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借种

小逸讲故事 2025-04-03 08:30:31

古时候中原地区有个赵家庄,这里住着一个叫赵德忠的大户人家,他家财万贯但香火不旺,到了赵德忠这一代,都是一脉单传。赵德忠娶了三房妻室,只有原配夫人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赵宝青。另外两个小妾,连个闺女都没生下来。赵德忠不甘心,又娶了两房漂亮的小妾,可她们依旧一无所出。赵德忠这才死了心。

等到赵宝青长到18岁,赵德忠立马托媒婆给他儿子说了一门亲事,姑娘是邻村张家庄的张小月,家境不错。两家人定好良辰吉日,给小两口办了场隆重的婚礼,连周边几个庄子的人都知道了。

赵宝青结婚后,赵德忠就把传宗接代的重任交给了儿子,自己则整日盼着抱孙子,最好是一下抱几个。他心想,儿子这么优秀,儿媳又漂亮,生下的孩子肯定惹人爱。可现实却很骨感,小两口结婚一年多,小月的肚子却毫无动静,急得赵德忠直催儿子:“你啥时候能让我抱上大孙子?我这把老骨头都快入土了,再抱不上孙子,我死不瞑目啊!”

赵宝青委屈地回应:“爸,我也想有儿子,可小月怀不上,我能怎么办?要不你让妈带她去看看郎中吧。”赵德忠觉得有道理,就让媳妇带着儿媳去了。郎中开了好几副药,吃完依旧没用。赵宝青的妈妈又带着儿媳到处烧香拜佛,求菩萨赐个孙子,还是没效果。小夫妻俩原本感情不错,却因孩子的事变得不愉快。

这天,赵宝青烦闷离家,找好友董志远喝闷酒。董志远是赵宝青从小玩到大的伙伴,以前他家人在赵宝青家做工,两人成了好友。后来董志远在赵宝青帮助下做了些买卖,生活才有了起色,还娶了媳妇。到了酒楼,赵宝青闷头喝酒,董志远见状问道:“大哥,你这是咋了?”

赵宝青停下酒杯,叹道:“兄弟,有时候我还真羡慕你。”董志远笑道:“哎呦,大哥你别取笑我了,我有啥好的?整天围着老婆孩子转,稍有不慎就被我家母老虎胖揍一顿。你这才自在呢,家里钱财无数,还有漂亮贤惠的妻子。”赵宝青却说:“你哪知道我的苦?表面上看着风光,可我天天被我爸催要孩子,就因这事,小月也老跟我吵架。”

董志远恍然大悟:“哦,就这事啊。我之前也跟老婆要不上孩子,专门请了个专治生孩子的郎中,这才有了两个儿子。”赵宝青眼睛一亮:“真的?你可别骗我。”董志远拍胸脯保证:“大哥,我能骗你?不信明天我带你去瞧瞧。”

第二天一早,赵宝青急匆匆找到董志远,跟着他来到一个偏僻村子,穿过几条胡同,来到一个院子,里面站满了人,都是来看病的。董志远带着赵宝青进里屋,见到了一个60多岁的郎中。董志远介绍道:“李郎中,这是我大哥,也想请您给看看。”赵宝青会意,从怀里掏出5两银子放到桌上。李郎中见状笑道:“好说好说。”他把银子揣进怀里,让赵宝青坐下把脉。

半炷香后,李郎中缓缓睁眼,长叹一声,又从怀里拿出那5两银子,放到赵宝青手上。赵宝青愣住了,问道:“李郎中,这是啥意思?”李郎中摇头叹道:“老朽无能啊,公子的病,我是治不了。”赵宝青急了:“您这是何出此言?”李郎中解释:“公子得的是绝经之症,这辈子别想有孩子了。”

赵宝青如五雷轰顶,原来问题不在小月,而是自己身体有疾。董志远扶着他回家,路上安慰道:“大哥,李郎中年纪大了,说不定看不准。我再给你找找偏方。”赵宝青点头谢过,跌跌撞撞回了家。

赵德忠见儿子回来,又念叨起抱孙子的事。赵宝青问:“小月能同意再纳一房小妾吗?”赵德忠说:“让她妈去做工作,你现在的任务就是给我生个大胖孙子。”不久,赵德忠又给赵宝青娶了个姑娘,叫秀莲,长得漂亮,媒婆说她屁股大好生养。可秀莲和小月一样,一年多肚子毫无变化,赵宝青绝望了,相信了李郎中的话,自己果然有病。

赵宝青思来想去,最终还是把不能生育的事告诉了小月。小月也束手无策,提议抱养孩子,赵宝青却担心丢本家脸面。两人一夜无话,第二天,赵宝青独自去酒楼喝闷酒,突然听到隔壁有人说悄悄话,那声音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全被自己给听到了。是关于借种生孩子的事儿,好像说是京城里的人好多大户人家都这么干,有了孩子就算有了主心骨,没什么大不了的。赵宝青听到这里心生一计,既然自己不能生,何不找人帮忙生个儿子?

他立马回家找小月商量,小月一听就急了,骂赵宝青不是东西,担心传出去自己没法做人。赵宝青只好去求小妾秀莲,起初秀莲也不同意,但想到若真生下儿子,自己在赵家地位能超过小月,说不定还能扶正,就半推半就答应了。

赵宝青找到董志远,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他觉得这事儿要做的周密,那肯定是不能找外人的,自己的好哥们儿志远就是最好的人选。

董志远听说这事儿后立刻惊呆了,忙说这怎么行。赵宝青却说为了王家香火,愿意给银子作为报酬。董志远犹豫再三,还是担心老婆阿华知道后闹事。赵宝青提议一起找阿华说清楚,若同意就进行,不同意就作罢。

两个人来到志远家,把借种生孩子的意图讲了出来。董志远的妻子阿华一听,立马就怒了,那肯定是不同意。赵宝青赶忙提出会给500两银子作为酬劳,阿华一听那么多银子,又心动了,但要求事后董志远不能和赵宝青媳妇再有来往。赵宝青赶紧答应,还立下字据,只要秀莲怀上生儿子,就给500两银子,此事绝不能外传。

当晚,董志远在赵宝青安排下和秀莲同住一晚。之后,三人就盼着秀莲怀上。果不其然,病症源头就在赵宝青身上,他的小妾秀莲和董志远度过一晚,没过多久就怀上了。

赵宝青和赵德忠欣喜若狂,董志远和阿华也高兴,觉得占了便宜还挣了500两银子。可10个月后,秀莲生产,生出来的孩子却是闺女,这可把赵宝青气坏了,赵德忠却还很高兴,觉得是好的开始,多生几个肯定能有男孩的呀。他哪里知道,这种事儿哪有那么容易啊。

阿华听说秀莲生了,就待在家里等着赵宝青给钱,可赵宝青迟迟不来。她急了,带着董志远去府上找赵宝青,正赶上赵德忠给孙女办满月酒。阿华找到赵宝青要钱,赵宝青却说今天太忙,明天再说。阿华看场合不适合,就拉着董志远大吃一顿回家了。

第二天,阿华再次拿着字据找赵宝青要钱。赵宝青却说字据上写的是生儿子才给500两,现在是闺女,这事就算了。阿华不甘心,赵宝青就把孩子放到她怀里,让她自己养,钱是不会给的。阿华气急败坏,威胁要去衙门告赵宝青。

赵宝青无奈,晚上带着薄礼去阿华家,提出给250两银子,算是感谢帮忙。董志远也劝阿华,毕竟那是自己的好哥哥,而且生了女孩这事儿也确实很难讲,再说250两也不少了。

说来说去,阿华非要500两,少一两都不行。赵宝青生气了,说250两多一两也没有,爱要不要,说完就走了。阿华气得说要去衙门告赵宝青。

第二天,这婆娘阿华果真去衙门告了赵宝青。县老爷周大人震惊,没想到自己管辖范围内竟有这等伤风败俗之事,立马把赵宝青带上大堂。周大人问赵宝青有何可说,赵宝青解释说和董志远夫妇约定生儿子才给钱,现在是闺女,自己凭什么给钱。

周大人斥责赵宝青违背道德,男人则辩解说自己患绝经之症,不能生育,为延续家族香火才出此下策。周大人不信,一问之下获知,那不能生育的消息都是从郎中口里得知的。

周大人想了半天,认为这其中有诈,于是让董志远带路,把郎中带到大堂来。

此时的董志远吓得脸色发白,说不知道郎中在哪里。一旁的赵宝青却糊涂了,上次不就是自己这位好兄弟带去寻医问药的吗,怎么这会儿说不知道了。

周大人又问了半天,从赵宝青那里大概知道了基本的地点,于是派人把李郎中叫来审问。

没过多久李郎中被带到大堂,一看跪着的人,脸色就变了。周大人问李郎中是否给赵宝青看过病,说他有绝经之症。

李郎中颤声说是自己说的。周大人拍惊堂木斥责他一派胡言,李郎中连忙说是董志远让他这么说的,和自己无关。

周大人追问董志远,董志远吓得脸色惨白,只好全招了。

原来他从小嫉妒赵宝青,总觉得好东西都给了赵宝青。长大后,他好不容易有些积蓄,娶了媳妇,却是个泼妇。他心生歹意,买通赵宝青妻子小月身边的丫鬟,在小月茶水里放红花粉末,让小月怀不上孩子。又带着赵宝青去找早已买通的李郎中,谎称赵宝青不能生育。后来,他安排人在酒楼里谈论借种生孩子的话题,引诱赵宝青上钩,目的是得到小月,再慢慢夺取赵宝青家产。最后没和小月同屋,但是和赵宝青的小妾发生了关系,也算得偿所愿。

赵宝青听完目瞪口呆,怒斥董志远背信弃义,从此断绝兄弟关系。阿华也没想到老公如此有心机。周大人无语,为了照顾王家颜面,让人不要外传此事。董志远被押入大牢,阿华要银子不成,还把老公送进了大牢,自己也是郁郁得了重病。

赵宝青带着小月去找城内的郎中治疗,不久后,小月怀上了孩子。赵德忠终于抱上了大孙子。也算是得了个好结局吧。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