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一个67岁已经位极人臣,封无可封的老头,为何要助人谋反

星空巨影 2025-02-17 11:25:13
前言

朱元璋在历史上也算是个有名的帝王。但人们一提起他,就总会说到他大肆杀戮功臣的事儿,还有那轰动大明的胡蓝案。

这案子刚了结没多久,又有一件事在大明掀起了轩然大波。啥事儿?就是年逾古稀的韩国公李善长,因为帮着胡惟庸谋反,结果被杀了。这可让后人直犯嘀咕,这位都已经到了臣子最高地位的老臣了,还有啥不满足的地方,非要去帮着别人谋反?

一、位极人臣

李善长在大明开国六公里排首位,后人都称他为大明第一功臣。朱元璋登基之后,还老是把李善长比作萧何。但要是说到晚年的话,李善长确实没萧何过得好,可要是论功劳,他俩那是差不多的。

李善长那可是一开始就跟着朱元璋的。李善长投奔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还在郭子兴手底下混,他自己都还没单干。就因为他俩打早儿就成天在一块儿,朱元璋才对李善长特别信任。咋说,没沾过权力这东西的时候,谁还不是个纯粹的人。

李善长熟读史书,早些时候给朱元璋帮了大忙。在李善长的辅佐下,朱元璋的势力不断壮大,名声也越来越大。这时候,郭子兴来找李善长,想把他拉拢过去归自己用,可李善长很坚决地就拒绝了。

朱元璋知道这事儿以后特别感动,打这以后就更加重用李善长了。要是晚年的朱元璋,肯定就不会再用他了。想当初,就凭着他俩早年的交情,朱元璋一称王就给李善长加官进爵了。李善长做右相国的时候,那可是除了朱元璋就数他地位高了。

就只是吴王时期的朱元璋,对李善长就已经这般器重了,那登基之后朱元璋对他的态度就可想而知了。李善长最终坐到了人臣之极的位置上。

二、没有必要

这所有悲剧的源头就是胡惟庸。可以这么讲,自打胡惟庸当上丞相以后,朱元璋心里就开始不舒坦了。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是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熬上来的,所以,他对权力那可看得特别重。

胡惟庸做丞相,都把朱元璋的权力给侵占了。当初设丞相,本是为了给皇帝减轻负担的,可到朱元璋这儿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于是,朱元璋慢慢就想把胡惟庸的权力给夺过来。

很快,朱元璋就等来了机会,洪武十三年初,胡惟庸就被朱元璋处死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最开始朱元璋可不是以谋反罪来处置胡惟庸的。

过了十年,事情有了转机。对胡惟庸案的细节一勘察,发现当年胡惟庸居然想谋反。朱元璋知道这事儿后,气得不行,马上就叫人去彻查,这一查就把李善长给查出来了。

李善长和胡惟庸两家是联姻关系。听说是当年胡惟庸通过李善长的弟弟,也就是自己的亲家,去联系李善长,打算一块儿谋反。一开始李善长没答应,可是胡惟庸承诺事成之后封李善长为王,这样一来,李善长就默许了弟弟李存义跟胡惟庸密谋的事儿。

打那之后,胡惟庸就着手准备谋反的事儿了。可他还没把所有事儿都准备妥帖,朱元璋就行动了,他俩的密谋也就只能以失败告终。

李善长的弟弟和家臣都给出了证词,朱元璋马上就以知道谋逆之事却不告发、这属于大逆不道的罪名追究责任。李家除了朱元璋的女婿,也就是驸马,还有驸马和公主生的两个孩子之外,全家都被抄斩了。

巧了,李善长被关押的那几天,钦天监跑去找朱元璋,说天象有变化,跟着就说出“主失大臣”这四个字。都这样了,李善长哪还有活下去的可能?

李善长在十年前就已经是个年过花甲的老人。都到了这个岁数,就该回家好好安享晚年了。他去帮胡惟庸谋反,这对他能有啥好处?

就为了封个王,可这封王的代价也太大,稍微不小心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而且李善长在朝廷里混了这么多年,就他的经验来说,城府肯定比胡惟庸深多了。这么讲吧,李善长只要不得罪朱元璋,不但自己能安安稳稳过晚年,还能给子孙后代造福。

不管怎么说,两人总归是联姻关系嘛。要是李善长现在正值壮年,说不定还有谋反的可能。可他都已经是个六十七岁的老头儿了,要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谋反,这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

就算胡惟庸谋反成功了,李善长不还是得做臣子嘛。他怎么能确定胡惟庸不会干出那种卸磨杀驴的事儿?

参与谋反,不就相当于换个主子接着当臣子嘛。当时好多人都没法理解李善长的这个决定。这里面的疑问太多了,于是第二年就有朝中之人上奏,要为李善长鸣不平。

有个大臣叫王国用,他给朱元璋上了个折子,名字是《代李善长辩冤疏》。李善长现在已经是位极人臣,他要是谋反的话,还能得到如今这样的恩宠吗?

按朱元璋那脾气,正常得大发雷霆,然后把王国用丢进大牢才是。可朱元璋这举动挺有意思的,他啥反应没有,也没把气撒在王国用身上。

三、得意忘形

李善长被杀的时候都七十七岁,在古代,这岁数可少见得很,那可是长寿。就算朱元璋不杀他,他也没几年活头了,那朱元璋为啥连这几年都不肯放过他?

早几年的时候,朱元璋要是想杀李善长,为啥不在胡惟庸案那时候就把李善长也连坐了?他俩毕竟还有联姻关系。所以,只能说当时朱元璋还没那么想杀李善长。

得说一下,人都是会变的,不只是朱元璋,李善长也会变。大明刚建立的时候,国家还没安定。朱元璋就算想动手,也不敢随便乱动,要不怎么会容忍蓝玉、胡惟庸那么多年。

朱元璋到了晚年,变得越来越多疑。李善长,权势越来越大,人也跟着得意忘形起来了。李善长可是大明的第一功臣,这地位那是没话说的。但就算这样,他嫉贤妒能的性子也改不了。在朝廷里也是这样,只要有人碰到他的权势和地位,他会毫不犹豫就动手。

李善长可把自己的权势看得很重。他虽然上了年纪,可在朝廷里还是有影响力的。都年过古稀了,李善长仍然是淮西集团的领头羊。我想,从这就能瞧出来,这时候的李善长已经被朱元璋忌惮上了。

朱元璋有一回得了重病,只能躺在床上,整整半个月都没能上朝。那时候,朝中不少老臣都一个接一个地去探望,可李善长,一次都没去。他,不但觉得自己功劳大就傲气十足,还过着骄奢淫逸的日子,这就使得朱元璋对他越来越难以容忍了。

结语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李善长也好,胡惟庸也罢,还有蓝玉也一样,他们到底有没有真的谋反,这都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朱元璋是咋想的。

李善长就算有些行为不太妥当,可也还没到谋反那种程度。这全是朱元璋在给以后当皇帝的人扫除障碍,天下都已经安定了,那些功臣也就没必要活在世上。

0 阅读:0
星空巨影

星空巨影

星空巨影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