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偷看织女洗澡是流氓?民间古老故事还适合进课本吗?

一更历史 2023-12-06 22:47:10

近两天,一则关于“牛郎偷盗织女衣服,强迫对方嫁给自己”的新闻登上热搜。

不少小学生在读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后,认为穷困潦倒的牛郎用十分下作的手段,强迫威胁作为“白富美”的织女嫁给了自己。

不过,最初版本的牛郎织女故事,并没有偷盗衣服这一情节。那这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又经历了哪些衍生与演进呢?

牛郎织女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在人们通常印象中,牛郎是一位家境贫困,却自强不息的青年人。

织女则是天帝的女儿,因为误入凡间,经历种种阴差阳错嫁给牛郎,二人过上了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其实,牛郎织女两位男女主人公起初并不是人。

从天文学上看,牛郎织女本是天琴座和天鹰座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这两颗恒星是上古时期人们崇拜的农神。

《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歧彼织女,终日七襄。”

有意思的是,牵牛星在银河东边,织女星在银河西边,二者隔着银河遥相对望。

经历夏商周的发展演变,到了战国与两汉时期,人们已经通晓天文与星宿,利用七月份织女星开始朝向正东,获取秋天正式开始的信息,这也说明牛郎织女最早的作用是农业报时。

西汉时期,牛郎织女从两颗恒星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体,并演变出这一传说故事的雏形。

《淮南子·真训》记载:“若夫真人,则.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

当时虽然出现织女,可牛郎还没有真正出现。到了东汉,大文学家班固在《西都赋》记载:“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所以从两汉开始,牵牛星与织女星才慢慢转变为如今我们熟知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但其中的细节还没有发展完善。

到了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吸取民间传说加以自己的理解,编撰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话说天帝的女儿住在银河东边,虽然善于织布,总是郁郁寡欢,天帝于心不忍,就将她嫁给了银河西边的牵牛郎。

谁知织女从此荒废了本业,只知道男欢女爱,天帝大怒,于是命令织女“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可见,这一时期的牛郎织女故事还很粗糙。而晋朝干宝的《搜神记》,同时收录了董永和牛郎两人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中的女主角都叫织女。

于是,两个故事的男主人公逐渐合二为一,牛郎从此名为董永。

但请大家注意,严格意义来说,《天仙配》不等同于牛郎织女的故事,董永与牛郎同样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不能混为一谈。

也正在此时,《天仙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中共同加入《毛衣女》的桥段,就是被小学生们强烈吐槽的“偷衣娶妻”情节。

到了南北文化空前包容的唐朝,牛郎与董永的经历又发生不同变化。董永得到一位道士的提点,称有三个女人同行,脱却天衣入水洗澡,自己抱取紫衣裳。

牛郎则是得到老牛的提醒,拿走织女的衣服。此时,不论《天仙配》还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十分完善且动人。

元明清三个朝代的白话小说、市井文学达到巅峰,牛郎织女的故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又发生些许变化。

明代朱名世的《新刻牛郎织女传》是目前发现的第一部完整记录牛郎织女故事的小说。

小说中,王母娘娘先成为阻拦两人爱情的反派,最后同意牛郎和孩子留在天上,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

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从此便有了每年的“七夕节”。

清代,有关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了至少三个版本的演变与发展。如《双星图》里掺杂其他神话故事,把精卫写成织女的姑姑,运石造桥供牛郎织女相会。

清末民初的《牛郎织女传》则是如今看到的牛郎织女故事的最终版本,有仙女下凡、牛郎拿衣、夫妻恩爱、被迫分离、老牛开口,这一版本继承了千百年来牛郎织女故事的关键情节,并增加了许多民间故事。

所以,牛郎织女的故事经过这几个版本综合起来,就演变成了如今流传甚广的牛郎织女故事。

牛郎织女的主旨内容,就是向民众表达世俗的愿望和理想,即打破封建桎梏追求美好爱情。

而这一故事在演变过程中,经过无数作者与民间艺人添加了许多牵强附会的传说,以至于让如今的小学生甚至大人都难以接受里面的一些细节。

但我们可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要只盯着里面一些不合理的情节,而是从中汲取一些于己有用的道理。我想,这应该是叶圣陶先生选择将牛郎织女加入小学课本中的初衷。

参考文献:

[1]苗春燕.当代网络空间中的牛郎织女图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DOI:10.27159/d.cnki.ghzsu.2022.001690.

[2]谢云冲.从文学作品中“牛郎织女”传说的演变看文化的传承发展[J].文化与传播,2020,9(02):10-14.

0 阅读:54
评论列表
  • 2023-12-07 20:53

    呵呵!古代女孩子是真女孩子!

一更历史

简介:看历史,阅人物,品人生!欢迎关注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