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OS,小米的万物互联系统梦

第三眼界 2023-10-22 21:31:38

万物互联OS系统,小米的“新长征”

最近,小米CEO雷军发布微博,宣布小米全新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Xiaomi HyperOS))正式版完成封包,小米14作为首搭产品已交付工厂开始生产;并称,未来澎湃OS将逐步取代MIUI,成为小米生态的软件系统支撑。

消息一出,瞬间引发全网热议。

澎湃OS,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必由之路

雷军称,小米澎湃OS从2014年IoT业务开始初具规模时,就开始了探索式开发和验证;至2017年,全新系统研发工作正式启动;如今,这套统一支持全生态设备与应用的万物互联OS系统终于诞生。

不少人会拿小米澎湃OS和华为的鸿蒙系统做比较,但两者在同样适配万物互联之外,却有很大不同。从设计理念、技术路径到市场定位,两者走的是不同的路线。

设计理念方面,澎湃OS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操作系统,注重与开源社区的融合,强调开放性和兼容性;而鸿蒙系统则是基于微内核的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注重跨设备和跨平台的无缝连接,强调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技术路径方面,澎湃OS采用传统的宏内核设计,通过模块化的方式实现功能的扩展;而鸿蒙系统则采用微内核设计,通过组件化的方式实现功能的组合。

市场定位方面,澎湃OS聚焦“人车家全生态”,希望通过提供更好的体验来吸引用户;鸿蒙系统则定位于1+8+N全场景分布式操作系统,旨在万物互联方面发挥作用。

此外,两者的发展路径也有很大不同。

华为鸿蒙2019年便已发布,并正式开源,但并没有大规模铺开,而是先应用在华为智慧屏、华为手表上面。虽然生态链企业已先后有美的、九阳、老板电器等的产品搭载鸿蒙系统,但在自家1+8+N全场景终端设备上——尤其是手机上面,华为还是比较谨慎。在美国的无端打压下,华为被禁止使用安卓生态,华为才逐步将鸿蒙系统作为自家全场景终端的公有软件系统。

而小米则有些“未雨绸缪”。目前小米和安卓及高通阵营合作良好,按说小米没必要自研软件系统,但从长远看,虽然安卓生态对小米全量放开,但如今小米已经不只有智能手机,还有跨200多个品类的巨大智能生态,再加上即将面世的小米智能汽车,依靠基于安卓系统二次开发的MIUI多少会有些“力不从心”。

用雷军的话说,“在万物互联时代,各种设备涉及的操作系统分支之复杂、数量之庞大,不同系统及协议之间造成的生态连接隔阂,可能超过了很多人的想象。”因此,寻找或自主开发一套能够支持所有智能终端的全新软件系统势在必行。

外寻方面,除了华为,似乎没有第二个选择——阿里、腾讯等虽也涉足物联网OS系统,但很难满足小米的需求;国外亚马逊、苹果、微软、谷歌等也“远水难解近渴”。

此外,从长期战略看,小米必须要有自己的“备胎”,甚至要逐渐脱离被安卓、谷歌等钳制的陷阱。而拥有自己的OS系统,既能提高小米自身的安全度和可靠度,也能在一程度上提升合作博弈的筹码。这时候,自主研发澎湃OS的必要性便越发凸显。

作为一家拥有200多个品类、年营收达300亿左右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小米既有理由也有条件打造属于自己的万物互联生态系统。而随着小米汽车的呼之欲出,打造全新的“以人为中心,连接人车家全生态的操作系统”——澎湃OS,便是顺水推手的事情了。

重写底层架构,小米澎湃OS欲打造第二个鸿蒙?

小米澎湃OS基于安卓(Android)和自研的Vela系统研发,脱胎于MIUI,兼容安卓,但又不完全是MIUI的升级版,因为底层架构进行了彻底重写。因此,某种程度看,它是一套更为独立的全新多终端操作系统。

在具体操作层面,目前官方消息还不多。不过,从近期网友曝光来看,相比MIUI 14,手机端澎湃OS的变化还是比较大,比如全新的锁屏样式、新的控制中心(妙享中心,类似华为的超级终端)、新的日历 App 和新的天气 App。

华为鸿蒙系统的成功,无疑对小米澎湃OS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小米选择此时推出澎湃OS也恰逢其时,股市上的表现便充分说明了资本市场对小米的期待和看好。

随着中国科技企业日渐强大,欧美对中国的打压越发频繁,而有华为的前车之鉴,小米自然也有几分忌惮,万一哪天小米也被“卡脖子”——这种情况之前不是没发生过(小米曾上美国黑名单,后被撤销),因此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避免受制于人,对小米来说势在必行。

芯片方面,小米曾经大力投入研发过手机处理器芯片(澎湃S1)、ISP专业影像手机芯片(澎湃C1)、充电芯片(澎湃P1)及电池管理芯片(澎湃G1)四款芯片。但出于各种原因,没有继续走下去;

OPPO也在芯片方面投入很大,但因为投入产出比太低(或有其他未知因素),最后也只能忍痛解散整个芯片团队;VIVO方面,因为研发成本太高,且带来的收益回报不尽如人意,也于今年5月份终止了芯片自研业务。

国产手机厂商在芯片自研、系统自研方面,坚持投入,并且开花结果,获得一定回报及较高市场认可度的,目前有且仅有华为一家。

芯片、光刻机等硬件层面被卡脖子,使国内很多企业感到了威胁,因此意识觉醒之后,便不希望软件层面也被卡脖子。于是,这几年我们看到无论是手机系统、车机系统、企业EPR系统,还是云操作系统,中国企业都在加强自研投入。

但这条路其实并不好走,没有强大的团队、资源及巨额资金投入,是很难出成果的。用任正非的话说,“要耐得住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才有可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成为“科技上的英雄”。当然系统做出来了,才是万里长城第一步,有没人用,能不能留住用户,能不能形成滚雪球效应,也是企业面临的巨大难题。

作为全球第三大手机操作系统,鸿蒙系统终端连接数已超过3.2亿,增长可谓迅速。但有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鸿蒙系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仅为8%,远不及苹果iOS的20%,以及安卓的72%;从全球市场看,鸿蒙占比也仅为2%。

小米目前是全球第三大手机厂商,全球用户累计超过11.75亿。这么大的用户基础,显然需要一个更好的软件服务生态。

如今,各行各业的内卷都在加剧,存量竞争趋势愈演愈烈之下,用户数据、用户留存、用户服务等重要性越发凸显。而掌握了系统,便掌握了流量入口和用户数据池,如何挖掘用户价值,改进系统体验,更好更快地服务用户,便有了更多创新和高效实现的可能。相较而言,寄希望于合作友商尽快更新软件代码,等着新版本姗姗来迟,反倒容易贻误存量竞争时代的良机。

同时,对集系统开发者、运营者及软硬件生态于一体的科技企业而言,有了类似苹果的软件生态系统,也更便于掌握话语权和议价权,为企业发展、培育第二增长曲线,积累量变。而这恐怕也是蔚来从零开始造手机、各车企全栈自研智能驾驶技术,以及小米打造澎湃OS的初衷所在。

当然,从更大的视角看,万物互联系统的打造正成为未来的大趋势之一。除了华为,以及上文提到的谷歌、微软、苹果等巨头,甚至OV、荣耀等手机厂商也都在发力,小米当然也不甘“落后”。就像当初看到聊天软件的前景,于是开发米聊(虽然败于微信,但米聊的价值功不可没);看到智能汽车,于是下场造车;追逐“风口论”的雷军,断然不会缺席这次引领未来数十年,乃至可能重塑未来互联网生态的大机会。

结语:

小米澎湃OS的推出,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小米的软件生态竞争力,随着MIUI服务期的结束,小米用户将逐渐完成向澎湃OS的迁移。目前澎湃OS虽然兼容安卓,但当用户适应了澎湃OS,小米也可以选择不再兼容安卓。而到那时,主动权便掌握在小米手里了。

从目前一些媒体放出的零星消息看,小米澎湃OS的软件体验跟华为或苹果的生态有相似之处。这一方面说明用户可以实现从MIUI到澎湃OS的平滑过渡,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降低人们的预期。因为同质化和缺乏亮点之下,用户缺乏惊喜感,转化的兴趣便会寥寥,尤其是新用户。

雷军寄希望于澎湃OS “为未来百亿设备、百亿连接做好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其野心不可小觑。而未来澎湃OS能否成为第二个鸿蒙OS,甚至超越后者,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0 阅读:47

第三眼界

简介:分享商业洞察,开拓思想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