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最爱的男人:竟是光屁股一起长大的卢绾

平民历史 2024-03-18 18:45:02

说起刘邦的最爱,众所周知戚夫人可以排在第一位。而在《佞幸列传》,司马迁开篇点题:“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不只是女人可以以色谄媚,士人官宦也有如此的。

“高祖至暴抗也,然籍孺以佞幸”,刘邦是多么暴猛伉直的人,但是籍孺仍以巧言谄媚得到宠幸。籍孺是刘邦的“龙阳之好”,但却非刘邦的最爱。

卢绾,才是刘邦最爱的男人。

前194年,卢绾逃亡匈奴后,颠沛流离,郁郁寡欢,最终客死异乡。而在一年前,即汉十二年(前195年)“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汉高祖刘邦于长乐宫病逝。

刘邦与卢绾,这对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兄弟,他们之间的友谊就这样子谢幕了。

其实,这对“同生共死”的兄弟,友谊是如何建立,又如何破裂呢?看看司马迁在卢绾传记中隐藏的秘密……

01与刘邦夹击陈豨

“汉十一年秋,陈豨反代(今河北蔚县)地”,汉十一年(即前196年),赵相国陈豨占领了代地起兵反叛。

在《高祖本纪》中,陈豨反叛为汉十年(即前197年)八月,这与《韩王信卢绾列传》记录的汉十一年(即前196年)存在矛盾。如果从出兵平叛为准其实相差无几。因为,汉朝沿袭了秦朝历法,以十月份为一年的第一个月。汉十年八月与汉十一年仅差两个月。

“九月,上自东往击之,至邯郸”,九月份,刘邦亲自带兵向东进军平叛陈豨,到达了邯郸。“燕王绾亦击其东北”,燕王卢绾出兵助战,从陈豨东北部进行打击。燕国在代国东北方向。

此时,两人的友谊还没有裂痕。

“当是时,陈豨使王黄求救匈奴”,王黄是陈豨手下一员大将,受命跑到匈奴求援。“燕王绾亦使其臣张胜于匈奴,言豨等军破”,卢绾坚决打击陈豨,也派出张胜出使匈奴,并四处宣称陈豨兵败在即。

从此来看,卢绾工于心计,得知陈豨派人到匈奴求援,便大张旗鼓地散布谣言。这等于明确告诉匈奴,帮助一个败军之将白白浪费人力财物。此时,卢绾坚定地站在刘邦一边。

然而,一个人的意外出现让卢绾失算了。“故燕王臧荼子衍出亡在胡”,原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逃亡到了匈奴。

十月,燕王臧荼反,攻下代地。高祖自将击之,得燕王臧荼。即立太尉卢绾为燕王。——《史记·高祖本纪》

卢绾被封为燕王是在平定了臧荼造反之后,时间为汉五年(即前202年),臧荼起兵造反,刘邦亲自率兵平叛,随后封卢绾为燕王。此记录有异于《韩王信卢绾列传》,后文分析。

02使匈奴背离初衷

臧荼之子臧衍见到张胜,经过一番巧舌如簧,竟把张胜给策反了。

“公所以重于燕,以习胡事也。燕所以久存者,以诸侯数反,兵连不决也。今公为燕欲急灭豨等,豨等已尽,次亦至燕,公等亦且为虏矣。公何不令燕且缓陈豨而与胡和?事宽,得长王燕;即有汉急,可以安国。”——《史记·韩王信 卢绾列传》

上述为臧衍对张胜所说。大致意思:“先生在燕国受重用,是因为您通晓匈奴事务。而燕国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其他诸侯国接连起兵,反叛不断。”

臧衍确实口才不错,三言两语从张胜自身利益类比说到了燕国。张胜一听果然见解不凡,于是竖起耳朵继续倾听。(臧衍应是臧儿之父,即汉景帝丈母娘的父亲。)

“现在先生为了燕国,想要赶快灭掉陈豨。可是您有没有想到陈豨被灭之后,下一个就该轮到燕国了,您和燕王眼看着就成为俘虏了。您为何不让燕国暂且放过陈豨,而与匈奴联合呢?如果局势和缓,燕国就能够长存;假如朝廷逼迫侵削,燕国也有了保障。”

“张胜以为然,乃私令匈奴助豨等击燕”,张胜听了臧衍的分析,认为观点正确,所以暗中劝说匈奴帮助陈豨一起攻打燕国。

本来张胜出使匈奴为联合攻打陈豨,即使匈奴与燕不联合,也不要出兵帮助陈豨,哪怕是按兵不动也可。岂料,张胜自作主张竟让匈奴帮助陈豨,反过来攻打燕国。

“燕王绾以为张胜与胡(匈奴)反,上书请族张胜”,燕王卢绾并不知张胜的盘算,所以认定张胜叛变投降了,于是上书请旨满门抄斩张胜一家。

张胜出使匈奴,这标志着卢绾立场转变。

03勾结匈奴被告发

“胜还,具道所以为者”,张胜返回之后,详细地告诉了卢绾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燕王寤”。“寤”同“悟”,意思为:醒悟,明白。也就是说卢绾终于懂了张胜用心良苦。

“乃诈论他人,脱胜家属”,于是卢绾改判了别人叛变,从而为张胜一家开脱。“使得为匈奴间”,并再派张胜往来匈奴安心做间谍。

“而阴使范齐之陈豨所,欲令久亡,连兵勿决”,卢绾又暗中派范齐联络陈豨,劝陈豨远远地逃亡,在外部连续用兵侵扰而不要停止。

卢绾与刘邦友谊的小船,翻了。

无论是张胜之“私”,还是卢绾之“阴”,司马迁明确卢绾勾结匈奴正式反叛。虽然卢绾一直悄悄地隐蔽进行,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卢绾反叛的阴谋很快暴露了。

“汉十二年,东击黥布”,前195年,也就是说第二年,汉军平定了黥布叛乱。“汉使樊哙击斩陈豨,其裨将降,言燕王绾使范齐通计谋于豨所”,朝廷派樊哙攻打陈豨并斩杀之,陈豨的副将无奈投降。“拔出萝卜带出泥”,投降的副将告发卢绾曾派范齐到陈豨驻地联络谋反之事。

“使樊哙击燕”,刘邦得知此事震怒,于是派樊哙攻打燕国。“燕王绾悉将其宫人家属骑数千居长城下”,卢绾把自己所有的宫人家属以及几千名骑兵安顿在长城下。

“侯伺,幸上病愈,自入谢”,卢绾在等待机会,派人侦察,期望刘邦病好了,亲自进京谢罪。“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高祖本纪》),刘邦在平定黥布叛乱时,被来源不明的箭矢射中,在行军途中就病倒了。

04曾两度拒绝返京

卢绾既然勾结匈奴,为何期盼进京谢罪呢?只能说刘邦跟他的友谊太深厚了。

其实,刘邦曾经给过卢绾两次机会,只不过卢绾并未把握。

当陈豨副将供出卢绾派范齐密谋时,“高祖使使召卢绾,绾称病”——刘邦先是派使臣传召卢绾进京,但卢绾假装生病拒绝进京。

此时,卢绾应是心存侥幸,以为联合匈奴可以与刘邦继续周旋。

而面对第二次机会,卢绾却害怕了。“上又使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往迎燕王”,刘邦又派出审食其、赵尧前往燕国迎接卢绾。“绾愈恐,闭匿”,卢绾恐惧不已,干脆关门不出,拒绝会见审食其和赵尧。

卢绾在此不仅表现出了懦弱无能,而且刘邦似乎对发小的背叛仍持怀疑态度。

当然,审食其、赵尧奉旨迎接卢绾,还另有目的,“因验问左右”——趁机调查卢绾身边的人。

“非刘氏而王,独我与长沙耳。往年春,汉族淮阴;夏,诛彭越,皆吕后计。今上病,属任吕后。吕后妇人,专欲以事诛异姓王者及大功臣。”——《史记·韩王信 卢绾列传》

卢绾曾跟身边人说过——“现在非刘姓而称王的,只有我和长沙王吴芮了。去年春天淮阴侯韩信被杀,夏天彭越又被诛,这都是吕后的计谋。而今皇上生病,政事都由吕后来决断,吕后专门想要找借口诛杀异姓诸侯王和大功臣。”

“乃遂称病不行”,卢绾于是继续装病拒绝启程赴京。

其实,卢绾再次拒绝赴京原因有二:其一,审食其作为特使,其背后主使为吕后,无疑暗示了吕后与审食其亲密关系;其二,刘邦生病,吕后主政,卢绾担心根本没有机会辩解。

05与刘邦情谊深厚

“其左右皆亡匿”,卢绾手下被吓得逃得逃,藏得藏。“语颇泄,辟阳侯闻之,归具报上,上益怒”,事情就这么败露了,辟阳侯审食其听说之后,添油加醋地汇报给了刘邦。

既然卢绾的手下都逃了藏了,又怎么会泄露呢?只能推测为审食其无端地揣测罢了。

“又得匈奴降者,降者言张胜亡在匈奴,为燕使”,恰巧此时汉军又俘获匈奴降兵,降兵供出张胜未死而在匈奴出使。

对于其他异姓王叛乱,刘邦好像从未大发雷霆。所以,刘邦不无遗憾地说,“卢绾果然反叛了!”于是,派樊哙、周勃率兵攻打卢绾。

卢绾根本无力招架汉朝大军,所以一直徘徊在长城附近,期盼着刘邦“病愈”再赴京请罪,说不定刘邦念在“发小”情谊能饶恕自己。

然而,这最后的希望让卢绾失望了,刘邦没有扛过伤病,驾崩了。

“发小”,虽没有血缘,但亲如兄弟。

“卢绾者,丰人也,与高祖同里”,“里”是行政区划单位,意思为乡里,故乡。司马迁介绍卢绾时,点明与刘邦同乡,住同一条胡同。更为关键的是:“卢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卢绾的父亲与刘太公关系友好。这又说明卢绾与刘邦是世交。

“及生男,高祖、卢绾同日生”,刘邦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生孩子添喜,左邻右舍互送礼物祝贺。“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两个小娃娃光着屁股一起长大,又一起上学,自然感情深厚。

“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刘邦还是平民时,官司缠身需要躲藏,卢绾都会陪伴左右、始终追随。“及高祖初起沛,卢绾以客从”,到刘邦沛县起兵反秦时,卢绾又以门客身份追随。

06兄弟情跨越血缘

“入汉中为将军,常侍中”,刘邦被封汉王入主汉中,卢绾做了将军,却总陪伴在刘邦身边。作为将军没有征战沙场,而是侍奉刘邦左右,这情谊真的非同一般。

“从东击项籍,以太尉从”,刘邦率兵出汉中进击楚军,卢绾又以太尉身份追随左右。

从“客”到“将军”,再到“太尉”,随着刘邦事业逐步壮大,卢绾职务提升越来越高。但是,卢绾对刘邦建汉的贡献或者说功绩,大概寥寥无几。在《高祖本纪》卢绾寸功未立,而《韩王信卢绾列传》也根本没有提及卢绾的贡献。

汉三年,“使卢绾、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此时项羽的主力根本不在楚地,卢绾刘贾率大军入楚,纯粹是骚扰动作。

汉五年,“故临江王欢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此时项羽被杀,天下基本平定。共敖之子叛乱,刘邦派卢绾、刘贾包围共欢,分明是给机会立功,岂料两个人竟没搞定。

由此可见,刘邦对卢绾的深情厚爱。

“出入卧内,衣被饮食赏赐,群臣莫敢望”,卢绾可以随便出入刘邦的卧室,衣被食物赏赐丰厚无比,这是其他大臣无人能企及的。

司马迁甚至通过对比突显刘邦对卢绾深厚情谊:“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即使萧何曹参等人也要因功而才能受赏;“至其亲幸,莫及卢绾”,就像刘邦的亲兄弟也恐怕比不上卢绾。

刘邦登基称帝论功行赏,卢绾被封为长安侯。“长安,故咸阳也”,长安虽然被项羽纵火烧过,但是相对其他地区仍是相当富裕的。刘邦的侄子刘信获得戏谑封号“羹颉侯”,有爵无邑。

07屈辱中饮恨离世

然而,刘邦对卢绾封赏远不止于封侯。

刘邦平定天下,异姓王有七人,分别是:淮南王黥布、赵王张敖、楚王韩信、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梁王彭越、韩王韩信。

但是,刘邦“欲王卢绾,为群臣觖望”——仍想卢绾为异姓王,只是担心群臣心有不满而搁置。

“及虏臧荼,乃下诏诸将相列侯,择群臣有功者以为燕王”,等臧荼叛乱被擒,刘邦于是下诏书选择有功劳将相为燕王。“群臣知上欲王卢绾”,群臣对刘邦意图心知肚明。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太尉长安侯卢绾常从平定天下,功最多,可王燕”。

“汉五年八月,乃立卢绾为燕王。”——《史记·韩王信卢绾列传》

从《韩王信卢绾列传》来看,《高祖本纪》记录燕王臧荼“汉五年十月”造反可能有误。因为汉五年“七月还,从击燕王臧荼,臧荼降”——七月卢绾从临江战场撤回,然后跟随刘邦平定臧荼叛军。八月,臧荼兵败被擒,卢绾才被封王。

所以司马迁感慨道,“诸侯王得幸莫如燕王”——异姓诸侯王没人比卢绾幸运!既无军功又无政绩,卢绾无故受封为王。又何止是诸侯王,这份幸运与厚爱即使刘邦的兄弟也无法企及。

汉十二年(即前195年),“四月甲辰,高祖崩于长乐宫”。卢绾得知刘邦去世就率众逃到了匈奴,被任命为东胡王。

然而,卢绾在匈奴的日子也不好过,“绾为蛮夷侵夺,常思复归”。“蛮夷”是指匈奴,“侵夺”大概是不断骚扰,且抢夺财物。其实,卢绾带着部众寄人篱下,因为无能而倍受屈辱。卢绾期盼着回到中原,肯定对自己的反叛行为后悔不已,或许还会问候张胜八辈祖宗。

“居岁余,死胡中”,仅仅一年多,卢绾郁郁寡欢,饮恨离世。

0 阅读:0

平民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