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虽然《红楼梦》未完,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遗憾,但是,根据《红楼梦》第五回的情节,我们却能推测出部分人物的结局。
比如在小说中,让我们始终牵挂的宝黛钗三人;对于他们的感情纠葛,对于贾宝玉最终的婚姻,想来是红迷们挥之不去的渴望。
而通过《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所看到的判词判曲,我们不难推测出。那个与贾宝玉恩爱多年,又为知己的林妹妹,最终魂归太虚;反而是追求多年的“金玉良缘”,取得了胜利。
只是,在宝玉、宝钗的婚姻之中,却似乎离“幸福”这两个字是很远的。正如判曲中所说的:“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在宝玉婚后的生活之中,究竟是什么?导致他意难平呢?是“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原来,那个虽然离开的林妹妹,却在宝玉的心中,从未离去。
只是,在宝黛二人之间,在林妹妹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与众不同,而让他一生难忘呢?或许,我们通过以下这三个细节,便能明白。
一、宝黛二人共看《西厢记》。
在人生短短的几十年里,或许,我们都在渴望着寻找一个与自己灵魂契合的知己;当然,这个人,是与性别无关的;这个人,能够抛开世俗的偏见,与我们做任何事情。

比如,对于学习成绩并不突出的人而言,在初中、高中期间,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或许是那些在漆黑的夜晚,一群人狂奔在去往网吧的路上;也或许,是大清早齐刷刷趴在课桌上睡觉的时光。
当然,如此画面,无论是在老师的眼中;还是在我们父母的眼中;甚至是,在过去多年后我们现在的眼中来看,都是一种对青春岁月的蹉跎;但是,若扪心自问,我们大概都会在回想这个画面的时候,嘴角情不自禁的上扬。
而在贾宝玉与林黛玉二人共看《西厢记》的这一幕中,似乎就是这样一种,注定会让人一辈子难忘的时光。
贾宝玉在搬进大观园后,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唯一约束自己的父亲贾政已经外出学差,在大观园之中,活动的都是他眼中的“水作的女儿”。
如此生活,在宝玉看来,应该是再无所求了。然而,人就是如此,无论身处于怎样的环境之中,烦恼都是挥之不去的。
贾宝玉同样如此,在再也无人约束的环境中;在整日与姐妹、丫鬟打闹之余,他却生出了莫名的烦躁。
对于这一幕,他的小厮茗烟看在了眼里,于是,为了让他开心一点,便在外面,偷偷的给宝玉找了不少的杂书。

而《西厢记》,便是其中的一本。
看见这些书,宝玉果然来了兴趣,于是,在这一天,他一个人来到了僻静的桃花树下,静静地欣赏着文字的美;期间,一阵风过,吹落了些许的桃花,宝玉见了于心不忍,便将它们一片一片地拾起,放到了水中。
正在这个时候,林黛玉扛着香锄、拿着香囊来到了这里,她来的目的,是特意来埋葬这些凋零的桃花。在巧合之下,与宝玉走到了一块。
而在无意之中,她发现了宝玉所拿的书。
作为荣国府的宝二爷,对于仕途经济学,他是抵触的。因此,此时在他手中的书,引起了林妹妹的兴趣。
而在她的纠缠之下,林黛玉见到了它的真面目:《西厢记》。
作为书香门第之家的小姐;作为受到良好教育的林妹妹,按说,在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她便有理由愤怒的离去,或者,还可以出于对表哥成长的帮助,去舅妈那里举报。
毕竟,如此艳书,诚然是那个时代的禁书。
但是,在面对《西厢记》,面对贾宝玉的时候,林妹妹并没有这样做,相反,他们二人坐到了一起,一同欣赏着。
此时的阳光刚好,四周飘荡着桃花的清香;当然,这一切,都抵不过“自由恋爱”对于宝黛二人的心灵震撼。

他们二人昔日对于彼此那种懵懂的情意,也在这一刻得到了清晰的解读;让生活在封建社会之下的他们,真切感受到了“爱”的存在。
当然,作为生活在当下的我们,不应该用上帝的视角来看待他们这样的举动,而应该站在那个时代的世俗之中,去理性的看待。
若从做学问这一点来看,如此态度是有必要的;但是,从艺术的角度,或者从宝黛二人的角度,我们则不难发现,这样的一幕;对于他们而言,都将是终生难忘的。
在这个细节之中,面对贾宝玉偷看禁书,林黛玉没有像正常人那样,出言制止,而是选择了知己一般,与他共同欣赏。对宝玉的这种尊敬、对其所做之事的认可;应该是,她在宝玉心中挥之不去的重要原因。
正如,面对喜欢吃胭脂的贾宝玉,众人都是拿出规劝的语气试图去纠正他,而唯有林妹妹尊重他。她喜欢他的优点,同样的,也包容他的缺点。
试想,在人生之中,一个人能遇到如同林妹妹这样的红颜知己,又怎么能将她遗忘呢?
二、宝玉被打,林黛玉因为哭而肿地像桃子一样的眼睛。
因为琪官、金钏儿这两件事,贾宝玉遭受贾政的毒打,好在,贾母、王夫人及时出现,才解救了他。
随后,他被抬进了怡红院休养。对于宝玉被打这件事,作为丫鬟的袭人,在与王夫人的对话中,明确表示了她的看法:要说,宝二爷也该让老爷管管了。
出于对宝玉成长的关心,袭人的态度确实没有毛病,只是在如此理性之中,少了一份真心。
而作为第一个前来怡红院看望宝玉的薛宝钗呢?看见躺在床上的宝玉,似乎她的眼睛也湿润了,只是,在同情之余,她的态度,同样是让宝兄弟改了这样的毛病。
而唯有,悄悄地来看望宝玉的林妹妹,她悄悄地来到宝玉的床边,看着他苍白的脸色,哭泣不已;而当宝玉在半睡半醒中睁开眼睛的时候,看到的林妹妹,她的眼睛,早已因为悲伤流泪,肿得如同桃子一般了。
当然,林妹妹也在哽咽之中,说出了让他改了这个毛病的话。只是,其语气,比之袭人、宝钗,要软和的多。
林妹妹十分明白,贾宝玉的感性以及对女孩不同寻常的情意;而对于这些,她始终保持着尊敬与认可的态度。
即便宝玉因为个人作风被打,对于林妹妹而言,原因也是其次的;她最在乎的,莫过于宝玉个人的安危以及情绪。
黛玉对宝玉这种如此纯粹的感同身受,应该也是让他难以忘记的原因。
三、“一句你放心”,让林妹妹彻底放了心。
在《红楼梦》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金玉良缘”,宝黛二人发生过多次的争吵。因为他们彼此二人,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彼此。
只是,面对优秀的薛宝钗,面对王夫人、宫中贵妃娘娘的态度,林妹妹自卑了,她恐惧于对宝玉的失去。
面对“金玉良缘”,她的小性儿,更多地,体现了她对宝玉的在乎。
只是,这样的局面,在宝玉对她表露真心后,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到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
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
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
从此以后,她对宝玉,果然放了心,如昔日面对“金玉良缘”那般的无理取闹,再也不曾发生。
如林妹妹这样的女子,对一个男人的认可,对一个男人的信任,又何曾不是当下的我们,始终渴望的呢?

小结:
或许,通过以上这三个细节,我们便不难明白贾宝玉一生难忘林黛玉的原因了;因为在她的身上,宝玉拥有着男人渴望的尊敬、渴望的灵魂契合,以及渴望的信任!或许,对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在这一生之中,也难以遇见这样的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