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dece51cc0d5b017fef7cbcbbbaa0413.jpg)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多年来一直是当之无愧的经济龙头。放眼全国,能在经济总量上与广东一较高下的,也就江苏、山东和浙江这几个沿海发达省份。然而,细究之下不难发现,广东在政治地位上似乎还要高出这几个兄弟省份一筹。
为何同是经济大省,广东却能获得副国级领导坐镇的殊荣?这背后究竟有何玄机?让我们一探究竟。
经济实力傲视群雄,总量优势难以撼动(本文数据皆来源于权威机构,此处不予累赘,文末皆有说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be586a5b41ed1f49ae37eaa4916bee.jpg)
数据来源:《财经》杂志
翻开最新的经济数据,广东的优势可谓一目了然:
202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4万亿元,增长3.3%。这一总量不仅蝉联全国第一,更是连续36年稳居榜首。与之相比,排名第二的江苏GDP约为13.7万亿元,山东和浙江分别约为9.85万亿元和9万亿元,差距不可谓不大。
不仅总量领先,广东还在多个关键经济指标上遥遥领先:
①、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7.1万家,位居全国第一
②、高新技术企业达7.5万家,同样是全国第一
③、研发经费支出约4600亿元,占GDP比重高达3.39%
特殊使命加身,改革开放排头兵责任在肩![](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7ea97b54d3fb891cacb4d421f0dbfd.jpg)
然而,仅凭经济实力还不足以解释广东特殊的政治地位。事实上,广东肩负着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一直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从深圳特区的创立,到珠三角经济圈的崛起,再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广东始终扮演着改革先锋的角色。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广东要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这一特殊定位,决定了广东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领先,更要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等方面为全国探路。这无疑需要更高层级的领导来统筹协调。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亟需高层引领![](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a3cbbbd506ba1d2c52c47bc8f3d1961.jpg)
除了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角色,广东还肩负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这一战略意义重大,不仅关乎广东自身发展,更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布局。
此外,大湾区建设涉及到香港与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牵涉到诸多复杂的体制机制问题,需要高层次的统筹协调。由副国级领导坐镇广东,无疑有利于推动这一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
经济体量巨大,治理难度不容小觑![](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addbe6e9ea8c42d1f133af6e23b7bb7.jpg)
不可忽视的是,广东巨大的经济体量也带来了相应的治理难度。
广东GDP总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人口超过1.2亿,几乎相当于一个日本。如此庞大的经济体,治理难度可想而知。特别是在粤东、粤西北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都需要更高层次的决策与统筹。
由副国级领导主政广东,有助于在更高层面协调资源,解决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确保这艘“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数据来源:《财经》杂志与各省市区《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