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大理的太和村,境内是南诏国的遗址,遗址内矗立着一块极具历史底蕴的古碑,这块古碑被誉为“云南第一碑”。把它称作第一,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厉害,而是它见证了南诏国和大唐的友谊与仇恨,更见证了奸臣当道,无奈的南诏国睁眼便是一片黑暗的无力。
这块石碑还有一个别名,叫做“德化碑”,上面清晰记载了南诏国和大唐打仗的原因,足足写了近4000字,每一个字,都将南诏国的无奈感书写的淋漓尽致。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南诏国国王阁逻凤外出经过云南,遇到一个大唐奸臣索要贿赂,阁逻凤不答应,这个奸臣借此机会在李隆基面前疯狂往阁逻凤身上泼脏水。阁逻凤听说后,一怒之下,将这个奸臣杀掉。就这样,大唐与南诏国多年的友谊,没了!01在云南境内,有许多神秘的部落。其中,大一点的部落,名字后面往往加上一个“诏”字,在当地语言中,“诏”代表着君主。也就是说,这一个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王,它们有着自己的领导者,有着自己的特有文化。南诏就是这些部落中的一员。
当时的南诏实力比较弱小,为了不被其他部落灭族,南诏选择依附大唐。当时的李隆基很贤能,得知南诏有意依附,毫不犹豫选择出手相助。在大唐的帮助下,南诏发展非常迅猛,很快就把其他的部落吞并,发展成云南境内最大的部落。
李隆基呢,对南诏也相当不错。自己的小弟既然当了云南的老大,他作为大哥,自然要有所表示,当即为南诏首领进行册封,进爵为“云南王”。从此刻起,南诏再也不是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国家,他们的国王,就是云南王,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册封。这时的南诏,对大唐非常忠心。
以至于老国王临死前,对儿子阁逻凤千叮咛万嘱咐:“儿啊,大唐就是我们南诏的再生父母,在我死后,你一定要誓死效忠大唐,好好发展南诏,对大唐必须忠心。”阁逻凤谨遵父亲教诲。阁逻凤担任南诏国的国王后,得益于老父亲打下的坚实基础,南诏国混的风生水起,发展的越来越好。阁逻凤对大唐始终抱着一颗感恩之心,对大唐言听计从。可惜,这一切都毁在了一个名叫张虔陀的奸臣手中。02公元750年,阁逻凤路过姚州,姚州在云南境内,但它属于大唐的领土。这时,身为云南太守的张虔陀,竟公然调戏阁逻凤队伍中的妇女。调戏完,还要问阁逻凤索要钱财,否则不允许阁逻凤等人通过。好家伙,这与强盗有什么区别?实际上,张虔陀就是一个臭名昭著的恶官。
他在云南境内为所欲为,阁逻凤对他早就有所耳闻,毕竟南诏国想要和大唐联系,就必须讨好张虔陀。因此,张虔陀多次秘密安排妻子和南诏国的人私下接头,从而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以前,阁逻凤看在张虔陀是大唐的人,所以一直忍让。
但这次,张虔陀如此明目张胆,面对着那么多的人公然欺辱南诏的人,这让阁逻凤实在难以忍受。因此,阁逻凤拒绝了张虔陀的无理要求。让阁逻凤没想到的是,张虔陀竟然因此事记恨上南诏国,然后在李隆基面前诬告阁逻凤,疯狂向南诏国身上泼脏水。
阁逻凤得知后,再也忍受不了张虔陀这种以私废公的做法,如果再任由他这种人妖言惑众,南诏国与大唐的友谊,迟早完蛋。然而,更可气的还在后面。
阁逻凤得知张虔陀在李隆基面前颠倒黑白,便派人马不停蹄前往大唐面圣,专门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本以为,事实澄清之后,大唐和南诏国的友谊还可以得以继续。
让阁逻凤没想到的是,大唐外面是奸臣,里面也是奸臣。这件事澄清之后,李隆基原本不想追究,结果杨国忠因为和张虔陀私下勾结,借此机会添油加醋,说南诏国就是想要谋反,已经不把大唐放在眼中,希望李隆基出兵,给南诏国长点教训。任由李隆基再贤能,当身边被奸臣包围之后,他也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最终,李隆基同意了杨国忠的要求,派人去攻打南诏国。
03阁逻凤实在是百口莫辩,根本没想到事情会发生成这样。想来想去,认为这起事件的罪魁祸首就是云南太守张虔陀。盛怒之下,阁逻凤举重兵,将张虔陀杀死,并顺势占领了姚州这个地方。第二年,李隆基派大军进攻南诏国。
阁逻凤知道后,亲自求见使者,再次将张虔陀干的坏事说清楚后,表示南诏愿意继续依附大唐,誓死对大唐忠心。说完,阁逻凤把攻占的领土和大唐俘虏如数奉还。希望大唐退兵,南诏国绝不会做出对不起大唐的事情。可惜,当时的大唐,再也没有一个忠臣,阁逻凤的话,根本没人听。
在遭受到使者的拒绝后,阁逻凤发怒说:“你们如果不允许南诏国继续依附,那我们就投靠吐蕃,这些被我们打来的领土,我也不会再归还给你们。”阁逻凤好话说尽,但使者就是油盐不进。
阁逻凤被迫与唐军开战,结果唐军大败而逃。无耻的是,在杨国忠的巧言令色之下,竟是倒反天罡,将大唐的惨败,伪装成一场胜利。而李隆基对此毫无察觉。从这时起,就已经看得出,大唐即将不保,因为李隆基,再也不是当年那个贤能的唐玄宗。
南诏国与大唐的这次对战,直接将二者苦心经营多年的友谊彻底断送。三年后(公元754年),大唐再次举兵攻打南诏国。这一次,大唐损失更惨,7万唐军,全军覆没。这是南诏国被迫之下,不得不与大唐所打的一场仗,此战过后,阁逻凤心痛至极,他根本就不想和大唐开战,奈何大唐步步紧逼。04阁逻凤将战死的大唐士兵,一个个收拾妥当,然后建立了一座万人冢,亲自为这些无辜的大唐士兵安葬。事后,阁逻凤在此地立下一块石碑,取名为“南诏德化碑”。其中将南诏因大唐兴起,又与大唐交恶的来龙去脉说的一清二楚。当然,最让阁逻凤痛恨的人,始终就是云南太守张虔陀。
他在碑文上控诉张虔陀的六大罪状。面对着碑文对南诏国的群臣说:“这上面记载的就是我的内心,以后如果有机会,南诏国还是会选择依附大唐。”然而,这个机会,阁逻凤和李隆基二人是再也等不到了。因为在此战的第二年(公元755年),大唐就发生最严重的一次叛乱,也就是“安史之乱”。大唐的实力锐减,百姓苦不堪言,大唐连自己都已经无暇顾及,更别说去和南诏国重新建立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