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何把“寡人”改成“朕”?把“朕”字拆开看,你就明白了

清云叙事 2025-02-20 16:17:53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之中,秦始皇可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凭借着自身的雄才大略以及诸多因素,成功地将六个分裂的诸侯国逐一统一起来,达成了大一统的伟大壮举呢。也正因如此,他成为了我国历史上被公认的第一位皇帝哦。

在古代,有像尧舜禹这样的人,他们可都是非常了不起的,被大家称作“三皇五帝”呢。后来到了秦始皇那时候,秦始皇心里就琢磨着:哼,我觉得我比尧舜禹他们还要厉害得多,那我怎么能没有一个更厉害、更威风的称号呢?于是,经过这么一番思量,“皇帝”这个全新的、特别霸气的称号就这么诞生啦。

秦始皇一心想要让自己这个皇帝显得与众不同,于是便精心为自己设计出了一整套专用的词汇……

我不是寡人

秦始皇专门为自己所代表的“皇帝”这个身份设计了一整套独特的用词。在这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恐怕就是皇帝自称为“朕”这一项啦。

要知道,“朕”这个字呢,在秦朝之前,是可以被当作“我,我的”这样的意思来使用的哦。就拿屈原所写的《离骚》来说吧,里面就有“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这样的句子呢。从这儿就能看出来,在秦始皇之前,“朕”可不是什么皇帝专属的称呼,是谁都能够使用的哟。

那秦始皇究竟是出于何种缘由要把“朕”规定成自己的专属用词呢?而且他又是怎么就选中了“朕”这个字的呢?

实际上,秦始皇被认为特立独行是有原因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对原来的用词并不喜欢。也就是说,除了他本身有着与众不同、想要特立独行的一面之外,不喜欢原本的那些用词也是致使他做出一些特别举动的缘由呢。

在秦始皇还没实现统一六国这一壮举之前,当时其他各个国家的君主呢,也都有着专属于他们自己的特定称谓用词哦。比如说“孤”这个词,还有“寡人”这样的词呢,都是那些国君会用来称呼自己的啦。

秦始皇其实是有沿用某些词语的可能性的,然而呢,每当提及到这些词语的时候,就仿佛有什么东西触动了秦始皇,会让他心里猛地一紧,很明显,他对这两个词是极为反感、非常不喜欢的。

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啊,是秦始皇显得太过“善良”啦。每次只要一提到“孤”和“寡”这两个词,他脑海里就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自己小时候的那些事儿。要知道,秦始皇这一路走来可不容易,在他的经历当中,最让他心里头厌烦的,恰恰就是这两件事儿呢。

秦始皇在童年时期,并未与自己的父亲一同生活,他并非那种在皇宫里长大的皇子。当时的情况是,秦始皇的童年有着别样的经历,没能拥有在皇宫中围绕在父亲身旁成长的那种常见于皇室子弟的经历呢。

在秦国的历史上,有这么一段故事。当初,嬴异人作为秦国公子,被秦国送去赵国当了人质。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一旦成为人质,就仿佛被自己的国家给抛弃了,处境十分艰难,嬴异人也因此陷入了心灰意冷的状态。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发现了嬴异人身上别样的价值,这个人就是吕不韦。吕不韦眼光独到,觉得嬴异人是那种有着巨大潜力、可堪大用的人,就如同发现了一件极为难得的奇货,日后定能带来丰厚的回报,也就是所谓的“奇货可居”啦。于是,吕不韦便主动和嬴异人结交,两人就此成为了朋友呢。

吕不韦一心想着要和嬴异人把关系搞好。他为此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呢,先是给嬴异人提供了大量的金钱,让嬴异人在经济方面能更加宽裕。而且,还送了好多奇珍异宝给嬴异人,那些宝贝个个都价值不菲呢。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吕不韦刚纳的小妾,竟然也被嬴异人给要走了。

这里要说的是,有一个小妾,她叫赵姬,而这个赵姬,正是秦始皇的亲生母亲呢。

在那之后,秦国和赵国之间爆发了战争。这时候呢,赵王的做法可就有点让人意想不到啦。他一直拖着,就是不愿意放嬴异人回到秦国去,而且,情况还不止如此呢,他甚至还动了更狠的心思,打算派人去把嬴异人给杀掉。

吕不韦一心想要帮助嬴异人成功继承秦王的位子,为此那可是下了极大的功夫。要知道,当时嬴异人被困在赵国,吕不韦深知绝不能让嬴异人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赵国,不然之前的诸多谋划可就全都白费了。所以呢,吕不韦鼓足了勇气,甚至可以说是冒着生命危险去向赵王进谏。在进谏的过程中,他仔仔细细、有条有理地向赵王阐述了其中涉及的种种利害关系,就盼着赵王能明白其中的关键,从而放过嬴异人呢。

大家都知道啊,现如今秦国已然成为了天下第一强国。这时候的形势呢,对其他国家来说可不算乐观。就拿赵国来说吧,如果赵国一直就这么和秦国僵持着、耗下去的话,那最终的结果很可能就是赵国先支撑不住,从而走向灭亡。毕竟秦国的实力摆在那儿,在这场消耗的较量当中,赵国相对而言是处于劣势的呢。

大家知道吗,倘若当时赵王能够对嬴异人网开一面,放过他一马,那嬴异人肯定会把赵国的这份恩情记在心里呢,日后也必然会与赵国维持一种友好的关系。

如此这般的话,赵国就能够抓住这个时机大力发展自身。要是发展得好,说不定还能发展成像秦国那般强大的国家呢。

赵王仔细琢磨了一下,觉得这人说的话确实挺在理。这么一想,赵王就应允了嬴异人想要回国的请求啦。

然而,嬴异人要回国去参与那王位的争夺一事,着实是一个相当大的变数。在赵国这边呢,就有一部分人是不希望他能够回到自己的国家去的。毕竟他一旦回国参与王位之争,局势很可能就会发生诸多难以预料的变化,所以这些人出于种种考虑,便不想让嬴异人顺利踏上归程。

话说在嬴异人打算离开的那个夜晚,情况突然发生了变故。秦国军队趁着夜色对赵国展开了偷袭行动。这一下可把赵王给惹恼了,他顿时大发雷霆,毫不犹豫地立刻下达命令,要求手下的人去抓捕嬴异人和吕不韦呢。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有两个人,他们狠心地抛下了还不到两岁的嬴政,以及嬴政的母亲赵姬。随后,他们拿出了六百两金子,以此买通了赵国的门卫,这才得以从赵国脱身。但这还不算完,他们还得经过两国交战的区域,那一路上可谓是困难重重、艰辛无比。不过好在,经过一番千辛万苦的折腾,他们最终还是成功回到了秦国。

赵王心里那叫一个愤怒啊,当时就起了杀心,想着要把嬴异人留下的孤儿寡母给除掉呢。不过呢,这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可不是个简单人物,她的娘家在赵国那可是相当有名的富商之家呢,家底颇为雄厚,在赵国商界也是有头有脸的存在,所以这赵姬也有着不一般的背景。

话说嬴政,那时候全靠姥姥和姥爷的全力保护,这才幸运地存活了下来呢。要知道,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她们娘俩的日子过得可真是艰难无比。为啥这么说呢?原来,赵国一直在四处搜捕她们呢,就因为这样,嬴政的整个童年都是在担惊受怕当中度过的,时刻都得提心吊胆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赵国的人给发现了,那处境可真是够让人揪心的。

没有父亲的王

有这么一个孩子,打从他很小的时候起,父亲就没能陪在身边,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一直缺少父爱。对这个孩子而言,最让他心里不舒服、特别反感的事情,就是别人在他跟前提及关于他缺少父爱的这件事儿。而像“孤”“寡人”这样的词语,它们恰恰隐含着那种孤单、缺少陪伴之类的意味,这就跟这孩子缺失父爱的那种境况有相似之处,所以他自然就很讨厌听到这类词了。

那些没了父亲的诸王啊,心里头想着要把对父亲的那份思念之情给展现出来呢。于是,他们就开始自称“寡人”或者“孤”了。可您想啊,这样的自称说给嬴政听,那还真就不太妥当嘞。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嬴政打小的时候起,就已经听过好多回这样的自称啦。

要知道,小时候经历的那些伤心事儿呢,还不能算是最为关键的。等到秦始皇逐渐长大成人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那对他造成的伤害可比小时候可要大多啦。

在嬴政称帝之前,他可是有过三位可称作“父亲”角色的人呢。其中第一位就是他那早早离世的亲生父亲嬴异人啦。而这第二位呢,则是嬴异人的好兄弟,在秦国相当有名的丞相吕不韦,秦始皇后来还称呼他为“仲父”呢。

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人是嫪毐,他可是秦始皇生母赵姬最为喜欢的侍从。就因为和赵姬有着那样特殊的关系,这嫪毐,胆子大得离谱,竟然敢宣称自己是秦王嬴政的“假父”呢。

要说这嫪毐啊,那可真是最招人恨的了。吕不韦呢,不管怎么讲那都是秦国功劳很大的臣子。要是没有吕不韦的话,嬴异人和嬴政那可就没那么容易能当上秦王啦。

吕不韦在秦国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他为秦国做了不少事情,也给嬴政提供了诸多助力。就凭这些功绩,嬴政尊称他一声“仲父”,那也是合情合理的。可嫪毐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人压根就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主儿。他仗着一些得势的机会,肆意妄为,张狂得很。不过呢,他这种嚣张的行径自然不会被容忍太久。很快,嬴政就果断出手,将嫪毐给杀掉了,让他为自己的张狂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吕不韦呢,确实是有不少功劳在身的。不过话说回来,秦国对他也算是仁至义尽啦,该给他的赏赐那可一样都没落下。后来呢,嬴政查到了吕不韦所犯下的那些事儿,这时候可就没对他客气喽,毫不手软地就做出了决定,直接把吕不韦流放到四川那个地方去了。

在那个时候啊,吕不韦可是相当有名望的一个人呢。他在当时的社会上有着不小的影响力,很多人都知晓他的大名。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吕不韦后来去世了。可这事儿到这儿还没完呢,有一些特别敬仰吕不韦的人,他们心里就认定吕不韦的死是嬴政给逼的。但实际上呢,嬴政对此真的是有苦说不出,满心的委屈却没办法去辩解清楚,就这么被人冤枉着,也是挺无奈的呢。

嬴政此前凭借自身的权威将某件事情强行压了下去,可实际上,这件事一直在他心里头搁着呢,让他始终没法释怀。就拿他每次自称“寡人”来说吧,每次一这么称呼自己,他心里就会觉得特别难受。后来呢,他当上了秦始皇,这身份不一样了,他自然就不想再去承受之前那种心里头委屈巴巴的感觉啦。

朕的本质

在秦始皇成功称帝之后,心里就琢磨着得给自己挑选一个更为合适、更能彰显身份的自称才行呢。这时候,李斯站了出来,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选用“朕”这个字来作为秦始皇的自称啦。

大家知道吗,在秦国那个时候,可不像咱们现在写简体字哦。那时候人们写的是小篆呢。就拿“朕”这个字来说吧,在小篆里它可不是咱们现在看到的由一个“月”和一个“关”组成的样子,而是由一个“舟”和一个“灷”组成的呢。

“舟”这个字所代表的含义就是船,在这里呢,它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指代意义,指的是那些在各项事业、各种发展进程当中起着开拓作用的人,以及能够担当领头职责、带领大家前行的人哦。

秦始皇乃是历史上的首位皇帝,不得不说,他着实是一位了不起的开拓者呢。正是凭借着他的一系列作为,为中华民族开拓出了一片崭新的未来。

秦始皇乃是秦朝的皇帝,他实实在在称得上是一位领导者呢。在他的引领之下,整个国家开启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改革。而且,还动工修建了诸多大型工程,这些工程的益处那可是延续了千秋万代之久,为后世带来了极大的福泽呢。

“灷”这个字所代表的含义其实就是火啦,不过呢,它可不是那种普通意义上简简单单的火哦,它所指的是火种呢。

在那十分遥远的远古时期,火对于一个部族来说,可是最为重要的存在呢。要知道,那个时候的人们,生存条件极为艰难。火的作用可太大啦,它能给人们带来温暖,能让人们把食物烤熟以便更好地进食,还能在黑暗中带来光亮,让人们可以看清周围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要是万一没有了火,那可就糟糕透顶了,人们就失去了极为重要的保护手段,很容易就会沦为野兽的猎物,时刻面临着被野兽袭击的危险呢。

要知道,在远古时期,火对于部落的生存发展可太关键啦。火源得好好保护起来,还得想法子让火焰一直燃烧着,而承担这份重要职责的人呢,那在部落里的地位可是相当高,往往就是整个部落最为重要的人物啦,通常这样的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部落的领导者呢。就拿秦始皇来说吧,其实他所处的位置,就类似于部落时期守护火源、维持火焰燃烧从而成为领导者的那种关键地位。

“朕”这个字是由“舟”和“灷”组合而成的,一开始它其实就是一个第一人称代词罢了。而且呢,它所蕴含的寓意还特别合理。就因为这样,秦始皇实在是找不出不选择它作为特定称谓的理由。

大家知道吗,除了“朕”这个大家比较熟知的皇帝自称用词之外,秦始皇还创造了其他一些专供皇帝使用的词汇哦。那你们晓得秦始皇到底还创造了哪些这样的皇帝专用词?

0 阅读:5
清云叙事

清云叙事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