907年,20岁的他自费前往日本留学。

在日本,林觉民经过新思想的教育洗礼,更加厌恶腐败的清朝政府,遂加入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

为推翻清朝,林觉民于1911年春突然返回祖国,妻子陈意映非常惊喜。她虽然知道丈夫从事革命活动,但此时的陈意映已经怀上二胎,她只希望丈夫能留在家中。

林觉民出于家国大义,还是辞别家人,准备参加广州起义。临走那天,林觉民料想此行危险、凶多吉少,就给妻子和父亲分别写了一封信。

给妻子写的信很长,给父亲写的信较短;而给陈意映的这封信就是现在广为流传的《与妻书》。

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被清政府活捉,押往水师提督衙门受审。在狱中,林觉民经历了严刑拷打,却拒绝投降,牺牲时年仅24岁。

死后,清朝官吏将林觉民的尸体胡乱丢弃在一处乱坟岗。

一位名叫潘达微的革命党人听说烈士们的遗体受到如此对待,心中十分难过,便通过父亲创办的广仁善堂募集钱款,将包括林觉民在内的烈士遗体安葬于如今的广州黄花岗。

林觉民牺牲后,他的父亲料想清政府肯定会来找麻烦,于是马上把祖宅低价出售避难。此时,有人偷偷地将林觉民的两封遗书塞进门缝里。

当陈意映辗转收到这封信时,丈夫早已牺牲。她当时泪流满面,眼看第二个孩子快要出生,伤心欲绝,不愿独活于世上。公婆非常心疼,甚至下跪请求陈意映把第二个孩子生出来。

为了孩子,陈意映放弃殉夫的念头。不久,生下了她和林觉民的第二个儿子,林觉民的父亲为宝贝孙子取名林仲新。

次子的出生没有给陈意映带来任何喜悦与希望,林觉民牺牲的两年后,22岁的陈意映因病去世。

陈意映去世后,照看两个孩子的任务,就落到了爷爷奶奶的肩膀上。

林觉民的大儿子之前简单提及过,按照福州的习惯,大家都称呼他“阿新”,这就是《与妻书》中提到的“阿新”。

不幸的是,林伯新于九岁因病夭折,爷爷奶奶最后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遗腹子林仲新的身上。

林仲新没有辜负长辈的厚爱,十八岁那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大学毕业后来到南京,跟随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一起工作。

由于得到林森的照顾,林仲新曾当过国民政府科长。1937年,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日寇很快占领我国华中、华东地区,国民政府随之西迁。

身为国民政府科长的林仲新自然要前往重庆工作生活,为防止意外,林仲新就委托堂弟林性奎将父亲林觉民的两封遗书与其他财物带回福州老家保存。

一天晚上,林性奎赶路到达福建邵武,突然遭遇一伙强盗拦路抢劫。那个年月,一些吃不饱饭的平民,包括各地散兵游勇趁着兵荒马乱之时落草为寇。

他们早已盯上林性奎,瞅准时机,便立即实施抢劫。短短几秒时间,林性奎随身携带的皮箱已经被砸烂,装有两封遗书的铁匣子也被强盗拿在手中。

林性奎着急大哭道:“这是烈士林觉民的遗书,也是我们林家的传家宝,其他财物都可以拿走,这两封遗书就高抬贵手还给我,对你们一点用都没有。”

这伙强盗头目也是福建人,一听说是林觉民烈士,便当即打开手电筒,从头到尾细细读完了这两封遗书。

当读到“为天下人谋永福”时,强盗头目早已泪流满面,便小心翼翼地将这两封遗书又装回铁匣。

随后带领其他强盗跪地磕头,把所抢财物悉数归还给林性奎,还护送林性奎上了一辆回福州老家的马车。

另一边的林仲新跟着国民政府前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回到南京,解放后定居福建漳州,1957年至1968年,担任漳州市粮食局副局长,于1983年因病去世。

当年被土匪归还的《与妻书》,在1959年的时候由林仲新捐赠给了福建省博物馆。

如今,林觉民烈士的《与妻书》早被选入语文课本,他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追求与信念激励着一代代后人。

正是因为有林觉民这样的革命烈士,才会有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中华先烈人物故事》《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的温度》

64 阅读:5662
评论列表
  • 大卫 11
    2024-01-19 06:45

    向革命先烈深深鞠个躬!

    怪力乱神 回复:
    加一
  • 2024-01-25 15:36

    我们的幸福建立在先后人烈士的抛颅头洒热血的奉献出来的,向为国牺牲英雄致敬!

  • 2024-01-31 15:46

    励志[点赞]

  • 2024-02-01 12:28

    视死如归革命先烈,拯救苍生浩气长存

一更历史

简介: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