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平时待人接物的时候,从来没有摆过官架子。相反,在大家的印象里,他总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接地气。
抗日战争时期,随着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武装力量的日益发展壮大,中共中央亟需主办一个大型日报,以增强对各地的宣传和工作指导。在毛泽东同志的力主下,创办了一份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正式创刊,毛泽东同志不仅亲自题写报名并撰写发刊词,还亲自动笔撰稿,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社论、评论和新闻稿。中央各部委的同志也经常给《解放日报》写文章,介绍工作经验。
有段时间,人们忙于整风运动和进行生产劳动,投稿的人少了。《解放日报》第四版发生了“稿荒”。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毛泽东同志直接出面,与副刊主编舒群反复商讨,开列名单,下达任务,为报纸征稿。二人拟定了一份征稿人的名单,并亲笔抄录。
名单中除了范文澜、邓发、徐真、冯文彬、艾思奇、陈伯达、蔡畅、董纯才、吴玉章等九位外,还包括诗人柯仲平在内的三位作家。随后,由中共中央办公厅按照名单发出了通知,请大家参加毛泽东的“枣园之宴”。
枣园
开宴那天,客人从四面八方赶来,相继入席。毛泽东站起来致词:“......诸公驾到,非常感谢。今在枣园摆宴,我想诸位专家、学者必然乐于为第四版负责,当仁不让,有求必应,全力赴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毛泽东的话说完以后,大家纷纷表示一定尽全力支持《解放日报》的工作。
大家边吃边讲,直到夕阳西沉,明月东升,众人才尽兴而散。但是柯仲平一人仍旧坐在那里,吃吃喝喝,好像还未尽兴。毛泽东同志叫来警卫员,拿来三只碗,先后给柯仲平、舒群斟满酒,最后给自己的碗里斟满酒。
“喝吧,老柯、大舒,酒逢知己千杯少。”毛泽东同志说道,大家一饮而尽。
毛泽东同志接着对柯仲平说:“你带个剧团,常年奔波他乡,辛苦了,这是慰劳酒。”
柯仲平赶紧说道:“感谢主席,批给我四十元钱,搞起了这个剧团。”
“让你去受苦受难......”
“过惯了,我愿意同老百姓在一起......”
月亮渐高,夜色渐浓,为了让主席早点休息,舒群悄悄地写了一张字条,想劝柯仲平罢饮归去,便背着毛泽东给对方递了过去。不料,事机不密,正好被毛泽东同志截住了,他看后笑了笑把它撕掉,挽留两人继续喝下去。
后来,柯仲平和舒群实在喝不动了,宴会才结束。
舒群
柯仲平和舒群骑马离开,但是实在是喝得太多,柯仲平迷迷糊糊,骑在马上也是摇摇晃晃,不慎栽下马来。旁边的舒群见状,赶紧下马搀扶,一来二去,两人最终不胜酒力,都卧地呼呼大睡起来。
正在二人睡梦正酣时,突然被人唤醒。抬头一瞧,身边有两个警卫员,迎面则是毛泽东同志,旁边是爱国华侨赠送的一辆小汽车。
原来,柯仲平和舒群二人走后,毛泽东同志始终觉得不放心,因为二人今天喝得实在太多,万一路上有个闪失怎么办。
事不宜迟,毛泽东同志立即吩咐警卫员开车在后面追赶,终于在路边看到酣睡的二人。警卫员将柯仲平和舒群扶起来,坐到车里,将二人分别送回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