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嫁娶拢共分几步?

踏雪逛长安 2024-02-22 16:51:26

古人有云:“昏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上以示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人的一生中,婚礼是人生的大事,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与婚礼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现今社会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与重视,不少年轻人也开始效仿古代的婚礼礼仪,那么古人结婚都有哪些步骤和讲究呢?

从《仪礼·士昏礼》可知,士娶妻,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微、请期、亲迎等六个主要仪节,故而称为“六礼”。

前五个仪节都比较简单,主要的内容就是议定婚姻。“纳采”,这在后世被称为“提亲”,采是采择、选择的意思,是女方谦虚的一种说法,意思是自家女儿不过是聊备男家选择的对象之一。在纳采时,男方家先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得到允诺后,就派使者到女家致辞,并送上纳采的礼物——雁。女家若同意议婚,就会接受男方的礼物。

纳采的礼物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大雁这种鸟儿,对爱情十分的忠贞,恪守一夫一妻,成双成对,不离不弃,若一方死了,另一方也会殉情而死,绝不苟活。

此外,大雁群飞时有条不紊的队形,遵循长幼有序,有前有后的次序。它们相互呼应,表现出非常守礼的行为。正如家庭和谐需要相互尊重、守礼守节一样,大雁因此成为象征美满婚姻的“吉祥物”,在整个婚姻仪式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所以这边是提亲必备之礼,若是南方提亲没有大雁,会被认为此家不知礼而受到鄙视。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议婚,男女双方一定要通过媒人、使者来交接,而不能彼此直接接触,之所以要作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避免男女草率苟合。《诗经·齐风·南山》中说“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可见这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气。反之,如果男女私定终身,就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耻笑,《孟子·滕文公下》说:“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践之。”

其次,这也说明了婚礼也是继宗传代大事,所以要经过种种的程序,以示郑重。

除此之外,纳采、问名、纳吉、纳微、请期这五个环节都要在女方家里的祢庙(mí miào)中进行,所谓的祢庙就是指父庙,纳采完毕后,使者出庙门但并不回家,稍后再次进入女方家中问名,意思是询问女子母亲的姓氏,以了解对方的血缘关系,避免出现同姓婚配的情况。同姓相婚,子孙不能蕃息昌盛,可见那时古人已经有了近亲不能结婚的概念!

当男子家中知道了女方的姓氏之后就要进行占卜,如果得到吉兆,就派使者到女方家中通报,这一过程就称为“纳吉”。主人此时一般都谦虚的回答到:“小女不堪教育,恐不能与尊府相匹配。但已经占到吉兆,我家也同有这吉利,所以不敢推辞。”中国人骨子里的谦虚可见一斑。

接下来就到了“纳徵”,这就相当于现在的订婚了,徵(征)就是成的意思,到了这里双方的婚姻基本上就算正式确定下来了。到纳徵时送的聘礼就是玄色和纁色的帛共五匹,鹿皮两张~

接下来男方家在进行占卜选定婚期,为了表示对女方家的尊重,派使者到女家,请求指定婚期,这以礼仪称之为“请期”。女方家谦辞的说:“还是请夫家决定吧”于是使者便将已经占卜的吉日告诉女方。

最后就迎来婚礼中的核心环节,亲迎,前五个环节都是男方派使者在女方家里进行,且时间都在早上,而最后一个环节,时间则定为了“昏”时,为何选在这个时间呢?

这跟上古遗留下来的习俗有关,据梁启超和郭沫若等学者的考证,上古时期有抢婚的习俗,是为了借助月色掩护。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昏时成婚的习惯却被保留了下来。

新婿于昏时而来,所以叫“昏”,新娘则因之而去,所以叫“姻”,这也是婚姻一词的来源。

1 阅读:5
踏雪逛长安

踏雪逛长安

讲有温度的历史,品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