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又称为“脑血栓”,由于头颈脑血管被血栓堵塞之后,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而产生相应的临床功能缺损,例如失语、偏瘫、偏盲、吞咽障碍、感觉障碍等,严重者会导致终身残疾,甚至卧床不起和危及生命。
近年来脑梗死发病率呈急剧上升趋势,由于脑梗死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脑梗死治疗的不及时而导致严重后遗症,最终不能继续工作,甚至丧失自理能力!
脑梗死治疗第一次机会——静脉溶栓在脑梗死发病的4.5~6小时之内,如果能及时的赶到医院接受静脉溶栓药物的治疗,可以有效的开通闭塞的脑血管,让缺血的脑组织重新恢复血流灌注,从而逆转脑组织的坏死。从而减轻甚至避免患者遗留残疾症状,有效率达到30%~40%!
静脉溶栓具有严格的时间窗限制,一般超过6小时之后,则不建议再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脑梗死治疗的第二次机会——手术取栓当脑梗死患者是由于大血管闭塞引起之后,静脉药物溶栓治疗效果不佳,此时我们需要采取手术的办法,通过一种特殊的取栓装置,将堵塞脑血管的血栓从血管内拉出来,从而打通栓塞的脑血管。从而避免了患者发生大面积脑梗死的风险,降低患者的致残率!
手术取栓也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一般在发病24小时之内进行手术,一旦超过24小时之后,则手术治疗的获益明显降低!

对于经过早期输液治疗之后,患者仍然遗留失语、偏瘫等后遗症的人群,需要尽早的开展康复功能训练,对于那些不能下地的人群,在病床上就应该早期开展康复训练。
在脑梗死发病三个月之内,进行持续、有效、规律、科学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一旦超过三个月再进行康复训练,那么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概率会降低。
总之,针对脑梗死的治疗,不管是静脉溶栓、手术取栓和康复训练,都是有严格的黄金时间窗的,在这个时间段之内接受相应的治疗,可以让患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