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发生史上最惨烈校园枪击案:11人殒命,枪手自杀!

胡书啊 2025-02-07 09:04:59

校园之痛:平静午后的致命枪声

当地时间2月4日中午,瑞典中部城市厄勒布鲁的里斯贝格斯卡学校(Risbergska School)爆发连环枪击事件,造成包括枪手在内的11人死亡,至少6人受伤送医,其中4人重伤。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当晚宣布,这是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枪击案”,瑞典全国及欧盟将降半旗致哀。

据现场目击者回忆,枪声如“密集的鼓点”在走廊回荡,学生蜷缩在黑暗的教室桌下,尖叫声与烟雾交织。一名幸存者描述:“我回头时,看到三人倒在血泊中。”。警方称,枪手使用合法持有的猎枪,在自杀前与警方短暂交火,但未造成警员伤亡。

枪手身份:失业、独居、合法持枪的“隐形人”

据当地警方透露,枪手是一名35岁的无业独居男子,合法持有枪支许可证,并无犯罪前科,也未被警方列入观察名单。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曾在事发学校注册数学课程但尚未结业,而该校主要是为移民提供语言教育和基础教育。尽管警方否认事件与恐怖主义或帮派直接相关,但袭击地点选择在移民聚集的学校,引发了社会对“针对性仇恨”的猜测。

“天堂”崩塌:高福利国家的暴力阴影

瑞典素以高福利、治安良好闻名,但近年来枪支暴力与帮派犯罪激增,彻底颠覆了这一传统形象。数据显示,瑞典现为欧盟人均枪支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2023年共发生363起涉枪事件,导致55人死亡,远超其他北欧国家总和。犯罪学家阿尔达万·霍什努德指出,枪支走私失控、移民融合失败、刑法滞后是枪击事件频发的根源。

瑞典移民政策的“溃败”:2015年难民潮后,瑞典接收了超过20万移民,但失业率高企、教育资源不足洐生出的“治安脆弱区”成为帮派温床。此次枪击案所在的厄勒布鲁市郊,正是难民聚集的“敏感地带”。华人居民赵小姐感叹:“2009年的瑞典还是路不拾遗,如今爆炸与枪击事件却已成为常态。”

政府困境:极右翼崛起与暴力浪潮

瑞典国王与王后

首相克里斯特松承认“政府无力控制暴力浪潮”,并宣布将加强枪支管控与警力部署。2022年大选后,极右翼政党瑞典民主党凭借“反移民”主张,已跃升为议会第二大党,并将治安恶化状况归咎于现政府的移民政策。然而,犯罪网络早已突破种族界限,以利益和忠诚为纽带进行扩张,甚至还开始招募未成年人。

全球哀悼与反思:安全神话何以破灭?

瑞典枪击事件发生后,震动了整个国际社会,欧盟委员会、瑞典王室及多国政要公开表示哀悼。但更深层的拷问是:一个以“包容”著称的国家,为何会成为暴力的温床?

对此,犯罪心理学专家警告:大规模枪击事件具有“传染性”,若不解决枪支走私、帮派渗透以及社会分化现象,瑞典或将面临更多的悲剧发生。

结语:

从曾经包容开放的高福利天堂,到如今枪击事件频发,瑞典的悲剧不仅仅是一场枪击案的伤痛,更是全球化时代社会撕裂的缩影。当安全神话被暴力击碎,唯有直面移民融合、法律改革与枪支管控的阵痛,才能重建信任与安宁。此刻,厄勒布鲁的烛光与降下的国旗,能否照亮这个北欧国家的未来,仍然不得而知。

来源:本文所有图片皆来自于《环球时报》视频截图。

0 阅读:5
胡书啊

胡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