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鉴定”网站(Army Recognition)4月8日报道,印拟于2026年启用位于南部安得拉邦拉姆比里的INS Varsha核潜艇基地,以强化其海基二次核打击能力;
INS Varsha是印海军高密级项目“Varsha”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印南部安得拉邦,有助于印向马六甲海峡等临近的海上要道快速部署潜艇部队。该基地拥有高安全性基础设施,如地下潜艇掩体、隧道网络、内外港设施基地等,且配备地下泊位、隧道及双港口,可隐蔽部署弹道导弹核潜艇(SSBN)与核攻击潜艇(SSN);
据悉,目前基地内港已建成,外港即将竣工,预计该基地正式启用时间将与印第三艘SSBN、排水量7000吨的“阿里达曼”号服役时间保持同步。另外,印拟进一步强化海基核威慑体系,包括筹建排水量1.35万吨的新SSBN,部署六艘SSN;
印度的雄心壮志无非就是针对中国和巴基斯坦:中国可以采取多层次、综合性的战略与行动,旨在维护地区安全平衡并保障自身国家利益;
日前网络传闻,渤海造船厂传出096型战略核潜艇单壳体的消息:如果成真,096将彻底消除龟背带来的噪音和导弹有限的缺陷(096预计搭载射程更远的巨浪-3潜射导弹);095型攻击核潜艇的研发进入深水区:新093系已经采取泵推、低围壳、新核堆、垂发系统等技术;
优化核潜艇的部署区域,确保在南海、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北部具备可靠的威慑覆盖能力:例如,中国加强“堡垒海域”战略(如南海深水区),为战略核潜艇提供隐蔽的巡逻区域,降低被探测风险;中国建立的水下监听系统(SOSUS)和海底传感器网络很完善:它们结合卫星、无人机和电子侦察手段,形成对印度洋关键航道(如马六甲海峡、安达曼海)的实时监控;为了监控印度核潜艇动态,中国必须“北斗”卫星系统在印度洋的覆盖范围,提升对潜艇定位和通信的支持能力。
加强反潜作战力量建设也是中国反制印度核潜艇的利器:加强反潜巡逻机(如空潜-500)、驱逐舰(如055型搭载的先进声呐系统)及反潜直升机的协同作战能力;发展无人潜航器(UUV)和人工智能辅助的反潜技术,提升对隐蔽目标的探测效率;
中国可以与伙伴国建立深化地区安全合作与外交协调关系:中国可强化与巴基斯坦的军事合作,协助其提升反潜能力(如提供护卫舰、潜艇和侦察技术),形成对印度的战略牵制;中俄保持技术交流,在核潜艇静音、反应堆冷却等领域共享经验。
除了军事准备,外交联络与合作也是遏止印度水下核力量的平台:中国可通过“上海合作组织”(SCO)和“环印度洋联盟”(IORA)等平台,推动建立区域海上安全对话机制,倡导“印度洋和平走廊”倡议;
柬埔寨云壤基地建设也为中国未来的海外反潜作战提供参考:中国加快与东南亚国家(如缅甸、孟加拉国)加强港口合作(如皎漂港、吉大港),扩大后勤补给网络;
中国核潜艇单位多次赴印度洋执勤、训练,展示战略能力!而中国护航编队则与伊朗、阿曼等国联合举行反潜演练,提升在阿拉伯海等关键水域的应急能力;中国可以利用吉布提后勤基地为舰艇和潜艇提供维修补给,支持长期部署,同时探索在斯里兰卡、坦桑尼亚等国的港口访问权;
印度核潜艇主要来源是俄罗斯,因此,中国可以联合俄罗斯呼吁印度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要求其公开核潜艇部队的规模与部署计划,降低战略误判;推动中印建立海上热线机制,定期举行海军高层对话,避免意外冲突;中国还可以通过国际出口管制协议(如《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限制印度获取高精度潜艇相关技术;同时,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国可以在联合国等场合强调“印度洋非军事化”原则,批评印度核潜艇计划对区域稳定的潜在冲击,争取国际社会理解;
为了降低印度核潜艇封锁马六甲海峡的威胁,中国需要加速中巴经济走廊(CPEC)和缅甸油气管道建设,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降低印度潜艇封锁的潜在威胁—这就需要中国提供更多的反恐装备给巴基斯坦;
中国始终将应对措施控制在防御性现实主义框架内,避免与印度陷入军备竞赛。重点是通过技术优势和非对称手段(如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保持战略平衡,同时以经济合作淡化安全竞争。印度的核潜艇增长短期内难以改变中印整体力量对比,但中国需长期关注其与美日澳“四方安全对话”的联动效应,动态调整印度洋战略;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中国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致力于维持印度洋作为“合作之海”的定位,而非大国博弈的角力场。
爱出色
我们必须支持阿三境内各反政府独立民主力量!只有让阿三内战分裂解体才能实现南亚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