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将领大多是穷苦出身,很多人参军时连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大多是从大头兵干起。比如彭德怀、粟裕等人都没有上过正规军校,起点就是普通士兵。
条件好一点的上过军校,比如朱德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徐向前、林彪、陈赓等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但他们从正规军校毕业后也是从见习排长干起。
只有一人,一参军就挂中将军衔,而且当年年仅22岁,起点远高于其他将领。他就是开国大将肖劲光,为何他的起点这么高呢?
肖劲光
贫寒出身肖劲光是湖南长沙人,祖辈靠走村串巷替人纺纱织布为生,后来举家搬迁到了赵洲港。
肖劲光两岁时,家庭遭受了变故,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也没有留下任何财产,兄妹6人都靠母亲一个养大。
肖劲光的母亲非常伟大,她先是租了一块田,又在邻居的帮助下盖了三间茅草房。为了填饱肚子,肖劲光的三个哥哥还未成年就到岳麓山上打柴,然后背到镇上换些米来。
如果三个哥哥没能换回米,母亲就只好到邻居家借。两个姐姐也在家绣花能换回一点钱,母亲则一直在田地里做农活,一家人生活过得非常苦。
尽管如此,等到肖劲光年纪稍微大点,母亲还是决定送他去上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贫苦的命运。那时他的大哥和三哥已经到城里的饭店当学徒,家里条件也稍有改善。
就这样,肖劲光去私塾学习。两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各地开办了很多新式学堂,肖劲光又到镇上改念新学。他深知母亲和哥哥姐姐们供他读书不容易,因而学习非常刻苦。
1917年,肖劲光考入长沙长郡中学,这所学校出过很多人才,李维汉、李富春、李立三、陈赓等人都曾在该校学习。在学校他认识了任弼时,两人志趣相投,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长郡中学
但不久后北洋军阀张敬尧率兵进入湖南,将长郡中学当成兵营,强制学生“放假”。实际上,肖劲光是失学了。虽然当时长沙还有许多学校,但学费昂贵,家里无法负担。肖劲光想去工厂打工,但母亲认为他年纪太小不同意,犹豫之间又错过了招工时间。
肖劲光看母亲太辛苦,实在不忍心再花家里的钱,后来听说美国人在长沙办了个湖滨大学不要学费,还能学英文。肖劲光顺利考上,但学校每天安排大量时间读圣经,让他非常反感,便退学了。
幸运的是,不久长郡中学终于复学,肖劲光又能回到学校。正在此时,五四运动的风潮也刮到了长沙,湖南学生联合会发起了反对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示威游行。
其实在入读长郡中学之后,肖劲光就接触了许多新思想,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非常痛恶。他也参加了游行,并参加了抵制日货行动。这是他第一次参加社会性的政治活动。
长沙的学生游行产生了很多影响,不久便转变成反抗军阀张敬尧镇压和迫害的“驱张运动”。而“驱张运动”正是在毛泽东等新民学学会成员组织的。当时肖劲光虽不认识毛泽东,但已在他主办的《湘江评论》上读过他的许多文章。
“驱张运动”获得成功,借支持学生上台的谭延闿采取开明政策,给了长沙的民主运动很大空间。《湘江评论》成为宣传十月革命和新文化、新思想的主要阵地,这也让肖劲光大受启发。
任弼时
留学莫斯科1920年的暑假,肖劲光也即将毕业。他和任弼时商量,两人家庭条件都不好,靠家里接济升学已无可能,还不如尽快谋个职业。
一天两人走在街上,路过一个画像馆。任弼时看了说:“这也能赚钱?我也可以画。”于是两人买了碳墨和纸回到宿舍画起来了,任弼时画了几张第二天拿跟画馆的比,竟然比画馆的画得还好。这是任弼时一项特长,后来他去武汉从事地下工作时,还以此为掩护。
两人暑假期间的温饱问题总算解决,但年轻人总是志在远方。凭画画虽然也能混口饭吃,但肖劲光却不愿意这样庸庸碌碌地过一生,更不愿意看到国家内忧外患,处于黑暗之中。
他非常向往那些能够去法国勤工俭学的人,不仅能出去长长见识,还能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遗憾的是,当时北洋政府已经不再派学生去法国,他们只能另找出路。
一天任弼时高兴地跑回来告诉肖劲光:“找到路子了。”
原来长沙有一个俄罗斯研究会,这是毛泽东、何叔衡等人筹办的,正准备派人去俄罗斯勤工俭学。任弼时一个同乡的校长也是俄罗斯研究会的组织者之一,他们通过这层关系也加入了该会。
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考察,肖劲光、任弼时等6人成为第一批被派往俄罗斯勤工俭学的学生。为了帮他凑路费,母亲把家里最后一点值钱的东西也卖了。
他们先是到上海学习了8个月时间俄语,随后经日本长崎到达海参崴。当时这里仍被沙皇残部占据,张作霖也在次设立了办事处,正在严查南方革命组织派来的人员。
他们不得不处处小心,最后有惊无险地抵达了苏联红军控制区域,并被送到莫斯科。当时战争尚未结束,肖劲光看到一片非常凄惨的景象。
沿途到处是废墟,桥梁和工厂也被炸得破烂不堪,沿途还有不少冻尸饿殍。尽管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们接触的俄罗人和战士脸上却洋溢着乐观的情绪,大多是一副翻身做主的样子。这种鲜明的反差,也让肖劲光无比感慨。
海参崴
未能见母亲最后一面在莫斯科,肖劲光等人受到热情的招待,还作为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主持会议的正是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
后来肖劲光被分配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这是一所专门为培养东方民族民主革命骨干而创建的大学,学院大多是苏联远东地区的少数民族骨干,也有来自中国、朝鲜和日本的学生,名誉校长是斯大林。
当时共产国际对培养骨干仍有两种争论:一种认为在中国军阀力量太强大,无产阶级还未成型,还谈不上直接革命。不应该培养职业的革命家,应培养各种社会职业,以此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可以使用无产阶级发展形成一个阶级,在先进国家的帮助下,革命是有可能的,需要培养一批革命家。
刚入学时,学校发了一份调查表,问学生想学什么职业。肖劲光填了军事,于是便被选到苏联红军学校学习军事。
不料一年后,陈独秀知道此事后把几个学军事的学生臭骂了一顿:“现在的革命形势不存在直接革命,你们学军事干什么?相当军阀吗?”
就这样,肖劲光等几人只好又回到东方大学继续学习。
苏联虽然已经解放,但生活并不比国内好多少。肖劲光回忆,当时学校的教授都是用面包代替工资,每周六用面包票去换一块黑得像牛屎的面包背回家,算是一个星期的报酬。
外国留学生受到了优待,每天供应两块巴掌大的黑面包和几个土豆,中午吃饭时还有一个汤。这点东西对于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来说显然不够吃,那时留学生们也经常饿肚子。
直到国共第一次合作前夕,肖劲光才结束在苏联的学业,返回国内开展革命活动。他先回家探望思念已经的母亲,不幸的是母亲已在两个月前去世了。
肖劲光忍痛离开家乡,一开始被派往安源从事工人运动,不久后便被调往广州。
莫斯科东方大学
参军就成了中将当时国共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并取得两次东征的胜利,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很大发展。广东革命政府正打算将所属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6个军,并学习苏联建立了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
周恩来打算派肖劲光到国民革命军中做政治工作,正在第二军担任党代表的李富春得知肖劲光是从苏联留学回来,并要他去第二军工作。
正好第二军是湘军部队,同乡之间更便于开展工作。不久,肖劲光便被任命为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还被授予中将军衔。肖劲光一参军便成为中将,绝对是一个高起点,要知道那时候黄埔的毕业生大多还只是连长。
师长戴岳一开始对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太深认识,认为能提高士兵积极性,又能获得老百姓的支持,所以非常支持肖劲光的工作。在北伐期间,两人合作也非常愉快。
第二军是一支旧军队,肖劲光大力宣传三民主义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建立了一系列新制度,比如废除肉刑、体罚,不准打骂士兵,不吃空饷,不喝兵血等。使这支部队战斗力和纪律都有所提高,但与真正的人民军队仍有差别。
北伐期间该师转战南昌、闽北、南京,参加了许多重要战役,关键时刻肖劲光与师长总是亲临前线指挥,为士兵做出表率,也赢得了许多士兵的爱戴。
然而正在北伐节节胜利之际,老蒋却在阴谋发动政变。当时第二军和第六军都驻南京,并非老蒋的嫡系。老蒋先是命令第二军过江,随后在第六军进行“清党”、缴械、改组。最终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
根据组织的指示,李富春和肖劲光积极争取第二军和第六军倒向武汉。在说服第二军反蒋攻打南京后,肖劲光潜回南京准备寻找船只接第二军过江。然而武汉方面突然改变计划,将第二军调往武汉。
此时何应钦的部队已经将南京城内第六军的部队缴械,正在“清党”,南京异常危险。肖劲光收到地下党员通知后,立即从南门出城,撤往武汉,在宿松、黄梅一带追上了部队。
不久,汪精卫也在武汉发动政变,宁汉合流,大革命彻底失败。肖劲光按照组织命令,第二次前往苏联留学。
北伐军剧照
尾声中央苏区时期,肖劲光担任过红7军团政委,大名鼎鼎的战神粟裕曾是该军团下的师长。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三个师,但从这三个师中抽调了部分力量留守延安。肖劲光担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与三个师长级别相当。
不过留守后方,自然没有太多建功立业的机会,让肖劲光的军事生涯不如同级别的其他将领那样耀眼。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战争处于不利局面,肖劲光奉命前往南满建立了南满军区。敌军大肆向南满发动进攻,南满军区陷入极为危险的境地。
红军剧照
有的同志建议撤往北满保存实力,肖劲光则主张留在南满坚持战斗,能对敌人起到牵制作用。后来他还率部队赢得了四次保卫临江战役的胜利。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是解放战争中非常有名的战役,也是扭转东北局势的转折点,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解放战争末期,肖劲光被调任海军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特殊年代,有人向毛主席告状,要罢肖劲光的官。毛主席说:“海军司令还要肖劲光来当,肖劲光是海军终身司令。”
肖劲光在海军司令员的职务上干了30年,直到1980年才离休,也是世界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海军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