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每每提及清朝末年的时候,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会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火气呢。一想到那个无比黑暗的时代,就会不禁生出一种冲动,啥冲动呢?就是特别想冲上前去,朝着慈禧狠狠地揍上两拳的那种冲动。
要知道,慈禧在清朝那可是处于众多贪官污吏之上的,算得上是他们的上级领导呢。可别光觉着上头是这样,下边的那些官员们那也是一样的可恶至极。整个官场就如同一片污浊的泥沼一般,到处都充斥着腐败和丑恶的气息。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那些原本清正廉洁的人可就太难了,他们基本上就只有两条路可走啦,要么就是慢慢地被这污浊的官场风气给同化了,跟着同流合污起来;要么就干脆心一横,彻底退出这个官场,再也不跟这些人掺和了,除此之外,还真就没有别的什么办法喽。
大家知道,在当时那种特定的情况之下,官员们要是能做到明哲保身,就已经算是清官啦。而那种丝毫不畏惧强权,还始终秉持公正廉明的官员,那可真是少之又少,就如同凤毛麟角一般珍贵难得。在曾国藩的诸多弟子当中呢,就有这么一位极为特别的官员,他可是晚清时期独一无二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哦,他的名字就是彭玉麟啦。
彭玉麟一生之中究竟干过哪些了不起的大事呢?又为何会被称作晚清时期唯一的清官呢?大家对他又是持有怎样的看法?
拜曾为师,但不庇师
彭玉麟的童年时光啊,可真谈不上快乐呢。而且,他在求学方面也不是顺顺利利的,道路并不畅通无阻哦。要知道,彭玉麟的父亲在清朝可是担任官员一职的呢。就在彭玉麟十六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人悲痛的事,他的奶奶离世了。这之后呢,他便跟着父亲和母亲一同回到了家乡,就是为了好好给奶奶操办后事。
然而,刚一回来,就碰上了让人窝火的烦心事。他家的那些田地,还有宅院呢,竟然全都被亲戚给霸占去了。并且,这些亲戚还态度强硬,坚决不肯把占去的田地和宅院归还给他们家,这可真把人愁坏了。
彭家父亲因为公务十分繁忙的缘故,已经很长时间都没能回到家里了。不过呢,他心里还是惦记着家里的情况,每次都会托人给母亲捎去生活费,还会带上一些礼品,想着能让母亲的生活过得好一些。可让人没想到的是,那些亲戚啊,在老太太都还没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就大模大样、毫无顾忌地把彭家的庭院还有田地都给占了去,这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
彭父从邻居那里听说了这些事情后,气得身体都出了状况。
彭玉麟他们最终拿回了本就属于自己的那些东西,可让人惋惜的是,仅仅过了三年的时间,彭玉麟的父亲就因病离世了。
在彭玉麟家中失去了顶梁柱之后,那些亲戚们瞅准了他年纪尚轻这一点,纷纷跑来欺负他。这些亲戚存着不良的心思,一心想要把彭玉麟从家里赶走,好再次将他家的房子据为己有。
彭玉麟当时还年轻,正是血气方刚的时候呢。因为某些事情,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儿,甚至都打算和亲戚们拼个你死我活,来个鱼死网破的局面。不过,就在他要付诸行动的这个节骨眼儿上,他的母亲站了出来,及时拦住了他,这才没让事情朝着那种极端的方向发展下去。
在母亲的耐心劝解之下,彭玉麟心里虽有着对背井离乡的担忧,但还是听从了母亲的话,开始前往各个不同的学院去求学啦。在求学的过程中呢,他家的经济状况也需要他出份力,所以为了能给家里补贴一些家用,他还做出了一个选择,那就是到军营里面去担任文书的工作呢。
时间一晃,便过去了十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十年里,彭玉麟四处奔波,足迹遍布了许多地方。他满心期待着能遇到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好机会,可现实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始终没能如愿以偿。无奈之下,他只能在朋友经营的当铺里谋了一份做账房先生的差事,靠着这份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那日子过得可真是紧巴巴的,每一笔开销都得精打细算,时常为了生活所需而发愁呢。
时光匆匆,一晃眼,十年的光阴就这样过去了。在这十年当中啊,发生了诸多的事情,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太平天国运动了。这太平天国运动来势汹汹,发展得极为迅猛,势力不断扩张,眼瞅着就要打到彭玉麟所身处的那个地方啦。
话说彭玉麟当时一心扑在守城之事上,前前后后为此忙了许久许久。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待事情结束后,对于该有的赏赐,他竟然是一分一毫都不想要,只是恳请能把自己之前所借的钱给还上就行啦。然而,没过多久呢,彭玉麟的母亲不幸离世了,这可把他急坏了,赶忙就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去处理相关事宜。
在当时,曾国藩发挥了举荐的作用,经他这么一推荐,彭玉麟便受到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得以担任重要官职,在官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彭玉麟这个人哪,向来是以执法极为严苛而声名远扬的。一旦出现那种特别棘手、难以办理的案子,朝廷往往就会把这些案子交到彭玉麟的手上,让他去处理,似乎大家都很信赖他在处理这类难题时的能力呢。
彭玉麟秉持着秉公断案的原则,在这个过程中,他可是把不少人都给得罪了,这其中甚至还包括他自己的恩师呢。不过呢,即便如此,彭玉麟也从来没有为此而感到后悔过,他一直坚守着那份公正,毫不退缩。
在清朝时期,朝廷那可是深知彭玉麟的脾性,知道他是个天不怕地不怕,遇到事儿绝不含糊的人呢。正因为如此,朝廷每每碰到那些一般人见了都得犯怵,根本不敢去接手的棘手地方或者任务,往往就会委派给彭玉麟去处理。就拿其中一件事儿来说吧,有一回呢,彭玉麟就被派到曾国荃所率领的军队当中去担任监察一职。这一去,还真就发现了不少不合军队规定的事情呢。
刚一进门,就瞧见曾国荃手下的那些士兵呢,一个个都是懒懒散散的状态,全然没有当兵该有的那种精气神儿,看上去毫无纪律性可言。就因为这样的情形,便给曾国荃记上了一条“无组织,无纪律”的评价呢。
继续往里面走的时候,彭玉麟看到了更加让他震惊的一幕,那就是曾国荃麾下的战将,竟然就在营帐之中悠然自得地吸着烟呢。
曾国荃呢,曾妄图用他自己通过不正当手段贪得的钱财去收买彭玉麟。然而,彭玉麟那可是立场坚定,丝毫不为这些所诱惑,根本就没把曾国荃的这套手段放在眼里。不仅如此,彭玉麟还接连写了三封信,专门用来弹劾曾国荃,以此来表明自己对其贪腐行径的零容忍态度。
你瞧,这时候的曾国藩可就没法淡定了。要知道,他一直都指望着自己的这个弟弟能帮他聚敛钱财呢。在他心里,弟弟可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好比是他捞取钱财的得力助手一般。要是弟弟没了,那他心里就琢磨开了,自己的那些钱财可不就跟着没了嘛,毕竟弟弟在帮他弄钱这事上可是担当着不小的角色呢。
话说当时,曾国藩得知彭玉麟与自己弟弟之间似乎起了什么冲突,心里十分着急。他赶忙提起笔来写了一封信给彭玉麟,在信里言辞恳切地责问道:“我那弟弟到底是在什么地方招惹到你啦?你看在我的面子上,就别和他计较了。我在这儿替他向你赔礼道歉了,还请你高抬贵手,放过他这一回吧。”然而,彭玉麟呢,面对曾国藩这般求情的话语,却丝毫不为所动,依旧死死地坚持着自己原本的看法,没有丝毫要改变主意的意思。
曾国藩在当时的情形下,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了,只能去借助其他方面的力量,来设法保全自己的弟弟。经过一番周折,弟弟总算是被保了下来。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件事,从此之后曾国藩和彭玉麟之间的关系就彻底闹僵了,两人就此决裂,不再像以往那样相处了。
见恶则强,越恶越强
彭玉麟真的一心想当大官吗?实际上并非如此。
每当他承担起重大的任务并且完成之后,他总是会选择主动辞去职务,随后便回到家中,悠然自得地过上那种清闲自在的日子。
只要朝廷有需要他的情况出现,只需下达一条命令,就能够把他派遣到任何一处地方去。就拿彭玉麟来说吧,哪怕他已经身患重病了,可依然会坚守职责,绝不会做出有辱使命的事情,依旧会不折不扣地去完成朝廷交给他的任务呢。
彭玉麟处于在家赋闲的状态之时,朝廷给予了他一个颇为特殊的职位,这个职位便是巡阅使。
可别觉得彭玉麟只是和曾国藩之间有了些状况就到此为止了,实际上,就连李鸿章他也没“放过”呢。要知道,彭玉麟在诸多事情当中,可不光是与曾国藩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在面对李鸿章的时候,同样也有着一些情况发生,总之,他和李鸿章之间也有着不简单的关系,可不是那种毫无瓜葛、相安无事的状态哦。
话说李鸿章有那么一个侄子,在合肥地区那可是横行霸道、作威作福,把当地搅得是乌烟瘴气的,当地的老百姓对他那可真是恨得咬牙切齿。可大家心里虽然满是愤恨,却又没办法,为啥呢?就因为他是李鸿章的侄子,这身份摆在那儿,谁都不敢轻易去招惹他、处理他。就连当地那些当官的,一见到他,也都只能远远地绕着道儿走,就怕惹上什么麻烦呢。
彭玉麟可不会对这种恶行放任不管、予以纵容。话说有一回,彭玉麟负责巡阅水师的工作,当他途径合肥这个地方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儿。李鸿章有个侄子,这人平日里就品行不端,在当地那是肆意妄为。就在彭玉麟路过此地时,这侄子竟然还在继续干着那伤天害理的勾当,公然地欺负男子、凌辱女子,而且还强行掳走了一位村妇,行径实在是恶劣至极。
有这么一个妇人,她的丈夫遇到了一些事情,心里觉得委屈,就想着通过告状来讨个公道。可谁能想到呢,当地的那些官员,胆子小得很,连这状子都不敢接下。这丈夫实在是被逼得没辙了,走投无路之下,只好把写好的一纸诉状送到了彭玉麟那儿。彭玉麟得知情况后,那可是雷厉风行,立刻就派人把那个叫李秋升的人给抓到了跟前,准备好好查问一番这其中的究竟。
当彭玉麟正在对李秋升进行庭审之时,本地的一众官员听闻消息后,赶忙纷纷跑了过来,目的就是要为李秋升向彭玉麟求情。
当时啊,那些人心里特别害怕彭玉麟会把李鸿章给惹怒了。要知道,一旦真惹恼了李鸿章,那后果可就严重啦,大家恐怕都得承担难以承受的后果,真就是吃不了兜着走的局面呢。可是呢,彭玉麟哪会因为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停下手来?他完全没把这些顾虑放在心上呢。只见他一边去安抚当地的官员,让他们先别慌,稳住局面;另一边呢,毫不犹豫地就命人把李秋升给拉出去,直接就斩首了,行事那叫一个果断决绝呢。
当安徽巡抚,也就是安徽最大的官员匆匆赶过来的时候,李秋升已经只剩下一颗脑袋了。那安徽巡抚一路赶来,本想着处理相关事宜呢,可等他到了地方,却发现李秋升就只剩脑袋在那儿了,可见此前发生的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般地步。
在事情发生之后,彭玉麟可是抢先一步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信呢。在这封信里,他把李秋升平日里那些所作所为都一一详细地写了下来,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而且,彭玉麟还特意在信里加了这么一句话,他说:“我之所以这么做,那可全都是为了您李鸿章的名声考虑。我就怕因为李秋升这小子的种种行径,把您的好名声给败坏了,所以呢,我就当机立断,赶紧把这事儿给处理了,把他给解决掉了。”
在拿到这封信以后,李鸿章就算心里头再有火,也没办法发出来啦。没办法,他也就只能是做做样子,敷衍着说了那么几句应景的话罢了。
贪腐不离,廉洁不分
晚清时期有著名的四大名臣,在这其中呢,彭玉麟这个人可挺有意思,他都已经得罪了其中的两位了。而四大名臣里还有一位是左宗棠,左宗棠老是在外打仗,并且他带领的军队那军纪相当严明呢。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他和彭玉麟之间平日里并没有太多往来,基本没什么交集。
一开始,张之洞对彭玉麟是瞧不上眼的呢。可到了中法战争期间,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他俩成了在一块儿共事的同僚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张之洞才渐渐去深入了解彭玉麟是个怎样的人,了解着了解着,张之洞心里对彭玉麟那是相当佩服,甚至还萌生了想要拜彭玉麟为师的念头呢。
要知道,好官往往都是有着相似的特质的。就比如说公正的官员吧,他们通常都是廉洁奉公的。就像彭玉麟,那可真是一位这样的好官。他在衣食住行这些方面,和村里的普通农夫压根儿就没什么差别呢。你瞧他身上穿的衣服,即便是已经破了,出现了裂缝,他也坚决不换新的,只是简简单单地缝缝补补一下,就继续穿着了,这份节俭和廉洁实在是令人钦佩。
话说家里的那所房子,实在是破旧得很。他儿子呢,见房子这般破败模样,就自作主张拿了两千吊铜钱去对房子进行修缮。可没想到啊,这事儿被彭玉麟知道后,当即就把儿子给狠狠责骂了一顿。彭玉麟觉得儿子实在是不应该花这么多钱去修房子,而且就算是要修缮这房屋,那也不应该瞒着自己偷偷去做。
要知道,两千吊钱能用来修出个什么样的房子?说实在的,也就是能修出三间普普通通的土房罢了,实在算不上多好的房子。
大家知道吗,人们对彭玉麟有着“不要钱,不要官,不要命”这样的评价呢,而彭玉麟本人面对这样的评价,只是淡然一笑,就这么轻轻带过了。他还曾经讲过这样一番话哦,他说:“我最初出来当官的时候,就是一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呢,我就盼着等我到了退休离开官场的时候呢,还能和当初一样,依旧是一个寒士。”
彭玉麟曾经说道:“我最初是以寒士的身份开启人生之路的,到最后,也甘愿以寒士的身份回归。”这句话充分展现了彭玉麟一种质朴且坚守本真的人生态度,他从出身贫寒、地位低微的寒士起步,历经诸多世事,却始终不忘初心,希望即便到了人生的最后,依然能保持那份寒士般的纯粹与淡然,不被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所完全改变,着实令人感慨与钦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