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白宫将批准规模约一万亿美元的国防预算。2025财年(2024年10月1日开始)美国国防预算规模达到创纪录的8950亿美元。此前,特朗普呼吁俄罗斯和中国将国防开支削减50%!
对于美国的霸权主义,中国和俄罗斯没有听之任之,而是保持高度戒备状态:美国军费开支空前增长的原因首先是美国地缘政治的优先方向转向北极,包括吞并格陵兰岛。
从北极大陆架和沿海地区拥有碳氢化合物和稀土金属的角度来看,未来150年北极将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资源基础;
未来,北极航线必定是新热门航路,中国很有战略眼光,不断尝试这条航线,但是,它必定受到美国、日本、北约组织的强大军事压力—“太平洋天空24”演习也是一次切断北极航线的预演;同时,俄罗斯也对这条航线赋予重望:建立和打造一支远东精锐空军。尽管它们总体水平远远不如北约和美国空军—需要中国空军担负起保卫北极航线和日本海护航的重担!同时,中国可通过北极理事会(2013年成为观察员国)推动“北极和平利用”,联合俄、北欧国家建立联合护航机制,减少与北约直接对抗风险;
按照更换新发系统的歼-20B作战半径,它在连续加油之后可以直达阿拉斯加、覆盖整个北太区域;列装的新型霹雳导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绝杀F-35和欧洲战斗机湿湿碎!
为了更好的达到日常巡航、战时有备的目的,中国必须与俄罗斯建立一套高效的通过沟通机制,必要时刻,中国空军可以借道俄罗斯空域前往北太和护卫北极航线—这很考验中俄领导人的智慧,也对中国空军远程战略作战提出严酷的考验。
歼-20作战半径约1,500-2,000公里,若通过空中加油(如运油-20支援),可延长至4,000公里以上,覆盖北极航线关键节点。不过,歼-20必须考虑气候问题:例如极寒气候对隐身涂层、航电系统的可靠性挑战,以及高纬度地区卫星导航(北斗系统)的稳定性。
但是,美军在阿拉斯加部署有F-22中队(埃尔门多夫基地)和反导雷达(克利尔基地),格陵兰图勒基地设有“太空篱笆”雷达。歼-20需要应对“杀伤链”体系(卫星-IRST-雷达联动),单纯依赖隐身难以完全规避探测;此外,挪威部署的F-35与“全球鹰”无人机、北约北极预警系统(如“北方警戒”)形成立体监控网。歼-20若长期护航,可能暴露电磁特征和行动规律,削弱突袭优势。
歼-20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和光电分布式孔径系统(EODAS),结合北斗卫星和空警-500预警机数据链,可在北极复杂电磁环境下实现战场态势感知,形成对美制战斗机的信息压制;
当前,中俄已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22年联合巡航曾进入日本海,俄方可能允许歼-20借道北方舰队基地(如摩尔曼斯克)进入北极,但需以联合演习名义规避《中导条约》等限制。而朝鲜领空开放可能性极低,且半岛空域受美日韩严密监控,实际战术价值有限。更可行的路线是经俄远东(如海参崴)直插北极;
俄罗斯将北方海路(NSR)视为内水,要求外国军舰/军机通行需提前申请。中国若以“国际航道”为由护卫商船,可能引发与俄主权主张的摩擦,需通过双边协调解决;
按照中国官媒报道,歼-20对周边公海以及敌对势力的巡航没有被外敌察觉,说明中国空军取得了战略优势,如何进一步扩大这种优势并且予以升级呢?中国空军可以将常态化监控、拦截北约组织海空军作为训练课题,积极推进隐身机群跨越多海域、多空域的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