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只能在丈夫和父亲之间挑一个,你会咋选?春秋时期,权臣祭仲的女儿就碰到过这个超难的问题。
在当时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她做选择时还得受三纲五常的左右。而且这个故事最后还衍生出一个成语,可惜,过了上千年,这个成语演变成了贬低女子的词儿,这可背离了它原本的含义。
这事儿发生在春秋时期郑厉公当政的时候。提到郑厉公,那就得讲讲他这个王位是咋来的。在周朝的时候,“嫡长子继承制”就已经是皇位传承的主流制度了。
可郑厉公并非嫡长子,他还有个哥哥。他哥哥可是郑庄公与其妻子的长子,那可是王位的正宗继承人。郑厉公作为次子,按道理是没机会登上王位的,毕竟当年郑庄公早就把他的嫡长子立为下一任继承人了。
最后,郑厉公的哥哥当上了国王,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郑昭公。可郑昭公这个王位坐得那叫一个提心吊胆。为啥?他弟弟的母家势力太大,他总担心自己哪天就被干掉了,吓得郑昭公干脆跑路了。
但一个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君主,郑厉公就在他母家的拥戴下,顺顺当当登上了王位。要知道,郑厉公的母家可是雍氏,那可是非常有名的大世家。
祭仲可是郑厉公他爸郑庄公的得力大臣,这人很厉害,出去能领兵打仗,回来能操持朝政。郑庄公活着的时候,祭仲那可是威风得很,在朝廷里权力大得很,风光无限。但郑庄公一死,情况就不一样。
最后,为了整个国家着想,祭仲还是决定拥立郑厉公当国君。要知道,祭仲可是辅佐过上一任君主的,到这个时候,他在朝廷里的地位那是无人可比的。所以,郑厉公当上国君之后,自然就免不了想要拉拢祭仲。
而且,为了能更好地掌握祭仲的情况,郑厉公就把自己的心腹,也就是他母家的一个子侄雍纠,送到祭仲家去做上门女婿,让雍纠娶祭仲的女儿。不得不说,郑厉公这算盘打得可真精,把自己的心腹送到祭仲家,那祭仲的一举一动不就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了嘛。
这时候郑厉公虽说已经登上了国君的位子,可在朝廷里,他还是被祭仲制衡着。怎么说?祭仲可是三朝元老,还拥立过两代帝王,他在朝廷里的地位,其他那些卿大夫根本就没法比。祭仲自身的实力也特别强,打那以后,朝廷里不管大事小情,下面的官员都是先汇报给祭仲。
祭仲把所有事都处理好了,才会交给郑厉公。搁现在看,祭仲在朝廷里就相当于宰相。郑厉公有些决策要是不妥当,祭仲那是毫不犹豫就指出来,一点都不给郑厉公留面子。不过这时候郑厉公,因为祭仲在朝廷里地位高,也只能听祭仲的。
只要是当老大的,都受不了这种事儿。大臣权力大得能一手遮天,可自个儿连个决定都做不了主,这君主当得也太憋屈了。郑厉公哪是能容忍憋屈的人,没多久,他就开始跟自己的心腹商量着要干掉祭仲了。
祭仲为了国家那可是尽心尽力,可在郑厉公眼里,祭仲就是个大麻烦。这里得说一下,要是郑厉公像他爹那样有大本事,祭仲也不会管那么多事儿。可郑厉公跟他爹比起来,那差得可太多了。
郑厉公那些小动作,祭仲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祭仲在朝中混了这么多年了,他可没谋反的心思。君主忌惮他,他也没太多办法,只能小心翼翼地防范着。就在这时候,郑厉公在自己心腹的帮忙下,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郑厉公想自己一个人把祭仲除掉,可这有点难。这时候,郑厉公就寻思着找个帮手。巧了,他的心腹跟他说了个消息,说祭仲和他女婿关系也不咋地。
这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被郑厉公下旨入赘到祭仲家的雍纠。雍纠,他是一点能力都没有,还特别心高气傲。他整天住在老丈人祭仲家里,啥事儿都不干,就知道闲逛。能想象出来,看到自己女婿这个样子,祭仲心里该是多么恨铁不成钢。
雍纠的岳父劝告他,甚至痛斥他,盼着他能干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可在雍纠眼里,这全是祭仲瞧不起自己,成心羞辱自己,所以他俩的矛盾早就有了。
嘿,这不,郑厉公找到雍纠的时候,两人一下子就达成一致了。他俩,不但有血缘关系,而且当下还有共同的敌人,这么看的话,他俩的结盟确实挺稳固的。但是,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两人里没一个是有才能的,他们最后能不能成功,那可就说不准。
接着,这两人就琢磨开了,商量着咋把祭仲给除掉。这越商量,就越激动,他俩一边喝着酒,一边在那儿畅想以后的好日子。等商量妥当了,他俩也都喝高了。雍纠晃晃悠悠回到家的时候,那兴奋劲儿都快藏不住了。
雍姬瞧见丈夫那副模样,心里也直犯嘀咕,搞不懂丈夫出去一趟咋就兴奋成这样了。可能是压抑了太多年吧,雍纠居然开始口无遮拦,讲起祭仲死了之后自己的生活。雍姬一听这话,脸色立马就变了,当知道丈夫是跟郑厉公商量过之后,雍姬冷汗直冒。
她本来不愿意相信,可现在也只能承认,自己的丈夫正在跟君主一块儿密谋,要把自己的父亲给杀掉。
三、人尽可夫雍姬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咋办才好,最后她打算找母亲帮忙,问问母亲有没有解决的法子。雍姬当然没跟母亲说具体出了啥事,只是问母亲,要是必须在父亲和丈夫里选一个的话,自己该咋选?
雍姬的母亲瞧出女儿心神不宁,就没追问到底咋回事儿,只是轻描淡写地讲:“人尽夫也,父只一个,哪能比。”说白了,丈夫是能分开的,可父亲一辈子就一个,这两人哪有能比的地方?
母亲的话让雍姬心里有了主意。她很快就去找父亲了。雍姬也没有直接告诉父亲郑厉公和雍纠合谋要杀他,只是提醒父亲,这段时间可得小心点儿,雍纠可能会有动作。接着,雍姬还看似无意地说起,雍纠最近和郑厉公见过面。
祭仲的眼界和政治手段都比其他人厉害。女儿说了那番模棱两可的话之后,祭仲心里能不明白吗?郑厉公这是要和雍纠一起搞事情。提前得到消息的祭仲,马上就开始调查,没一会儿,这两人的密谋计划就都被祭仲掌握了。
祭仲没法对郑厉公下手,可对付一个雍纠还是不在话下的。他使了一招杀鸡儆猴,直接就把郑厉公吓得跑到外面去了。就因为这件事,还产生了一个成语——人尽可夫,这才是这个成语的真正意思。
结语你知道吗?“人尽可夫”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表达孩子和父亲之间那种天然的血缘关系,这种关系那可跟别的关系完全不一样,在以前那是带有赞扬意味的。但是,就因为古代社会存在着偏见和歧视,结果这个成语就慢慢变成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样子。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封建思想对人们的影响是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