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在人们的印象中,王莽这个历史人物往往是负面的,有人说他狡诈,有人说他虚伪......可要是真从他做的事情来分析,这种评价却未免有失偏颇。
王莽
王莽当时所处的时期已经来到了西汉末年,此时社会问题十分严重,皇族、贵戚、官僚以及地方豪强依仗着自己的阶级特权,像蝗虫过境般疯狂敛财。例如,成帝时的丞相——张禹,他的土地分布于渭水、泾水周边,每亩价值一万钱。另一丞相翟方进以势欺压贫民,强迫他们把自己的土地卖于他,结果没有达成,这位翟丞相竟然将汝南郡的鸿隙陂(鸿隙陂即位于今淮河干流与南汝河之间的的古代大型蓄水灌溉工程)废去,使得鸿隙陂周围的田地枯旱,禾苗不长,百姓流离失所。
汉元帝
元帝时,关东11个郡国闹水灾,人民相食,元帝却只知打猎取乐,“日日撞亡秦之钟,听郑卫之乐,驰骋干戈,纵恣于野”。哀帝刘欣更是昏庸透顶,对他的宠臣董贤宠爱备至,“赏赐累万巨”。哀帝死后,董贤被迫自杀,官府变卖其家产,竟有43亿之多!而普通的百姓在达官贵人们的压迫之下,终年劳苦,不得温饱,甚至有的人死后无力安葬,尸体往往被猪狗所食,惨不忍睹......
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王莽的崛起绝非偶然。
王莽从步入政坛到当上皇帝,用了三十一年时间。这一段历史,在东汉官方钦定的《汉书》里,把王莽描绘成乱臣贼子,他的所作所为,一概是虚伪做作。其实王莽他的行为,可圈可点之处不少。当时政界贪污成风,王莽不但不贪,还多次把自家的财产分给下属和贫民,自奉节俭,生活清苦,夫人的穿着打扮像个仆人。他的儿子杀死一个奴婢,为了表示法不阿贵,王莽竟勒令儿子自尽。他“折节”向学,赡养儒生,这样的行为赢得了朝野内外的称赞。葛剑雄在《泱泱汉风》中说道:“如果政治家都愿意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来作假,政治一定清明的多”。古人也有云:“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当王莽逐渐进入统治集团甚至成为这个王朝的掌舵人的时候,社会问题就变成了他首先要处理的问题了,但他在改革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将《周礼》作为自己改革的理论依据,而不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
他在始建国元年(9)宣布“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取消土地私有制律收归国有,按照《周礼》所书的井田制度,平均分配土地,人均不得超过一百亩,禁止买卖。这种做法触及大地主、大贵族的利益,且如果按照井田制重新分配土地,全国的耕地远远达不到人均一百亩;何况土地私有和买卖是小农经济的基础,这一措施也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王莽钱币
在币制改革中,照《周礼》改革货币制度。把原始货币又重新推向市场,将货币分成五物、六名、二十八品,造成钱币种类多,换算困难,流通不便,仅实施一年就被迫废除。
而按照《周礼》改革官制、官名,分封了两千多个公、侯、伯、子、男,连政府官员都弄不清那么复杂的名称,使得政府机构难以运转。总之,所有的改革都一塌糊涂。
王莽企图用儒家经典来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社会,但事与愿违,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改革注定遭到失败,他所建立的“新朝”也像昙花一现般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指出,从王莽登位后发出的一系列诏书中看到,王莽的政策根本脱离了当时的实际环境,亦缺乏适当的用人安排。他在《中国大历史》里语带讽刺地评论王莽:“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另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毕汉斯则认为,王莽不是班固《汉书》所说的那个无能、狡猾、伪善和妄自尊大的蠢人,从积极方面衡量,王莽是机智而能干的;从消极方面衡量,王莽不过是一个过分依赖古文经学的有点迂腐的儒生。
这是王莽的悲剧!
穷癌是病难治愈
哎,初衷是好的,就是步伐迈的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