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南洋
“下南洋”,指的是19世纪中叶至1950年间我国东南、华南沿海百姓为讨生计,大规模迁徙到南洋地区的移民现象。“南洋”,是明清时期中国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包括今越南南部、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等国。“下南洋”的基本原因是两个:“百姓贫困”和“国家战乱”。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改变个人或家族命运,躲避战乱,我国东南、华南地区的百姓在近百年间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的去南洋谋生,做苦力和做生意。“下南洋”是近代中国和“闯关东”、“走西口”一样持续时间持久,且规模很大的人口迁徙活动。今东南亚地区华裔、华侨、华人的先辈,绝大部分就是当年“下南洋”的我国东南、华南沿海地区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