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开卷第一回,作者自述写此《石头记》一书的原因,因自己经历的一番梦幻为背景,将真事隐去,借“通灵”之说,以假语村言演绎一段似假还真、如梦如幻,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贾宝玉的前世,为赤霞宫的神瑛侍者,一日凡心大动,想要去昌明太平的人世间历练一番,于是在警幻仙子的案前排了号,等待时机下凡。
贾宝玉衔玉而生,携带的通灵宝玉,原是女娲氏炼石补天剩下的那一块。传说,女娲氏在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补天用去了三万六千五百块。
可怜被遗弃的那块石头,被弃在青埂峰下,因其灵性已通,亲眼目睹众石补天,唯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自惭形愧,自怨自叹,日夜悲号。
一日,石头正在叹息,忽见一僧一道,从远处而来。只见他们气质非凡,丰神迥异,谈笑间来到青埂峰下,坐在石边畅谈。他们二人先是谈论神仙玄幻的奇妙故事,随即又讲到人间的荣华富贵,石头听完,动了凡心。
凡心既起,岂可轻易放弃?这石头忍不住口吐人言,说自己虽是蠢物,却也懂得礼数,对两位大师万分仰慕,恳求他们发慈悲之心,携带他步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体验一番。
两位仙师听完石头的话,齐声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确实有些乐事,但终不能长久,何况还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间乐极生悲、人事变迁、万物更迭,终究是一场梦境,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这石头下凡心切,哪里听得进劝告?他再三恳求,二仙见无法强压,便叹息道:“这也是静极思动,无中生有的道理。既然这样,那我们便带你去享受一番,只是不能得意忘形,否则别后悔。”石头欣然答应。
这可谓物极必反,石头也是如此。它自被遗弃后,在青埂峰孤独度日,与日月为伴,风雨为友,没有自由,更看不到外面广阔的天地。对于人间的向往,一触即发。
僧人又叮嘱石头,等有一天劫数终了,下凡历练完成,便恢复它的原貌,以此结案。石头听后,感激不已。
僧人不禁为石头担心,虽说你有灵性,却又显得愚钝,更无特殊之才,不过踮脚而已。说完,僧人施展佛法,念咒书符,将大石瞬间化为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又将玉缩小成可随身佩戴的扇坠大小。
僧人笑道,这美玉,看外形倒也是个宝物,只是还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让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才好。等将来,你去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方能安身乐业。脂砚斋看到此处,说道,何不再添一句: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由此可见,贾宝玉和石头的缘分,前生注定。
石头听了,喜不自禁,不禁问道,不知大师要赐予弟子哪些奇特之处?又带弟子到何方?僧人笑道,日后自然会明白的。随后将石头收进袖中,与那道人飘然而去,不知去向何处?
贾宝玉与石头的关系,错综复杂。僧人说要了结一段风流公案,这案件的主角便是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也就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来人间历练,石头被夹带其中,顺道体验人间生活。
石头更像是贾宝玉人间经历的见证者,类似于现代的摄影机,将影像资料存储起来。若非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石头也不见得被人珍视。贾宝玉和石头,相互依存。
石头的灵性,赋予贾宝玉不俗的生命力和精神力量。而石头,也需要贾宝玉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梦想。
如此看来,通灵宝玉的前世,青埂峰灵石,跟随贾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来到人间,从陌路到形影不离,互相陪伴。没有了石头,贾宝玉便似没有了灵魂,他们的关系,密不可分。
贾宝玉和石头的命运,息息相关。《红楼梦》中,石头亲眼目睹了贾宝玉经历的挫折和磨难,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在贾宝玉出家后,选择离开红尘,回到青埂峰下。
如此看来,《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便合情合理了。一块无才补天的石头,幻化成美玉,进入人世,体验繁华的红尘,亲历了一段离合悲欢、世态炎凉的段故事。
或许,是作者自己假借石头之名,诉说自己的经历。
[吐舌头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