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周守备的新宠——府中少奶奶春梅要来给死去的潘金莲上坟祭扫,吴月娘等人被永福寺长老强行“请”进小房里暂且躲避,以免唐突佳人。不,准确地说,是唐突贵人。吴月娘久等也不见长老回来,便向小沙弥打听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沙弥说:“这寺后有少奶奶的一个姐姐,新近葬下,今日清明节,特来祭扫烧纸。”还是孟玉楼的反应快,马上就想到“怕不就是春梅来了”,但却被吴月娘给否了:“她又哪得个姐来,死了葬在此处?”
吴月娘从内心深处,当然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这个少奶奶真的是那个被她净身出户的那个丫鬟春梅,因为这无异于打她吴月娘的这张老脸。但又控制不住地想知道小沙弥口中的这个少奶奶到底是谁,便又追问这位少奶奶姓什么?
小沙弥回答姓庞氏,又引来孟玉楼的进一步确认:“我听见爹(指西门庆)说,春梅娘家姓庞,叫庞大姐,莫不是她?”那到底是不是呢?众人正在疑惑之际,长老先走来,吩咐小沙弥:“快看好茶。”
而刚刚吴月娘她们一行进来的时候,只不过是吩咐“小僧看茶”而已,一字之差,前倨后恭的态度,已表露无疑。看来有些号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佛门中人,也大抵势利得很!不一时,这位府中少奶奶的轿子抬进了二门里,才下了轿。作者之所以特别强调是“抬到二门里,才下了轿”,都是以此来烘托这位府中少奶奶的气势的。
已记不清楚一部《金瓶梅词话》到底写过多少次的偷窥(偷听)了,大概这也是作者兰陵笑笑生非常喜欢的一种推动或制造故事情节的一个手段吧。以致于一而再,再而三地不厌其烦地频繁使用,弄得我们现代的读者恐怕都有些审美疲劳了。
吴月娘和孟玉楼众人,都伸着头,透过僧房的帘子去看这位府中少奶奶到底是何方神圣。众人定睛仔细看时,不是春梅,又是何人?直到此时,作者兰陵笑笑生才借吴月娘等人的视角,将今日春梅的打扮做了一番详细的描写:
但比昔时出落长大身材,面如满月,打扮的粉妆玉琢,头上戴着冠儿,珠翠堆满,凤钗半卸,上穿红妆花袄儿,下着翠蓝的缕金宽襕裙子,带着玎珰禁步。
不过,作者兰陵笑笑生忘了以“吴月娘心中暗想”这样的句式开头,来一段对她内心活动的描写,甚是可惜!
长老将春梅请到方丈明间内坐,奉上好茶款待。这一来就把吴月娘众人拦阻在一旁的僧房之内。吴月娘又自觉尴尬,不方便出来。眼看天色向晚,就打发小沙弥请过长老来,跟他说我们这些人要告辞起身,那长老又不肯放。这可如何是好?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